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2008-12-29】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專訪紀要

元太出貨熱 不怕寒冬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8.12.29 10:53 am





蟬聯北美耶誕節禮物暢銷排行榜的亞馬遜Kindle電子書,今年再現缺貨爆紅熱潮。電子書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元太科技(8069)的電子紙顯示器(EPD)生產線在這股科技業寒流中,正忙著趕出貨,顯示元太近年轉型利基產品的策略,已成功降低景氣循環帶來的衝擊。

不同於多數電子科技廠,趁著景氣寒冬紛紛延長歲修假期,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表示,已排定元月配合台電停電的歲修,但是EPD產線得僅量縮短歲修,只放農曆春節假期,否則終端的電子書(e-Book)消費者,等候期可能要拉到三個月以上。

早在11月初,劉思誠就預言:「耶誕節前夕,將會再掀起一股Kindle熱潮!」果然Kindle熱賣到缺貨,再度登上耶誕節暢銷排行榜。以下是專訪紀要。


EPD獨家供應商


問:金融海嘯引發的產業景氣急凍,元太似乎影響不大?

答:大家都看到電子書在美國及歐洲耶誕節爆發的買氣,元太是全球唯一量產出貨EPD的供應商,自然成為電子書熱賣的獨家受惠者,需要全產能生產來趕工出貨,明年初歲修也要縮短。

但是,元太仍然有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手機用TFT面板的產品線,這部份還是受到大環境需求緊縮影響,稼動率下滑。我已經帶頭減薪,元太主管也減薪因應。TFT產線員工12月放二天無薪假、二天休假。明年元月配合台電歲休及過春節,自元月15日放假到2月1日。

值得慶幸的是,元太自今年10月起,屬於高毛利的電子紙等利基型產品,已經占元太五成以上業績比重。整體來說,可預期元太第四季的業績會下滑,但是獲利影響較小。

問:你在第三季法說會上,就預言Kindle耶誕節會熱賣的依據為何?

答:雖然,今年客戶因應不景氣,訂單普遍下得較保守。但是我觀察到幾個現象,足以支持電子書產品會暢銷的論點。

首先,美國深具影響力的知名電視主持人歐普拉,在她的節目中說:「從我拿到Kindle那一刻起,它便徹底改變我的生活,Kindle是我最愛不釋手的新玩意!」

歐普拉於10月24日介紹Kindle之後,根據美國Hitwise統計,Google當天搜尋「Kindle」的次數增加了479 %。而Amazon.com當天的流量激增,比前一周的總和增加6%。

於是,Amazon搶搭順風車,推出結帳時輸入「Oprah Winfrey」,即可享有折價50美元的優惠,馬上引起Kindle熱賣旋風。元太也接到趕工出貨的急單。美國媒體The Financial Times更直言:「歐普拉點燃大眾對Kindle電子書的興趣!」


電子書將更暢銷


此外,率先採用元太EPD的另一大客戶SONY,為宣示搶進電子書市場的決心,今年成立電子書事業部,總部設在美國聖地牙哥,並將相關軟體、硬體開發、生產線及出版權等業務,分設在美、日、台灣、大陸等地。

美國前三大賣場Target Store,開始上架銷售SONY Reader ,顯示電子書已經從虛擬通路到進入實體賣場。意味著電子書產器不再屬於小眾市場,不再專屬於特定族群。Reader也在美國機場的SONY自動販賣機販售,第四季更有法文版上市。

從電子書的銷售通路普及,到內容版權的取得,都成為使用電子書將越來越便利的助力。

問:對明年景氣的展望?Hydis何時發揮為元太「加分」效益?

答:根據客戶端對EPD需求成長的推估,明年電子書所需的EPD的產量,確定將是今年的2.5倍。以今年10月元太EPD及利基型產品出貨比重,已超過五成的情況來看。

明年元太的2.5 代廠,勢必無法滿足電子紙顯示器客戶的訂單,這時Hydis韓國廠就成會為EPD最佳的產能供應者。

我接掌元太九年來,已經帶領元太轉型二次。元太這次的轉型,我稱之為「翻身,已經過了「中點」,加上有多項利基型產品布局中,相信可以走得穩健。

至於,Hydis的翻身作業,我必需坦承還沒過中點。不過,強化Hydis的廣視角、強光下可視(AFFS)技術的獨特性應用,是當前的策略目標。

【2008/12/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工商時報2008-12-25】太平洋醫材總經理鍾仁訪談紀要

太平洋醫材總經理鍾仁:明年至少配發1.5元現金
2008-12-25 工商時報 【杜蕙蓉/專訪】
 太平洋醫材在連續4年營運創新高後,目前又因接單爆滿將擴建新廠。太醫總經理鍾仁說,過去亞洲國家不太重視醫療器材產業,目前只有日本和台灣積極投入,以國內技術水平,絕對可以搶到金融海嘯風暴下轉單效應,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問:金融海嘯衝擊,有利於國內的醫療產業發展嗎?

 答:辜且不論金融海嘯風暴,光以人口老化趨勢及醫療需求提升來看,全球醫療器材市場一直都是呈現穩定成長,年成長率約5-8%,2008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為2千億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醫材廠商仍以大型跨國廠商為主,如 Johnson & Johnson、Bayer、Tyco等,但在成本考量下,加上這次的金融海嘯衝擊,大廠也逐漸釋出代工訂單,各地醫療通路商也趨向發展自有零售品牌,交由代工廠商生產貼牌產品。

 由於亞洲國家除了台灣和日本外,不太往醫療器材發展,大陸目前雖然投入的廠商多,但品質和技術都未獲肯定,而國內的醫療器材廠品質優良,生產成本較低,並具有註冊專利、國際認證及自行改良產品能力,將可成為大贏家。

 問:太醫近年營運為何呈現三級跳?

 答:太醫主力產品為密閉式抽痰管,為呼吸道疾病、氣管切開手術病人所使用,佔營收 24%。由於目前全球密閉式抽痰管生產廠商僅有四家,最大廠商為Kimberly-Clark,市佔率近8成,太醫排名第2,因此,未來成長的空間很大。

 由於密閉式抽痰管較傳統抽痰管具有衛生、不易感染、抽痰效果較佳、更換次數少等優點,自台灣SARS事件後,密閉式抽痰管因為可減少醫護人員感染機會,使太醫的訂單量和毛利率亦逐年提升,在日本及德國市佔率已達 50%。

 問:太醫未來的營運展望?

 答:太醫是一家零負債公司,現銀行存款5.18億元,高於資本額,不過,有鑑於金融海嘯的衝擊,未來應有很多的併購或垂直整合利基和建廠計劃,因此,公司的政策是採取「現金為王」的原則,股利的配發上會以現金和股票搭配為主,以今年的獲利來看,明年度應有配發至少1.5元現金,再搭配股票股利;而以獲利來看,太醫則以股本膨脹後,每股稅後盈餘都還能高於前一年的目標為基準,以接單能見度來看,明年營運樂觀,後年則因有新廠產能投入,更具爆發力。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工商時報2008-12-22】康那香董事長戴榮吉訪談紀要

康那香董事長戴榮吉:積極增加代工 營收逆勢成長
2008-12-22
工商時報
【鄭淑芳/專訪】
 康那香(9919)董事長戴榮吉面對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卻依然老神在在,戴榮吉直言,康那香深耕的衛材事業,不只是民生用品,更是「民生必需品」,不管景不景氣,市場需求都在,即使不景氣受衝擊,幅度也有限,康那香不單今年沒有裁員、停工的問題,明年還可望逆勢成長,以下為戴榮吉接受訪談紀要。

 問:台灣遭逢不景氣狂潮打壓,各行各業都備感壓力,康那香對明年的展望如何?

 答:康那香深耕的衛材事業,不只是民生用品,更是「民生必需品」,景氣對業績的影響雖有,但是並不明顯,以今年電子業頻傳休無薪假、變相裁員,在康那香不僅沒有這些問題,就連年終獎金也照發,且不致比去年縮水很多,展望明年,由於仍有擴廠計畫,預估應仍有成長空間。

 問:明年營運成長的動能來自何處?

 答:康那香今年受到油價走高拖累,前三季毛利率表現不佳,平均毛利率20.69%與去年同期23.88%相較,下滑逾3個百分點,惟康那香積極增加代工下,推升營收逆勢成長,康那香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仍達到0.69元,仍較去年同期的0.64元為高。展望明年,雖然大環境不佳,但是由於油價走低,將可望讓占成本比重不低的運費大幅降低,只要油價可以持穩在每桶70美元以下,明年毛利率應不致比今年差。

 問:康那香衛生棉在國內市占率達20%,市場排名勇居前3名,並躋身全球前40大不織布大廠之林,致勝之道何在?

 答:康那香相當重視研發,這可由康那香數不清的專利得見一斑,至今研發仍在康那香最重要的命運,為了加強研發,康那香將研發中心細分成三個團隊,針對材料、機械、產品等三個主軸,進行研發,截至目前為止,有逾85%的機械設備都是康那香自行研發出來的,此舉不僅大幅降低了製造成本,也成為康那香與同業競爭的主要動力來源。

 問:明年康那香仍有擴產計畫嗎?

 答:台灣和上海廠由於供不應求,二者都有擴廠計畫,其中台灣五廠已順利完成擴廠後,大陸部分也將跟進,預定投資時間在明年底,地點則選在四川成都,初估斥資金額約新台幣10億元,依據既有規畫,待投產2.5年後,應可順利達到全能生產。目前康那香來自台灣廠的營收貢獻約達65%,上海廠則為36%,不過,未來伴隨著成都廠投產後,來自大陸的營收貢獻可望逐年提高。

【2008/12/22 經濟日報】聯傑董事長郝挺訪談紀要

聯傑 搭上宅商機概念

【經濟日報╱記者陳碧珠/台北報導】 2008.12.22 02:57 am



聯傑國際董事長郝挺
本報系資料照片
聯電關係企業聯傑國際(3094)專注開發視訊轉換器(STB)等嵌入式晶片,聯傑董事長郝挺表示,金融風暴導致經濟衰退,但各國政府為救經濟,將更積極地擬定政策推動數位視訊,且失業潮有助提高家庭娛樂需求,挹注STB晶片市場成長力道,聯傑反而有機會成為不景氣下的受惠者。

成立於1996年8月的聯傑國際,以網路用數位機上盒、網路數位電視等嵌入式晶片為主,聯電旗下的宏誠創投持有21.56%股權,是最大法人股東,鴻海旗下的鴻揚創投也透過增資持股3.8%,此外,前惠普台灣董事長何薇玲也是聯傑新任董事,董監陣容堅強。聯傑去年8月6日上市後,從最高股價152元一路跌至今年11 月21元最低13.1元,上周五收盤17.5元。

聯傑在大陸握有80%的市場占有率,郝挺指出,受到中國雪災、四川地震、奧運安全至上限制電子需求,前11月營收3.84億元,年減24.5%,前三季稅後純益4481.3萬元,較去年大減57%。但他認為,景氣雖然不好,但考量到全球政府以政策推動消費的能量,失業潮引發室內娛樂商機,對STB將有正面帶動,聯傑也搭上宅商機題材概念。以下是訪談紀要。

歐美業績 前三季啵亮

問:聯傑今年下半月營收始終未突破4,000萬元,相較去年11 月營收來到6,290萬元,下降幅度明顯,是因為大陸奧運後的緣故,還是全球景氣的衝擊?

答:以往我們來自中國、歐美地區各占營收50%,今年前三季中國退居五成以下,就是因為中國雪災、地震、奧運限制電子等因素,反而歐美在前三季業績不錯的,這跟一般科技業者今年受歐美影響甚深情況不同。

但第三季過後,奧運過了、管制沒了,中國雖因勞動法、兩稅合一造成企業採購意願保守、現金至上,至少也沒壞下去,11月中卻發現歐美客戶也受不了,我們一家歐美客戶的短單突然喊卡,他說倉庫滿了,要延後1月中下單。所以今年營收當然不能跟去年比,我們前後都因中國、歐美市場被影響。

問:這波景氣不好,有影響到全球各國推動數位廣播政策動作嗎?

答:景氣不好對現在而言,已經是結果,現在狀況就是不好,但這幾年該用的東西,民眾還是會用,我反而看到各國政府運用政策在推動一些需求,包括數位廣播,你看歐巴馬當選就對醫療、能源,大陸積極刺激內需,這些政府透過政策的底定(Policy Set Up),對消費者影響範圍更大。

其實,「景氣」這種東西很奇妙,真正消費者用這些東西、企業在賣的,這三、四年都差不多,不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問題是出在美國房地產二貸、造成銀行、金融市場一片假象的榮景,股票市場一片看好,促此各國也感覺樂觀,大家也願意投資,假如沒有這樣的外在泡沫,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需求,是差不多的。但現在問題出來了,大家看到金融、股票都在下跌,信心就沒了,景氣就是需求,影響也因此產生。

那你反過來看景氣不好,消費者口袋縮手,大家不想消費,待在家便宜地娛樂自己,有些人因為在家看電視也要上網,就會買STB,所以我看,景氣固然不好,人還是要滿足自己,各國積極用政策刺激經濟,我們公司主力的STB也有不景氣下的需求,長遠蠻正面的。

大陸市場 需求將回溫

問:大陸奧運過後,內地對數位視訊的需求似乎減退,看法為何?

答:聯傑以國家占營收比重來看,中國與歐美多半各占50%,可謂旗鼓相當,今年初卻遇到大陸雪災、四川地震,我們有一個四川客戶就受到衝擊,後來5、6月奧運前確實有一波需求,等到奧運真正展開,也就是7、8月時,大陸政府卻因安全考量,限制很多電子產品,造成我們STB 需求也受限制。

奧運過後,大陸又實施兩稅合一、勞動法,9月以後一連串的事情,讓內地在視訊需求出現一些變化。但我仍秉持正面看法,認為大陸這些事件的衝擊將慢慢過去,像失業增加轉至在家人口變多,對STB需求也潛在可期。

問:去年聯傑上市,您看好自家網路攝影機(IP Cam)晶片的發展,目前進度為何?

答:沒錯,我蠻看好我們推出的以JPEG影像的IP Cam晶片,但後來發現市場對較高階的H.264 規格比較高,不過,大環境在變,你看NB轉至小型電腦發展,對功能要求轉趨實用,我們現在在IP Cam有兩方向,一來維持現有JPEG規格產品進行功能上的加值如網路連結,試試看低價電腦對此需求水溫;二則朝H.264與相關業者合作,往高階同步並行。





【2008/12/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電子時報2008-12-16】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專訪摘要

拯救DRAM產業系列報導之二: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DRAM產業打不死的話 還是好漢一條!
2008/12/16 - SPECIAL REPORT - 連于慧/電子時報

轉 寄 朋 友
列 印 文 章
回 應 本 文

茂德在財務壓力沈重下,日前向政府提出紓困要求,在政府策劃方向以台日聯盟為主軸下,茂德併入爾必達(Elpida)集團指日可待,畢竟DRAM廠自己要先作整併,政府才能師出有名的幫忙紓困,否則只是拿錢出來投資個別DRAM廠,恐為未來政府紓困案例大開方便之門。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對近期外界批評DRAM產業燒錢的聲浪,感受特別多。他認為台灣DRAM產業基礎建設已相當完整,走過10年來,也培育出相當多的工程人才,吸引這麼多國際大廠跨海來台找合作夥伴,台灣DRAM產業在全球版圖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希望外界能協助DRAM廠解決財務問題後,再為產業作長遠的規畫方向,以下是本報專訪摘要。

問:外界對於台灣的DRAM危機和向政府紓困有很多討論,甚至認為不應該救DRAM產業,您有什麼看法?

答:如果把台灣當成1個公司,台灣在DRAM產業的基礎建設都相當完備,光看台灣有這麼多座12吋晶圓廠,這麼多世界級的DRAM公司跨海與台灣合作,像是海力士(Hynix)、美光(Micron)、奇夢達(Qimonda)等DRAM大廠,雖然很少強調台灣的DRAM技術能力,但都某種程度依賴著台灣DRAM產業,依賴台灣DRAM的基礎建設,來作他們的生意,因此我們一定是有什麼東西強烈吸引他們過來。


放大
圖說: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劉家任攝
放大

放大現在的問題是,台灣DRAM產業已經完成了什麼?缺了什麼?我們的DRAM基礎不是什麼都沒有,台灣的DRAM基礎建設作得相當好,也建構了很久,要放棄很可惜,往下走只是要再強化自有技術的扎根,但要瞭解什麼是台灣DRAM產業的根?

DRAM晶片是種產品,1種零組件,講求製程和產品一定要緊密結合,追求每單位成本要最低,再藉由每家公司寫測試條件的能力,把弱的地方挑出來,再做修補,也可以加入一些不同的功能,增廣應用面,整個環節缺一不可。

台灣DRAM產業12吋晶圓廠這麼多、IC設計能力強、封裝測試產業鏈完整,茂德和南亞科的客戶群甚至深入PC OEM市場,包括戴爾(Dell)、惠普(HP),這些背後要花多少工程支援,其實也是對台灣DRAM產品品質的肯定。

我覺得現在全球DRAM產業的發展,最完整的是南韓,有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海力士,再來就是台灣,當然日本還有1家爾必達、美國還有美光,而歐洲代表就是奇夢達,台灣的條件不輸人,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我覺得現在看台灣DRAM產業要不要救的問題,不單只是看財務和負債比,應該要從整個台灣DRAM產業鏈完整性的層面來看,台灣只要藉由partnership的方式取得自有技術,就可能讓DRAM產業扎根更深,政府出面支持,以後一定是大有可為。

問:你一直很強調技術自主,但台灣DRAM廠作了這麼多年,都無法擁有自有技術也是事實,您怎麼看外界對這點的批評聲浪?

過去茂德和英飛凌(Infineon)的合作,在2003年初停在0.14微米製程階段,而2006年,茂德自己設計和量產512Mb DDR2產品賣給戴爾、惠普。在其間的3年半的時間,茂德沒有靠任何國際大廠的幫忙和外力。

茂德在那段時間內,的確沒有技術夥伴的幫忙,仍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催生產品,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茂德有多厲害、不用和別人合作,我的重點是,沒有技術夥伴的缺點,是無法把產品即時把產品做出來,但我們的確是有開發自有技術的能力,台灣不是什麼都沒有。

茂德是台灣唯一1家自己研發512Mb和1GbDDR2產品的廠商,還自己寫測試條件,然後賣給國際PC品牌大廠。

雖然大家現在都把DRAM問題放在財務危機可轉債贖回問題,這部分的確需要別人進來幫忙,但也不要忘了台灣技術工程人才的品質相當高,應該要好好的被器重和賦予價值性,還有這麼完整的基礎建設,這麼多國際大廠都要和台灣合作,台灣不是什麼都沒有,千萬不能放棄。

問:你剛剛都是在強調長遠技術扎根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認,茂德的確有短期財務危機,您要怎麼說服外界幫助茂德渡過此難關?

答:所以我從來沒說過,茂德不需要紓困,茂德在財務上的確是需要別人幫忙的。

平心而論,這段時間很多人幫茂德出意見,包括要茂德轉型等等之類的建議,只要是對公司好、對台灣產業好,把整體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我都會同意。

但我真的建議,要好好的思考台灣DRAM產業的優點和弱點在哪裡,哪些地方是可以趕快找個合作夥伴進來補強之處,大家一起把事情解決,不要浪費台灣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基礎建設。

簡單來說,現在茂德需要外力來幫忙短期的財務問題,但還是要有長遠的目標規劃,否則只是解決了短期的問題,並沒有讓真正問題獲得紓解,因此更需要政府即時的幫忙解決問題。

問:外界質疑茂德無能力償還明年2月14日到期的百億元可轉債。

答:目前茂德手上機器設備的抵押品價值,絕對超過可轉債需要的數目,其實只要銀行有信心,很多事都可以慢慢解決;另一方面,茂德也設法找到財務合作夥伴進來投資,這兩方面的解決方案我們都會伺機而行。

問:你可否進一步分析,台灣發展記憶體產業是多年來,有什麼功與過?建構了什麼?缺乏了什麼?

台灣在1983年和1984年的時候,有3家記憶體公司回來台灣發展,Crosslink,茂矽、華智,Crosslink解散,華智因為有自己設計產品能力,因此後來和工研院合作做64K和256K產品,當時因為南韓現代半導體有比較好的機台設備,因此華智還把設計出來的產品轉移到現代生產,現代就是海力士前身。

也是如此,台灣一路栽培出完整的半導體人才,DRAM產業是走的最辛苦的,但畢竟也這樣走過來了。

再來看1997年、1998年那一波整合潮,使得很多日本公司不敵環境現實退出DRAM產業,像是NEC、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等都退出,到現在剛好是整整10年,現在的日系代表爾必達也是之前整合下的產物,而更早則是德州儀器(TI)的退出DRAM產業,還有歐洲也經歷西門子和英飛凌退出,催生歐洲唯一代表奇夢達,足見大環境的整合的情況,在每一個時代都不斷在發生。

而在這10年之間,台灣也間接培養很多人才和基礎建設,以及全球的DRAM發展的局勢轉為強化策略聯盟的發展,除了三星仍是單兵作戰外,原本不將技術轉移出去的美光,2008年也開始和台灣的南亞科合作。

這10年的發展下來,中間也經歷過許多景氣的高低起伏,但台灣也的確利用這10十年來的時間和變化,在全球DRAM市場取下相當重要的地位。

現在台灣對DRAM產業的發展決定,將會決定下1個10年,建議政府在引導之前,要能先瞭解困難,真正為台灣布局下個10年的發展。

問:過去10年中,不只是台灣的DRAM產業基礎建設完整,南韓勢力也快速崛起,您怎麼看這波韓流?

答:現在大家喜歡將台灣DRAM產業的發展,導向對抗南韓勢力,我是不太愛以此角度來看。

三星本身是有面板、手機、記憶體,也是系統產品公司,是相當特別且獨立的公司,過去有段時間DDR2在和Rambus規格爭主流的地位,當時三星還是可以賺到錢,有他的能耐。

海力士也是經過一段很痛苦的時期,把很多產品線都砍掉,專心在DRAM和NAND Flash生產上,才逐漸發揮自我價值,但海力士的優勢當然是掌握自有技術,依我跟海力士合作的經驗,我覺得海力士對技術、成本結構的掌握度都相當敏銳。

問:您剛強調台灣在全球DRAM產業的地位之重,但外界也質疑台灣蓋了太多12吋廠,以及過渡舉債經營,您怎麼看?

答:台灣DRAM產業的基礎建設的完整性和工程人才能力,就是吸引國際大廠和我們合作的關鍵,但在建了這麼多12吋晶圓廠後,在現在全球不景氣當中,對台灣的確是1種負擔。

但在過程中,我們的確憑自己的能力爭取到很多,早期德碁還只是做代工,不能掛自己的品牌來自己的產品,現在茂德和南亞科也自己設計產品,賣自有品牌的DRAM產品。

台灣過去幾年是不斷擴充,但就是在資金和募資的容易度方面,以及半導體上、下產業鏈的完整性下,補足南韓的不足,也因此吸引國際大廠來合作,增加台灣的產業地位,外界對於現在台灣DRAM產業面臨危機的質疑,是長久以來的抉擇,是一體兩面的問題。

現在大家都在埋怨我們DRAM廠為什麼要擴充這麼快?蓋了這麼多的12吋晶圓廠?借了這麼多錢?是有很多可以被挑剔的地方,但現在是不景氣,的確很難熬,但請不要忘了我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貢獻,帶動整個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

我認為這些問題當然應該被檢討,政府只要有心,對於未來發展的策略,都可以站在整個台灣的角度,以協助台灣增加競爭力的角度,把不足之處修補的更完整、體質更健全,我知道中間要付出的代價很大,但未來一定會有回報。

問:但外界質疑,即使政府拿錢去救DRAM產業,未來3年也不一定會有回收?

答:如果有人要這樣看,我只問2個問題。第一,台灣DRAM會不會消失?第二,台灣發展半導體是不是走錯行?

DRAM產業有力的撐起台灣半導體產業,少了DRAM產業,對整個半導體環境的成長絕對會有影響,不能只往錢看,台灣半導體已經發展到這麼程度,不能只以錢來衡量,帶動週邊產業結構建置絕對有功。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景氣好的時候,技術母廠會比代工廠多賺,景氣不好的時候,我們幫別人多蓋的12吋晶圓廠會虧比較多,技術母廠都把產能轉嫁給我們,但只要藉由這次機會,我們台灣DRAM廠能從代工廠的角色,扭轉為技術提供者,利用台灣原有的基礎建設優勢,一定不會比別人差。

即時是現在最強的三星,過去在80年代也是虧錢過,現在大家不要只是看DRAM廠虧錢的一面,要看未來性。

問:這段時間DRAM產業成為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您一定覺得很委屈?

答:請不要只看到這段時間DRAM廠的財務問題,在台灣半導體的發展過程中,單是靠晶圓代工是撐不起來的。救DRAM產業絕對不是浪費錢。

南韓只靠記憶體產業在撐,三星和海力士獨佔全球DRAM 和NAND Flash市場,美國現在只靠英特爾(Intel)的CPU事業,和一部分的美光的記憶體業務,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只靠晶圓代工,絕對不會有今天,台灣的DRAM產業是有貢獻。

現在DRAM產業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但打不死的話,還是好漢一條!打的人要多瞭解此產業。

問:希望政府朝什麼方向幫忙?

答:全球我覺得要朝3階段進行。第一,要先穩定每1家DRAM廠的營運,這次各廠受到不景氣衝擊,大家都很辛苦,請政府幫助大家把腳步站穩。我不諱言,茂德的確需要政府的紓困,且即時性的紓困方案和幫忙協助。

第二是瞭解、引導和介入,真的深入瞭解整個台灣DRAM產業的情況,到底已經建立了什麼?還缺少什麼?;第三階段才是整合和設立目標紮根。

我強調,不管未來政府怎麼決定,只要是為了茂德和整個產業好,我都不計較。
問:您覺得政府幫忙到什麼階段?

答:前陣子銀行縮銀根動作比較多,現在比較好了,很多展延程序都出來,大型行庫也很幫忙。接下來看政府怎麼規劃,其實只要政府對台灣DRAM產業扶植的態度越堅定,端出的協助方案越確認,相信銀行方面會更有信心。

問:爾必達(土反)本幸雄釋出合作意願,可否聊一聊此部分?

答:我和(土反)本幸雄釋其實談過很多次,他做事的方式相當有目標性,且劍及履及,我非常尊敬他,私交也很好,茂德和爾必達有互補性,雙方也是初步合作在談,很多合作的細節還要再談。只要合作結構對公司好,對台灣DRAM產業好,幫助台灣產業穩下來我都願意接受,都會審慎評估。

雙方如果要合作,不只是要在技術上,而是要全面性的合作,包括製程、技術、產品、測試條件、客戶、行銷等,全套的條件都一起談,不能只是嘴巴上講講要研發、要有技術,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人才和合作的細節,這些環節都不能拆散來談,所以中間的整合性,當然需要政府的幫忙,把每個環節連在一起,整合性的一起談。

問:茂德和爾必達合作後,現在和海力士的合作進度是否就喊停?

答:當初會決定和海力士合作,有當初時空背景的條件和環境。現在和海力士54奈米製程的導入進度上,經過內部的研議,要再等待一些情況的明朗後,才會開始做。考慮到現在景氣不好,目前技術資源會放在自己研發設計的10%微縮版本產品上,不會是在54奈米製程技術。





關鍵字
茂德(ProMOS) 陳民良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工商時報2008-12-15】全家便利董事長潘進丁訪談紀要:景氣不佳 正是加速展店好時機

全家便利董事長潘進丁:景氣不佳 正是加速展店好時機
2008-12-15 工商時報 【吳瑞達/專訪】
 全家便利(5903)今年前11月累計營收近348億元,不但超越去年全年營收334億元水位,亦突破歷年的營收新高,且前三季獲利達5.55億元,每股盈餘2.48元,在經濟景氣不佳之際,迭創佳績;全家稍早更宣示,未來3年將投資40億,新開500家店面。

 針對全家今年的高獲利與未來的投資魄力,以下是全家便利董事長潘進丁的訪談紀要。

 記者問:今年景氣不佳,且消費緊縮的情況下,請談談今年營收、獲利都高成長原因。

 潘進丁答:近2、3年,全家公司致力於店面的整頓,有新開張也有關店,但總店數大致維持在2,200- 2,300家,目前營運的店舖,也是地段佳、來客數多,且消費情況良好的店面。

 而去年第四季合併泰山企業(1218)的福客多超商,有157家店換成全家便利的招牌,這些店都是去蕪存菁的店面,是今年業績成長原因之一。

 問:在目前經濟景氣普遍看淡下,日前公司宣布在未來3年,將新開500家店,公司是如何評估的?

 答:國內景氣不佳,消費行為同步緊縮,但今年以來,公司致力於銷售、服務面的轉型,包括增加電子商務、消費支付的變革及提高鮮食產品供應等,大幅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都成為未來擴大經營的重點方向。

 同時,過去房地產行情高漲,新開便利商店,因好的地段難找,濫竽充數的結果,反而造成損失,而今年許多優質商圈,求租待售的店面不少,提供全家便利有更多的選擇與開店的機會。

 問:因應未來將新開500家店,即3年後,全家便利商店將達2,800家,相關的物流與配送措施,是否準備好了?

 答:全家公司在全台灣擁有5個倉儲物流中心,包括北部地區的大溪、林口;中南部則有台中與高雄岡山,東部地區則在花蓮吉安等,其中,大溪、岡山、花蓮物流中心,都附有鮮食廠,配送系統已可涵蓋全台灣的全家便利商店;而在林口亦有專屬的麵包代工廠,後勤體系大致建構妥當。

 問:未來新開300店,會以那些地區為開店重心?

 答:未來3年內,全家將投資40億元用於展店,目前僅2,300多家,依人口與經濟發展比重,未來仍以北部地區為開店主軸。

 問:全家公司今年營收、獲利表現都將創歷史新高,短期波段漲幅近2成,但在股市單日成交量都在2位數,是什麼原因?

 答:全家公司的大股東,包括日本全家公司持股逾43%、日本伊藤忠持股約4%;國內企業中,如泰山擁有近22%股權、三洋維士比約1.5%、光泉牧場也有逾5%的持股;合計持股比例逾76%,在外流通的並不高,成交量受限。

 問:全家公司未來的優勢如何?

 答:全家便利並未進行其他轉投資事業,不會受到羈絆,而專注於便利商店經營,店數增加,營收業績可同步提昇,而未來新開店若持續出現獲利,公司盈餘也將進一步提高。

 我對全家便利未來數年在國內的發展,深具信心。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2008/12/08 經濟日報】創見(2451)董事長束崇萬訪談紀要

創見 明年要比同業出色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8.12.08 02:19 am


記憶體模組大廠創見(2451)董事長束崇萬表示,記憶體市況尚未落底,其中NAND Flash因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相關,短期狀況可能比DRAM更不好;DRAM則需要大廠全面減產,否則明年上半年DRAM價格仍難以回升至廠商成本以上。

今年因兩大記憶體價格一路下探,大部分的模組廠虧損均創歷史新高,但創見在策略性產品出貨增加,加上總出貨量不斷攀高下,前三季每股純益仍有4.01元的傑出表現。

本季營運與上季持平

束崇萬表示,創見第四季營運仍以與第三季持平以上為目標;明年在記憶體價格可能持續下滑的狀況下,期望維持優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表現,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如何看記憶體市況發展?

答:DRAM價格已「跌無可跌」,DRAM廠雖陸續減產,但短期效應有限,下游庫存量仍然偏高,除非大廠進一步減產,否則明年上半年DRAM價格仍不容易回升至廠商成本水位以上。

NAND Flash同樣面臨供過於求的問題,短期壓力不易解除。由於NAND Flash市場普遍集中在消費性電子領域,若明年終端需求持續壓縮,即使NAND Flash廠商同步減產,也不容易有明顯改善供過於求的狀況。

至於外界看好固態硬碟(SSD)可能是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在我看來,SSD價格仍與傳統硬碟有顯著價差,唯有價差縮小,才可能看到爆發性成長。

問:創見今年營運仍比同業好得多,原因為何?明年的策略與展望為何?

答;主要是因為創見平均毛利率大於25%的可攜式硬碟、數位相框等策略性產品出貨持續增加,由年初的5%至6%增加至年底的15%以上,這部分產品獲利較好,因此雖然DRAM與NAND Flash兩種標準型產品價格仍持續下跌,仍能維繫一定的獲利。

嚴控庫存與應收帳款

嚴控庫存與應收帳款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該創見與客戶間的應收帳款狀況仍相當正常,並未有任何異常情形出現。因應全球的信用緊縮趨勢,創見也在歐美客戶部分應收均已有保險,第三世界的客戶付款期均控制在7到10天,同時也通知客戶暫不提供寬限期,客戶端也同步接受。

我認為,明年DRAM市況會比NAND Flash好些,推估明年創見營收比重將調整為45%到50%為DRAM,較今年的35%到40%多一點。而創見的生產線及二廠新增計畫也因產業景氣急凍喊停。維持台灣廠七條、大陸廠20條生產線的規模。

創見目前並無特別大的庫存壓力,加上也沒有下游拖欠貨款,且明年策略性產品出貨比重還會持續提升,DRAM與NAND Flash應用產品出貨也會同步增加,儘管產業面環境不好,但創見仍有信心表現優於市場平均水準。

問:未來可能比較有爆發性成長的產品為何?

數位相框將再添利基

答:我覺得應該是數位相框。由於面板占數位相框材料成本比重高達五成以上,今年3月每片7吋面板價格約為40美元,11月時降至11美元,使數位相框平均單價自100美元以上大幅降低至70至80美元,有效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我認為,全球數位相框市場可較今年的2,000萬台倍數成長,創見目前單月出貨量已突破2萬台,11月發表8吋新機種,明年再發表四款新設計,搶攻市場商機。


 
 

【2008/12/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12/08 經濟日報】海光企業(2038)總經理劉明潭訪談摘要

海光海外豐收 今年EPS拚5.1元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2008.12.08 02:19 am


儘管國內鋼筋價格暴跌,但南部鋼筋主力廠海光企業(2038)卻趁機擴大海外市場版圖,將外銷占比提高到30%,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市場占有率勇奪第一,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具超過5.1元的實力,在鋼市陷人寒冬之際,還能持盈保泰。

避開存貨跌價風暴

海光是一家老字號的鋼筋廠,民國58年成立至今近40年,每周開出的盤價是南部鋼筋市場交易的重要指標,總經理劉明潭說,今年下半年鋼價大跌,但海光從今年中就大幅降低存貨,因此存貨跌價損失降到最低,面對明年景氣審慎應對,有信心維持基本的獲利。以下是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海光去年鋼筋銷售78.3萬公噸,營收141億元,今年狀況如何?

答:受到下半年鋼筋不景氣影響,全年銷售量可能比去年稍減,但前三季銷售價格還算不錯,營收、獲利會比去年增加,實際銷售數字要會計師簽證後才準確。

問: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約5.1元,是怎麼辦到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答:海光是專業的建築用鋼筋廠商,長年來就專注在特定領域。原本內外銷占比約為八比二,內銷中有75%客戶是盤商、25%給直接用戶,但近年內銷市場競爭激烈,於是強化外銷領域,占比提升到三成,並頗有斬獲,目前在新加坡的市占率穩居第一,香港三大貿易商也都是海光客戶,澳門金沙賭場幾乎全館都用海光的鋼筋,海外市場獲得關鍵性的成功。

明年鋼市不會悲觀

問:對明年鋼市展望為何?

答:鋼筋十年期的技術線型已接近底部,明年第一季預估國內危橋改建工程將進入實質啟動階段,另大陸中央到地方的擴大內需方案高達人民幣4兆元,屆時鋼筋應有另一波需求,價格可望回升,台灣市場向來受大陸影響,必同步受惠。此外,國內還有自己的擴大內需方案推動,整體來說明年景氣並不悲觀。

【2008/12/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工商時報2008-12-02】萬旭總經理林展列專訪紀要

萬旭總經理林展列:LED背光增加 明年展望不看淡
2008-12-01 工商時報 【張家豪/專訪】
 連接元件廠商萬旭(6134)以生產極細同軸線產品深耕NB供應鏈,近年受惠LED應用於背光源滲透率提高,加上低價電腦、NETBOOK等持續問世,帶動業績仍維持成長態勢。萬旭總經理林展列表示,國際景氣現在處於不佳狀態,萬旭將利用循環積極擴大市占,預期明年占全球NB市占率可望拉高至25%-30%,NB產業有15%-20%的年增率,萬旭成長率仍將超過產業。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全球終端需求不佳,但萬旭9月合併營收創新高,10月衰退幅度僅5%,11月衰退不會超過一成,未來能見度如何判斷?

 答:今年景氣變化太大,使得整體環境都有相當大轉變,以NB產品為例,過去以空運為主,現在改為海運,中間差異在於速度、庫存都不一樣,所以才有目前感覺好像下游需求,突然停電一樣的反應,但這樣的局面不見得不好,重新洗牌將使好企業更為突出,以萬旭某些訂單受影響遞延,但整體影響不大,11月營收預估月減一成、12月因盤點較難預估,但可以掌握的是,第三季EPS1.2元屬於正常狀況,第四季差距不大,只比正常還要淡一些。    主動調降價格 積極搶市

 問:因應未來局面,有何應變策略與動作?

 答:目前包括全球需求降溫、銅價大跌等,銅價從7月的每噸8,000多美元,跌到目前每噸4,000美元不到的價格,萬旭採取主動反應原物料下跌,調降價格,積極搶市的動作。

 以五大系統廠來講,明年主力將會放在華碩與廣達等EMS系統上,這些屬於過去基於產能不夠,因獲利相對較差的部分,可望透過報價競爭優勢,重新獲得訂單,也因為量的提升將是毛利支撐力道,維持一個平衡。

 而原本掌握度較高的客戶,以穩定成長為主,過去弱的部分,明年提升上來,市占率自然就會拉高。

 此外,LED作為背光的NB明年可望接近五成,比原先預估加快許多,在高、低階NB都走向輕薄考量的條件下,極細同軸線的需求也會增加,對萬旭業績具有提升效果,明年業績衰退機會不大,對比NB產業整體成長率,萬旭動力反而還會比較高,全球NB市占率由今年的20%提升為25%至30%。

 問:現金水位、各廠產線狀況為何?

 答:蘇州廠極細同軸線產線已經從三條加到七條,二條供應SHARP與中國當地品牌手機產品,其餘五條供貨NB產品使用,目前處於全稼動狀況;現金至今仍約有3億元,每月穩定約1000萬元流入,水位處於安全的狀況;江北新廠方面,則預估明年6月裝機,7月應可以開始生產。

【2008/12/01 經濟日報】6277宏正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尚仲專訪紀要

宏正 代工訂單逆勢增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2008.12.01 02:04 am


多電腦切換器(KVM)大廠宏正科技(6277)受到景氣影響,今年營收僅小幅成長,但宏正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尚仲表示,客戶為追求降低成本,將擴大釋出代工單,預期年底到明年初代工訂單明顯成長,加上品牌在全球市占率提升,雖然市場景氣不明,營收仍可望持續成長。

宏正前十月營收24.37億元,較去年小幅衰退,毛利率為43%,營業利益約3.93億元,稅前盈餘4.1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3.68元。陳尚仲認為,企業支出緊縮,但採購需求仍在情況下,將是宏正打造品牌的好機會,今年也積極在歐洲、美國及大陸投資新據點,宏正旗下三個品牌ALTUSEN、ATEN、IOGEAR全球市占率可望成長,在代工及品牌同步成長帶動下,明年營收持續成長,以下是陳尚仲專訪紀要。

問: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對宏正的影響?

答:今年景氣低迷對宏正影響不大,因為宏正產品呈現矩陣式排列,平均分配在中高低階,產品線影響程度低,僅歐洲及美國市場受影響程度較深。不過近兩年宏正積極布建新行銷據點,今年陸續發酵,前三季韓國市場成長達68%,東歐成長47%,日本則成長34%。

目前宏正帳上現金仍相當充裕,面對不景氣,宏正對內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但仍將積極對外投資業務據點,已經在美國、歐洲比利時及大陸北京設立新據點,可望陸續發酵。大環境不佳更是拓展、深耕通路市場的好契機,預估2009年仍將投入資金擴展通路。

兩岸加國 設立研發中心

雖然各產業人力緊縮,但宏正認為在不景氣中要維持競爭力,仍需加強研發能量,目前宏正在大陸、加拿大跟台灣都設立研發中心,研發人員約200人,近期宏正更設立新的研究單位,預估增加40到50位研發人員。

問:旗下三大品牌的市場及產品區隔以及未來規劃?

答:宏正以代工起家,一開始僅在台灣發展ATEN品牌,當時品牌比重僅三成,後來為了搶進美國市場並避開客戶競爭,發展新品牌IOGEAR,主打通路市場,而為尋求技術及高階產品發展,宏正更創立ALTUSEN品牌,作出市場區隔,並對外宣示跨入高階市場的決心。

目前ALTUSEN以全球企業端高階市場為主,占營收比重約15%到16%,ATEN則為歐洲及亞洲的中小企業市場,占比重約60%,IOGEAR則主打美國消費性零售通路,比重約15%到20%。

今年景氣差,企業支出緊縮,但對於IT設備採購需求仍在,發現客戶也轉往採購性價比(CP)高的公司,宏正可望受惠,目前全球KVM大廠包含美國AVOCENT,去年市占率約45%,宏正的ATEN比重約13%,RARITAN市占率約12%,排名第三,預估通路布局效應,加上企業採購轉向,預期明年宏正ATEN市占率可望邁向15%。目前宏正三大品牌加上代工,位於高階產品比重高達五成以上,也帶動宏正毛利率都維持45%到50%左右水準。

問:近年宏正代工比重逐漸降低,未來規劃?

答:近年宏正受到同業競爭影響,代工(ODM)訂單比重較低,占營收比重約25%,不過觀察在不景氣情況下,包含日本及美國客戶考量成本及產品品質因素,紛紛將訂單轉回到宏正,也發現有新客戶是首次將代工訂單釋出。

預期代工新訂單效應可望自今年底到明年初開始發酵,預期明年代工產品占營收比重可望達40%,而品牌也可望同步成長。

問:宏正近年積極跨入非KVM產品線,目前進度如何?

答:過去宏正以KVM產品為主,目前占營收比重逼近八成,但科技產業既是變動相當快,像是傳統相機在短短三年內幾乎全部變成數位相機,因此宏正也積極在技術上尋求新發展,已經在視訊系統相關投入三年研發資金,未來將在核心技術上開發不同的應用。

跨足視訊 打入企業市場

目前宏正分為四大產品線,KVM占營收比重約76%,USB周邊占營收約8%,視訊相關占10%,資料分享設備占6%。宏正相當重視視訊周邊設備,已經發展出HDMI分享器、無線簡報系統、視訊切換器等主力產品,過去宏正KVM產品多放在企業機房,推出無線簡報系統及視訊相關產品,希望打入企業用戶會議室及辦公室應用。

未來新產品規劃將主打ATEN品牌為主,由於過去發展品牌累積多年在全球市場的通路布局及經驗,新產品推出後,可以迅速推上市場,初期以中低階市場為主,打好基礎之後,將延伸至高階市場。

目前新產品對宏正貢獻度仍低,占營收比重約二成左右,但陳尚仲認為,明年新產品效益可望陸續發酵,非KVM新產品成長率可望有二成以上,貢獻營收比重也越來越高。

問:明年營運成長目標?

答:宏正數年前合併威芯科技,切入整合晶片研發,並推IPMI(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功能的KVM產品,目前透過網路環境進行遠端控制的KVM每年都呈現快速成長,預期明年可望成長二成以上。


 
 

【2008/12/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2008-11-20】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專訪紀要

各界對DRAM業紓困的看法評析

經濟日報 記者周志恆、何易霖 2008-11-20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19日表示,DRAM廠目前雖有資金需求,但絕非外界所言高達數千億元的缺口。他認為,全球DRAM廠減產效應將陸續發酵,預期明年2月時,1Gb DDRII晶片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屆時DRAM廠將是現金淨流入,有足夠資金支付貸款、營運等費用。

各界近來對DRAM業的未來看法分歧,甚至建議官方出面促成合併。黃崇仁19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金融風暴後,DRAM行情大跌,但台灣DRAM業是台灣少數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DRAM業和金融業一樣,都需要政府信心喊話「相挺」。當下業者合併是「非常不可行」的一條路,政府應協助強化各界對DRAM業的信心、穩定匯率,給業者適當資金援助等即可,其餘應由市場機制決定。


黃崇仁擔任世界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力晶集團董事長等,更是目前全球最資深DRAM業執行長。近期DRAM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各界「你一言、我一語」,他直言:「看不下去,非得出來講講話。」以下是黃崇仁專訪紀要:


大量擴產 價格崩跌


問:什麼原因讓這波DRAM價格崩跌,嚴重到影響DRAM廠的生死存亡?


答:DRAM產業特性是景氣循環明顯、價格長期下跌,以及價格取決於供給面。二年前1Gb DDRⅡ價格高達5、6美元,當時業者生產成本約3、4美元,各DRAM廠手握數百億元現金,開始大量擴產,海力士、茂德與華亞科去年均有大幅度擴產,價格則快速走跌至1.8美元附近。


1.8美元仍在大多數廠商變動成本之上,當時廠商沒有現金流出的問題,不過雷曼兄弟事件爆發後,行情反轉直下,目前現貨價更摜破1美元,在長達兩年的虧損與淨現金流出,加上銀行貸款利息、公司債等,業者開始資金不足的問題,營運出現困難。


胡亂整併 反添危機


問:現在市場對DRAM廠前景眾說紛紜,有何看法?


答:我認為國家收購或同業合併都不可行。畢竟「市場的問題要由市場機制來解決」,一旦收歸國有化,市場運作機制就變了調。


有人提倡「同業合併」,更令人匪夷所思,現在每家DRAM廠體質都不相同,合併只會造成「好菜、爛菜一起大鍋炒」的局面。


尤其是現在各家公司獨立運作,發生問題也只是單一個案,一旦合併,各業者問題合而為一,就會成為一顆可怕的「核子彈」,只要出個小差錯或跳票一張,就一起完蛋,沒有翻身機會,維持現狀反而單純一點。


問:那是否代表政府不該出面協助業者?


答:政府應該要出面,但並非收購或促成合併,而是要凝聚市場對DRAM業的信心,DRAM是兩兆雙星核心產業、是整個個人電腦(PC)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業人員幾十萬,一定要讓全民知道政府力挺DRAM業,不會讓這個產業倒下去。


但這並不需要一次拿出大把鈔票便可以做到。舉例來說,先前國內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但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存款全額保障」後,就解決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政府可以拿錢出來協助DRAM廠,但是要透過貸款、買入業者債券等方式挹注資金,業者營運一旦回穩,就會還錢,類似美國政府支援AIG等方式。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穩定匯率。這一波韓元大貶,成為韓國DRAM廠喘息的機會,相較之下,新台幣就沒有這方面優勢,僅匯率上台灣與韓國就有約15%至20%的成本價差,增添業者營運壓力。


撐過這波 就能存活


問:目前已有多家DRAM廠減產,減產效益何時發酵,價格有機會觸底反彈嗎?


答:我今年中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中率先提出DRAM產能過剩、Flash求售無門及晶圓代工產能閒置的警訊,力晶9月率先減產,之後爾必達、海力士、茂德、南科、華亞科、美光,甚至三星都跟進,預計這波減產幅度超過25%,明年第一季全球DRAM產出會降到最低,以目前供給大於需求缺口僅10%至15%來看,減產25%後,價格會觸底反彈。


我預期明年2月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力晶內部曾試算,DRAM價格每漲1美元,全球業界每年就可多出約90億美元資金流入,以台灣市占率約三成計算,就有約30億美元,足供業者支付債款、營運資金等費用。


問:對台灣DRAM業的發展潛力有何看法?


答:台灣DRAM業在全球非常具競爭力,早具備研發新製程技術的能力,以力晶為例,已與爾必達共同研發出50奈米製程,爾必達負責基礎製程、力晶負責拉高良率,台灣業者目前面臨的是資金不足的問題。


DRAM業從2006年第四季景氣反轉後,已近八個季度在惡劣環境下,全球DRAM廠目前僅市占率高達三成的韓國三星較不具營運壓力,剩下瓜分七成市占的業者幾乎都面臨資金問題,台灣業者仍能苦撐至今,就是競爭力獨到的表現,若能再撐過這次危機,台灣的DRAM業就能永遠存在。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2008/11/17 經濟日報】鈊象(3293)總經理江順成訪談紀要

鈊象業績 將兩位數成長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1.17 02:39 am


商用遊戲機台兼線上遊戲廠鈊象(3293)總經理江順成表示,第四季受惠中國農曆年帶動大陸市場需求,業績會從10月起逐月成長,第四季將比第三季成長兩位數以上。

不過,他也指出,由於今年首度代理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MMORPG)的狀況不理想,加上中國大陸之前因京奧與殘障奧運嚴格控管娛樂場所,今年全年營收大概僅有個位數的成長。

明年有望賺一個資本額

他指出,全球景氣雖然不明,但鈊象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合作的機台已開始大量出貨,明年遊戲機台出貨量會比今年增加二至三成,明年應可賺進一個資本額。以下是江順成訪談紀要:

問:今年第四季與明年營運展望為何?

答:今年第三季代理大型線上遊戲後,目前遊戲機台與線上遊戲營收比重已達到去年設定4:6的目標。由於第四季是中國大陸遊戲機台出貨旺季,遊戲機台營收季增率可望會成長兩位數以上。

在遊戲機台方面,除了中國大陸與義大利市場穩定出貨外,與日本大廠合作的親子益智遊戲機也將自明年起大量出貨,預估將帶來數千萬美元營收。

鈊象與日本合作親子機台是較穩定的產品線,不像義大利市場出貨數量較不固定,且這些親子遊戲的開發速度相當快,僅需把內部程式小幅修改與中文化後,即可在中國大陸推出。

問:鈊象與其他遊戲廠商相較,作風似乎比較低調,請問鈊象自我定位為何?

答:鈊象團隊全是由研發工程師出身,對營運一向比較保守。我們從製作遊戲機台起家,後來才跨入線上遊戲領域,不像一般遊戲廠商是以代理起家,因此作風比較不同。

鈊象成立前,是替日本廠商維修大型機台(Arcade),因此學到了日本的技術,也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如Sega等建立良好關係。

鈊象在線上遊戲部分起步比較晚,因此選擇較熟練的休閒類線上遊戲開始投入。目前除「game淘」休閒遊戲平台已有成績外,未來將著重發展大型線上遊戲,並加強經營遊戲品牌「IGS」的形象。

問:鈊象遊戲機台發展成功的原因?

答:鈊象1980年代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大陸耕耘時間超過15年,與當地通路商已達成穩定合作關係。在義大利市場方面,今年雖然重修法令,導致整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但目前市占率仍維持第一。

將推21款新機衝刺出貨

此外,鈊象機台售價若與日本大廠相較,便宜約一半,價格對新興市場更具有吸引力。且鈊象新機台推出速度很快,明年至少會有21款新機推出,預估出貨量將成長二至三成。

問:鈊象布局新市場的計畫為何?

答:在開拓遊戲機台市場方面,明年計畫進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由於當地沒有相關法規限制,加上每人國民所得不斷提高,很適合發展娛樂休閒產業。而且,鈊象過去曾有出貨至捷克的經驗,皆有助於鈊象開拓東歐市場。

其中僅波蘭市場,每年就有5至10萬台的換機需求,整個波蘭市場規模則有20至30萬台,鈊象目前正與波蘭當地一家遊戲代理商接觸中,順利的話,明年開始出貨。

問:面對金融海嘯、經濟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答:鈊象過去曾大規模投資過金融商品,但在投資失利後,就改以現金定存與購買國內政府債券為主,因此此次金融海嘯對公司的業外損失影響不大。

經濟不景氣,當然會影響商用電子遊戲機部分,但鈊象只做難度高的遊戲機版,因此在遊戲機台仍能保持一定毛利水準。

跨足線上遊戲力拚市占

此外,鈊象另一發展領域線上遊戲,則是在不景氣中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因此和其他公司相較,鈊象受到不景氣的衝擊相對較小。

基本上,鈊象是由研發起家,這是鈊象的進軍線上遊戲的優勢之一,在休閒類商用機台發展已久,因此也相當熟悉休閒類線上遊戲。目前在大型遊戲代理領域還算新兵,雖然今年首次代理遊戲成績不佳,鈊象仍不會放棄代理大型線上遊戲。

在自製遊戲上,明年將推出十多款休閒類遊戲以及網頁遊戲,其中包括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自製3D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此外,也計畫引進一至二款大型遊戲營運,來快速搶占線上遊戲市占率。

此外,為整合中國大陸市場線上遊戲資源,鈊象之前合併了二家北京的遊戲公司,分別是研發公司華象與遊戲營運公司宏象。目前北京遊戲公司以研發線上遊戲為主,鈊象自製跳舞遊戲「唯舞獨尊」則計畫受授權給當地遊戲營運商。宏象仍擁有營運商牌照,未來只要有機會,在大陸仍不排除重回遊戲營運領域。





【2008/11/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08/11/04 聯合晚報】能緹董事長魏文珍專訪紀要

能緹跨足LED 明年開花結果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2008.11.04 03:48 pm



新動能在微笑能緹董事長魏文珍。
記者魏興中/攝影
全球NB散熱鰭片龍頭廠能緹精密(3512),有鑑於LED照明市場發展前景的龐大商機,加上關鍵技術之一的散熱問題與公司核心利基可產生綜效效應,因而自兩年多前投入相關資源進行研發,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董事長魏文珍在接受專訪時指出,LED照明將是能緹未來推動營運成長的新動能,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已在中國市場鋪貨銷售外,ODM則與歐系照明大廠簽下備忘錄,明年首季正式出貨,預期明年LED產品將佔能緹營收不少於20%,2010 年則更將提升至5成以上。以下即為專訪紀要。

散熱高度關聯性 核心利基

問:能緹是基於怎樣的考量決定跨足LED照明領域的?

答:能緹的產品結構中主要是以PC類散熱產品為主,佔比重達70%左右,其他非PC類產品如遊戲機、DRAM、繪圖卡等散熱產品佔30%。儘管NB產業近年持續成長,不過由於NB成長動能大幅提升有限,且零組件降價壓力沈重,因此必須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而LED照明產業,由於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具有龐大的商機,加上關鍵技術的之一的散熱問題,也與能緹的核心利基具有高度關聯性,因而能緹決定以LED照明市場為未來積極發展的新領域。

問:LED照明市場的規模如何?

答:根據World lighting Fixture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照明市場需求去年為1018億美元,今年為1077億,明年為1138 億,2010年為1204億,2011年為1274億,其中LED佔照明光源今年約2%即18億美元,明年將達4%約30億美元,2010年則大幅激增至16%約100億美元,2011年則跳升至28%約122.5億美元,未來幾年的市場成長動能相當強勁。

自有品牌「KAIPIS」具優勢

問:能緹在LED照明領域具有怎樣的優勢地位?

答:LED照明牽涉到光學、晶片、以及電源供應三大部分。由於能緹在非本業相關領域均與其他專業廠家密切合作,而在關鍵技術的散熱問題解決上以及整體機構的設計上又具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加上封裝領域投資齊瀚光電﹙股東結構有台達電等大廠﹚,因而在LED 照明領域深耕佈局多年,目前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外,OEM與ODM領域也逐步向外擴張,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問:能緹目前及未來在LED照明領域方面將有怎樣的成績及期許?

答:目前能緹在自有品牌「KAIPIS」方面,已於台灣及中國上海鋪貨銷售,而ODM也與歐系照明廠正式簽訂備忘錄,預計明年首季量產出貨。以明年LED照明佔能緹營運比重來看,預計將不少於20%,而2010年則可大幅提升至5成以上,成為未來推動能緹營運的新動能。

散熱片產線 轉由昆山廠負責

問:在整體產能的配置上,能緹將有怎樣的改變?

答:能緹目前共計有台北五股以及大陸昆山兩座生產基地。而為了因應公司正式跨足LED 照明領域,台灣的散熱片產線已經終止運作並全數轉由昆山廠負責生產,五股廠則專責L D產品的製造,而昆山廠尚有一塊地約一甲,未來將規劃做為LED組裝產線。

問:未來能緹的LED照明燈具,相較其他產品具有怎樣的優勢?

答:目前LED照明領域,已有不少非LED產業的廠商相繼跨足,不過真正具有技術資源優勢的業者卻並不多。而市場普遍以節能的角度,如讓消費者2年內回本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能緹的產品僅管價格較一般照明燈具貴,不過節能效率卻高達3-4倍,如同樣是高功率2700-3300流明,能緹的LED 產品耗能瓦數為25瓦,與傳統產品高達125瓦即相差甚遠。因此能緹將以回本時間縮短至1年來吸引消費者的青睞,而此也正是能緹產品的優勢所在。

【2008/11/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2008-11-03】曜越科技(3540)董事長林培熙訪談紀要

曜越 連七季每股賺2元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8.11.03 01:59 am


曜越科技(3540)董事長林培熙指出,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目標絕對可以達成,至於是否能達到20%年成長率目標,第四季得加倍努力;不過每年PC遊戲人口20%至30%成長趨勢不變,尤其金融海嘯來襲,窩在家中不出門玩遊戲的人口,增加幅度預期將更快。

曜越自創品牌「Thermaltake」,為國內首家結合PC散熱器、機殼及電源供應器的品牌廠,主要銷售對象為PC遊戲玩家及DIY族群,選擇小眾客戶,卻能做出大成績,目前已是全球遊戲散熱相關產品領導品牌。

曜越9月營收達3.48億元,較8月營收2.43億元大幅成長43%,和去年同月相較亦成長14%,前三季合併營收32.43億元,稅前盈餘4.45億元,稅後純益3.2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6.19 元。

曜越委外代工,專注研發與品牌經營,營業毛利率今年第三季重回30%,營業利益率從第二季的9%,回升至14%;林培熙預估,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第四季可望維持此水準,甚至小幅提升。

市場對PC遊戲產業較為陌生,尤其曜越專注於金字塔頂端客戶,部分法人質疑曜越作零組件的獲利能力,但隨著曜越每年營收及獲利均繳出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成績單,過去七季維持單季每股稅後純益2元左右水準,已與傳統PC零組件廠劃出區隔;曜越走出一條台灣PC零組件從未走過的品牌路。以下是林培熙訪談紀要。

市場變動 加強庫存管控

問:曜越在這波金融海嘯所受的衝擊程度?

答:金融海嘯來襲,是每個人都會有影響,不過曜越的產業位置是在下游,不是上游,因此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要什麼,曜越在全球六個子公司如同六支探測針,知道當地市場水溫,海嘯的影響很快就知道,也能快速作反應,比如近來市場傳出某些同業因為庫存或發貨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立刻出貨,爭取市占率。

目前的觀察,金融海嘯後,消費者買東西決定過程會拉長,不過也不是所有人資產都縮水,高資產配置的人去做衍生性投資,縮水較快,一般民眾資產縮水程度較小,我們看到消費者還是會買,需求仍在,但是考慮時間拉長。(時間拉多長?)通路商從過去每個月下單,現在約兩個月下單一次,所以我們也要加強庫存管控。

問:目前庫存管控狀況為何?

答:存貨金額占單月合併營收1.5倍,不會超過2倍,庫存周轉天數約60到65天,比同業還快。金融風暴後,會控制在10%震盪,都在公司控制範圍內。

問:曜越透過各地市場,有何新觀察?

答:金融海嘯來時,是通膨與金融問題一起來,不過現在原物料價格跌得很快,舉例,上一季銅8,000美元一公噸,現在6,000元,鋁從3,000美元降至1,800美元,若回檔修正,對我們是好,消費者在通膨解除後,考慮消費時間可以再縮短。

問:PC遊戲產業受金融海嘯影響多深?

答:以每年曜越營收都兩成以上成長,遊戲市場應該是大於我們成長力道,每年玩家人數二至三成的成長幅度是保守估計。

遊戲玩家的興趣是否不見,這是重點,我們是從興趣面看這件事,就像登山、騎車,某些因素影響,可能做的頻率從過去一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電玩遊戲族群也是如此。但我不認為玩電玩興趣會戒掉。不過因應玩家受大環境影響,消費保守,我們也會調整產品策略。

問:產品策略調整是要調整上市的時間,還是地區呢?

答:主要是時間。前幾年我們的作法,是以安打策略來創造全壘打,一場比賽有三支全壘打就很厲害,但若一年只出三個新產品,產品曝光率太少,很難與消費者溝通;不過,明年看到安打太多,卻會讓消費者感覺,比賽步調太快。

因此我們會盡量讓全壘打產品布局好,比如有知名度形象的產品,多談一些,讓消費者感覺明星級產品,未來有錢可以消費,但可以先買安打產品,比如我們新推出的微型壓縮機散熱氣就是這類,在品牌配置要有箭頭型產品,拉抬其他產品。

以搭載微型壓縮機散熱的整套產品「XPRESSAR」為例,銷售時間點也放慢,從9月延至11月,透過網站、技術論壇及與系統業者組成聯盟,已經在市場醞釀期待氣氛,也透過這段時間將產品改到更完美,其實,我們第二代產品也研發完成,明年上半年將會推出。

問:這套「XPRESSAR」產品售價為759美元,預計銷售數量?

答:至今年底銷售目標以500套為主,明年有兩線在跑,一個是機箱帶模組,另一個是可以單獨銷售微型壓縮機散熱系統,由消費者自行組裝;我們也與超微(AMD-ATi)已經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會配合AMD-ATi的GPU,共同研發,明年一月就會看到搭載AMD-ATi顯示卡的新產品。預估明年這兩線產品,將挹注曜越2億元以上營收。

秀出品牌 堅持不做代工

目前一線品牌廠,比如H公司或D公司(惠普及戴爾),均找我們洽談合作,不過我們條件是要秀出曜越品牌,堅持不做代工,這是我們對自己品牌的信心,雖然他們是一線大廠,但在遊戲這個領域,我們有絕對優勢。

問:去年營收年增率為46%,今年前三季營收為19%,海嘯衝擊是否擴大?

答:今年成長力道曲線平緩,因為大家消費信心會差一點,年初大家都很樂觀,我們本來也設定目標年增率要25%,目前看起來今年成長雙位數不成問題,是否能成長20%,第四季要努力,明年營收目標仍以20%為目標,但要將營運成本控制在零成長。

明年資本支出最多就是模具支出,將與今年差不多。過去行銷費用通常採實體展覽方式,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海嘯來了,消費者也不想出門,在家上網,現在則轉為虛擬的網路行銷,過去是50比50,現在則是網路60比實體通路40,以網路為主,做個裝潢一個攤位,五天或七天,但在網路上可以用至少兩個月。





【2008/11/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08/10/29 經濟日報】康控董事長魏應州訪談紀要

一年100億包 康師傅麵王傳奇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天津報導】 2008.10.29 03:24 am



康控提供

自稱做的是「乞丐生意」,靠賣方便麵「一塊錢、一塊錢賺」的康師傅控股公司(簡稱康控),不只締造台商在大陸的驚人成就,他的主力產品康師傅方便麵,今年還將創造銷售突破百億包的銷售數字,寫下大陸新一代麵王的方便麵傳奇。

以一包方便麵長度至少10公分,100億包等於從中國大陸最南的曾母暗沙排到漠河拉爾,來回可排超過900趟;若繞台灣的海岸線可繞138圈。康控方便麵驚人的銷售量,使它成為中國大陸新一代方便麵霸主,前八月市占率高達49.3%,離50%的過半僅一步之遙。

從零開始看準時機、做足功課;門外漢變身龍頭…

康控董事長魏應州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100億包在台灣是個天文數字,但在大陸卻是必然趨勢,因為大陸是一個成長市場。魏應州也強調,康控與其捨近求遠、分散資源搞國際化,不如集中心力,好好經營大陸這個「Home Market」,蓄積實力,為長期併購預作準備,並透過優秀的人才、技術、系統、團隊,建立完善平台,讓康控成為能與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大廠平起平坐的食品集團。

魏應州同時暢談對景氣、市場、企業與策略聯盟獨到見解,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康控從方便麵的門外漢,到成為大陸麵王,成功關鍵是什麼?

答:我想除了抓住機會,應該也是抓對口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康控進入方便麵市場之際,當時大陸的方便麵有兩個極端:一泡就糊,又沒有料包的本土品牌,一包不到人民幣1元,便宜但不好吃;另一種是透過特殊管道進來的日、韓泡麵,好吃但平均一包至少人民幣4、5元,價格太高。

康控看準消費者想要好吃、價格又公道的方便麵,從此切入,也奠定今日的成就。以第一支品項紅燒牛肉麵為例,推出前的口味調查,就找了1萬多個消費者試吃,最後才確定口味,且定價不到人民幣2元。即使到現在,紅燒牛肉麵還是最暢銷的方便麵品項。

過去康控是方便麵的門外漢,一切從頭來,雖然沒有台灣成功的經驗,卻也不會陷入台灣經驗的迷思,畢竟兩岸口味不同,把台灣口味引進到大陸,消費者未必會接受。還有一個因素是決策迅速。大陸是個多變的市場,當時康控規模小,我們四兄弟是第一代創業者,都親自在前線督軍,遇到情況可立刻反應、下決策。

面面俱到
設備升級、力行「減克重」;消費者、成本都顧到了…

問:全球景氣充滿衰退的風險,康控如何因應?

答:像提高自動化生產的比率,同時從品質、成本各方面提升,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以方便麵來說,一般機器只能做到自動在碗麵裡放料包,叉子需要人力放;我們已可做到叉子都利用機器自動感應放置。飲料也一樣,近年執行「減克重」計畫,包裝水的瓶子已降到15公克,今年還要再降1公克。由於我們的規模很大,使用瓶子數量龐大,瓶子每減少1公克,就可節省可觀的成本。

問:你曾對未來景氣提出「現金為王(Cash On Hand)」的觀點,似乎預期未來景氣會動盪,因而保守應對,現在對景氣的看法有改變嗎?

答:既然是金融風暴,就需要時間走過去,景氣落底最起碼還要一、二年。現在是通膨,接下來恐怕就會變成通縮,消費市場會變得不熱絡,但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的利潤率應會好些。大陸過去十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10%,這是從沒見過的,但還是比較缺乏經驗,例如實施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為優化產業使產業升級,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太快就會造成軟著陸。


策略正確
結盟,只找指標廠;併購,設下「三不」安全閥…

過去幾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就拚命擴充;現在金融風暴來了,大家為拚訂單殺價競爭,過去可能賺5%,現在可能變成虧3%。

大陸想透過提振內需,保住經濟維持一定的成長,但這要考慮到民族性。大陸的民族性較保守,景氣不好,消費行為就會慢慢改變,內需市場短期會有衝擊,要透過提振內需救經濟,效果恐怕有限。

問:康控與伊藤忠等日系集團的投資幾乎綁在一起,康控最賺錢的飲品事業也讓日方入股50%。為何選擇日資合作,有何成效?

答:方便麵的市場集中在亞洲,其中以日本為領頭羊,合作當然要找日本集團。若只看康控財報,合資的日商每年從康控賺走幾千萬美元,感覺是康控吃虧,但我認為雙方合作是看最後的總分,不能憑單一項目論成敗。

與伊藤忠、朝日等日商合作,他們除了掏錢,也提供資源與技術。這幾年康控獲利每年都以20%、30%速度成長,主要是積極擴充產能,有了日商合作,康控更敢邁開腳步。最近全球股市大跌,康控的股價跌幅相對輕微,這與財務透明、獲利穩健,加上積極與投資人溝通有關,但有了這些國際大廠支持,會讓投資人更有信心。

問:如何看可口可樂買匯源一事,康控會想讓外資併購嗎?

答:可口可樂買匯源,從品牌、通路或是事業規模看,都是正確的策略。碳酸、果汁、茶、水堪稱大陸飲料市場的四大金剛,四項產品就占飲料市場的90%。可口可樂已拿下碳酸這根大樑,日前在果汁市場打敗統一成為第一品牌後,透過吃下匯源,立刻就把統一、康控第二、第三品牌的距離(指市占率)拉大到10%以上。

很多外資對康控有興趣,但我身為執行長(CEO),最重要是幫股東謀取最大福利,現在賣給外資,股東會同意嗎?企業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若是現在賣,要怎麼訂價才合理,會不會賣太便宜?

問:會考慮併購其他企業嗎?

答:我說過併購有三不買——「沒有100%持股不買」、「沒有經營管理能力不買」、「產業走下坡的不買」。最近我再加一個條件,就是最多只能買到市值的10%。康控總市值約60億美元,最多只能花6億美元做併購,不然就是蛇吞象。因為全球的併購只有30%成功,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態度要更穩健。

可口可樂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花22億美元併購匯源,對他們是件輕鬆的事。我常常告訴幹部,要以大陸作為「Home Market」,好好經營。我們要把自己的Base(基礎)做大、實力變強,日後才有實力對外併購。如果康控的飲料、方便麵每年可各賺10億美元,以P/E(本益比)25倍計算,總市值就有500億美元,此時再談併購還差不多。

問:對集團未來有何期許跟展望?

答:我把康控在大陸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創業時的軍政時期,那時候是拚效率,我一人決策、一人獨裁;現在是訓政,要導入好的機制,這時要建立好的組織架構跟平台,讓接班團隊有好的發展舞台;我交棒後,康控將進入第三階段的憲政,併購、國際化布局就會陸續展開。

20年前大陸的重量級品牌,現在很多都看不到,這是很大警惕,企業經營不是CEO一個人的事,是團隊的事,隨國際化腳步加快,未來面對全球競爭,決勝關鍵是打系統戰、組織戰。

可口可樂、雀巢的系統100年前就已架好,並與時俱進。有好的系統平台,讓他們每到新市場,都可快速複製經驗、迅速擴充,一般企業很難競爭。康控要和國際集團看齊。現在的組織、系統架構只有30分,我現在的重心是組織改造、建立完善系統平台,要用最短時間搭起這個舞台,企業經營才能長久。

【2008/10/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工商時報2008-10-25】李秉傑:明年LED景氣 保守看

李秉傑:明年LED景氣 保守看
2008-10-25 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南京報導】
 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表示,若明年景氣未能好轉,仍可能面臨供過於求的窘境。不過,明年7吋到10吋低價電腦市場可望倍數成長,以及照明、大尺寸面板背光源、看板需求逐步上揚,將是明年LED產業較重要的成長來源。以下為專訪李秉傑內容紀要:

 問:你如何看待明年市場狀況?

 答:LED明年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景氣,一個是供需。上周我拜訪兩個客戶,對明年景氣看法不佳,所以目前為止,我傾向保守看待明年景氣。LED目前與消費性電子的連動性最高,景氣展望保守,消費性電子也不容易好,連帶影響對LED的需求。

 另一個問題是供需,LED磊晶廠今年大動作擴產,但景氣不佳,需求就上不來,恐延續供過於求的問題。事實上,有某家LED同業之前訂購12台MOCVD磊晶機台,現在擋了7部要求不要交貨,顯示業者心態轉向保守。

 問:可是晶電今年擴產幅度不小,有影響下半年價格嗎?

 答:晶電今年新增超過20台MOCVD磊晶機台,已在7月份全數進廠。晶電已開始使用部份新產能,因新機台加入,各廠產能利用率不是很平均。第三季價格降幅已到個位數,趨於穩定,第四季還要觀察。

 問:各產品明年的成長性如何?

 答:晶電營收有6成來自藍綠光LED,35%至40%來自四元紅光LED。今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從48%下降至45%,明年消費性電子出貨量雖能成長,但成長性不夠快速,不能cover價格變化,營收占比反而衰退。

 預估明年7吋至10吋低價電腦市場上看3,600萬台,低價電腦目前8成是豐田合成的天下,日亞化也將跨入低價電腦的市場;衛星導航市場有點機會,但數位相框市場則不會太好。

 Display(顯示器)包含看板以及10吋以上大尺吋背光源 ,北京奧運淋漓盡致運用LED,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也指定使用LED,明年大陸的看板需求將陸續上來。10吋以上等中大尺寸面板,包括筆記型電腦背光源、監視器以及電視,明年會上來。此外,照明應用明年也會起來,占晶電明年營收比重可望超過10%。

 問:大尺寸面板背光、照明需求上來,仍對明年保守看待嗎?

 答:採用LED背光的筆記型電腦今年約1,000萬台,明年預估有3,500萬台,一個月也才用掉1億顆,即使明年1億台筆記型電腦全數採用LED背光,每個月也不過用掉4億顆。還是要等液晶電視採用LED,量能才足夠消化LED的產能。

 問:液晶電視採用LED的現況如何?

 答:SONY及三星積極推動大尺寸背光,去年採用冷陰極燈管CCFL背光的42吋液晶電視終端售價2,999美元,而採用LED背光的液晶電視售價則高達3,999美元。今年某家業者將不惜血本力拱LED TV市場,推出終端售價差距300美元的液晶電視,就製造端而言,二者價差大約僅100美元。

 三星對LED液晶電視很積極,今年46吋LED液晶電視將出貨美國,三星是採用藍光加紅綠螢光粉的LED背光。

 問:晶電有機會進入三星液晶電視供應鏈體系嗎?

 答:如果液晶電視出貨量大,三星現有供應體系恐供不應求,晶電就會有機會。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008/10/20 經濟日報】瀚宇博焦佑衡專訪摘要

瀚宇博 拚全台PCB五哥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桃園報導】 2008.10.20 03:03 am


瀚宇博德(5469)下半年繳出耀眼成績單,第三季獲利相當於上半年九成,旗下瀚宇博德國際控股董事主席焦佑衡認為,第四季業績表現仍維持高檔,今年可成為全台前五大印刷電路板廠,即使筆記型電腦產業向下修正,明年瀚宇博市占率依舊可以成長,挑戰全球筆電用印刷電路板五成市占率。

瀚宇博董事長焦廷標年事已高,近年已由三子焦佑衡主導瀚宇博、華新科(2492)等被動系統聯盟(PSA)事業群,也兼任瀚宇博轉投資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的瀚宇博國際控股董事主席,PSA近幾年更成為華新集團獲利重要「金雞母」,尤其瀚宇博營運迅速在印刷電路板(PCB)業界竄升,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NB)PCB最大供應商,全球NB大廠幾乎都是客戶。

今年PCB市況不如預期,NB產業景氣也在下半年遭下修,在下半年傳統旺季,PCB同業營運並未像往年明顯上揚,但瀚宇博逆勢大幅成長,9月合併營收刷新歷年單月新高,帶動第三季獲利躍升,稅後純益約3.2億元,幾占上半年獲利的九成,依目前流通在外股本39.74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約1.68元,而焦佑衡對第四季仍樂觀,認為至少有第三季的水準,明年出貨量依舊向上攀升。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瀚宇博主力產品是NB用PCB,也有其它產品,目前產品結構如何?

答:NB用PCB占營收比例達69%,是主力產品,還有網通、機上盒、平面電視、電視遊樂器用PCB,但多在4%至6%之間,在手機、伺服器用PCB也有零星出貨。

上季獲利 幾達上半年水準

問:瀚宇博過去幾年產能躍增,現有廠區、產能如何?

答:主要有桃園縣觀音工業區工廠及大陸江蘇省江陰兩個生產基地,但產能擴充仍以江陰廠為主。台灣目前月產能維持50萬平方呎,江陰廠今年新增了近百萬呎,約510萬平方呎,預計明年仍有60萬呎以上的新產能投入,兩岸可達600萬平方呎。在樹林也有一個舊廠區,目前僅作為後援廠。

問:是否還有即將量產的新產品,應用領域及布局?

答:NB用PCB是瀚宇博的核心,也逐步發展各種輕薄短小的手持式產品PCB,尤其已著手相對複雜的高密度連接(HDI)製程,估計2011年後會大量生產。

問:第三季財務報表概況,對第四季產能布局、營運及市場看法?

答:第三季獲利明顯好轉,獲利可望挑戰整個上半年的獲利水準,但要等到會計師核閱後對外公布;雖然不少NB大廠向下修正出貨目標,但因瀚宇博第三季產能逐步成長並滿載,可在第四季完整發酵,兩岸月產能約560萬平方呎,合併營收仍可略優於第三季5%,當季獲利也能維持第三季的好成績。

瀚宇博受惠旺業來臨及低價筆記型電腦PCB的強勁出貨力道,9月合併營收21.15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預計10月仍有機會再刷新紀錄,第四季單月應該也在21億元上下水準,創歷年單季新高。

瀚宇博9月合併營收月增率達7.6%,較去年同期則成長16.7%;第三季合併營收約60億元,季增率約14%,高於公司原先預估的10%;前九月合併營收已突破16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6%。

NB用PCB 明年將繼續成長

問:PCB重要原物料銅箔、銅箔基板(CCL)今年價格起伏甚大,對第四季或明年銅箔、CCL等原物料價格及市場看法?

答:國際銅價持續下滑,預期第四季銅箔、CCL的價格也會往下調整,有助瀚宇博的成本及毛利率;但銅箔、CCL的價格仍要看國際銅價走勢,我認為明年應該會較今年平均價格明顯下滑,是個好消息。

問:對明年PCB市場、產業供應鏈看法?瀚宇博利基及策略?

答:對PCB廠而言,專注的產品不同,自然會有極大的差異,我認為瀚宇博專注的NB產業前景仍看好,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年。傳統NB未來三年的年成長率維持15%左右,奠定瀚宇博未來三年內的成長良機,尤其超低價NB興起,更可讓瀚宇博加速成長,預估今年能在整體NB產業達到PCB全球市占率45%,明年仍將繼續成長,最高可達50%市占率。

瀚宇博前三季傳統NB用PCB的累計出貨量約4,100萬台,已接近去年的全年出貨量4,180萬台,若加計低價NB用PCB部分,累計前三季的出貨量將高達4,500萬台,已超過去年全年NB用PCB的總出貨量;以今年全年度預估,瀚宇博傳統NB用PCB及低價NB用PCB的出貨量,有機會一舉突破6,200萬台,年增率高達45%。

NB板下半年的出貨成長力道雖較往年低且未如先前樂觀,但仍明顯優於其他的下游應用;未來在大陸嚴格的環保政策下,可有效抑制PCB產能的擴充速度,NB用PCB產能在明年有機會達吃緊的情形,但我們已備好產能,也對瀚宇博營運持正面樂觀的預期。

海外布局 暫以大陸為主

問:瀚宇博大陸以外地區布局現況及未來計畫?

答:對PCB廠而言,接近客戶就是接近訂單,在2010年以前,瀚宇博全球布局仍以大陸地區為主,預計明年就會開始評估江陰以外地區設廠的可能性,2010年後可以成型。

近年越南也逐漸成為設廠焦點,在客戶也有投資計畫,瀚宇博也多次前往評估,但暫時不會考慮,未來仍將視客戶需求作為參考。


 
 

【2008/10/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2008/10/06 經濟日報】聚鼎總經理朱復華專訪紀要

聚鼎 三大引擎衝業績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06 02:10 am


聚鼎(6224)受惠於個人電腦(PC)通用串列埠(USB)的port(埠)數量增加,使用正溫度係數熱敏電阻(PPTC)的顆數提升,加上打入美商和韓商手機供應鏈,帶動PPTC出貨量走高,第三季營收逐月走高,呈月月創新高態勢,第三季合併營收逾2.8億元,較第二季顯著成長約22%。

聚鼎總經理朱復華表示,為擴增產品線、分散客群,並為明年的經濟景氣變化預作準備,聚鼎陸續開發新產品,包括逐漸導入無鹵素生產,並切入發光二極體(LED)散熱基板及OVP(過電壓保護元件),將成為未來業績成長主要動力。以下是朱復華專訪紀要:

問:今年上半年聚鼎營收成長不錯,合併毛利率仍有四成以上的好成績,對聚鼎今年全年表現的看法如何?

答:今年很幸運,許多耕耘已久的策略和產品終於產生效益。雖然這幾年主機板市場不再成長,但USB port設計愈來愈多,而且都會使用到PPTC這個元件,因此今年前三季業績能夠穩定成長。

目前看來,第四季業績表現略微不如預期,將逐漸走緩,大約回到第二季左右的水準;加上新購廠房將於11月啟用,舊廠房將遷至新廠,必須認列資產減損,會影響第四季的獲利表現;但全年仍可達到內部原訂目標的九成以上。

布局新品 因應景氣寒冬

問:市場普遍預期景氣即將過冬,聚鼎對明年市場的看法與因應方式為何?

答:明年市場需求並不明朗,必須觀察北美市場何時穩定而定。預期明年上半年會是台廠的庫存調整期,將以消化庫存為主,下半年才會有表現機會。

為因應市場改變,客戶群和產業別的分散很重要,必須廣度夠,才能減輕衝擊,這也是聚鼎正在做的事,早已著手布局新產品。

PPTC本業成長趨勢也會持續,除了PC的USB port增加外,USB的應用亦正擴張中,包括手機、PDA(個人數位助理)等產品都會附加USB,所以即使PC市場已到成長飽合期,USB還在成長。

雖然市場預期明年筆記型電腦(NB)將與主機板形成「黃金交叉」,NB市場將超越主機板,惟以全球經濟景氣來看,桌上型電腦(DT)的價格還是低於NB,因此「黃金交叉」情況很可能會延後發生,支撐主機板與PPTC需求。

我們已經成功開發出0603尺寸的PPTC,是全球第一家,正透過國際策略合作夥伴littelfuse推廣中,並獲類似MP3產品採用,初期數量仍不明顯,但很有機會。

問:PPTC很重要的應用為手機電池,聚鼎布局手機電池市場進度如何?

答:這幾年,NB與手機帶動電池的成長力道,只要手機更新規格,電池往往跟著改變,而PPTC是電池重要元件,手機電池當然是很重要的市場。

考量國際大廠手機電池規格掌握在日、韓手中,聚鼎正調整策略,改由littelfuse代為推廣,目前PPTC-SLD產品已陸續獲得美商摩托羅拉、韓商三星及美商蘋果等廠承認,明年將續推出新產品。

現在聚鼎在手機電池市場的市占率近10%,若加計littelfuse,則超過12%,龍頭廠TYCO占有八成。明年我們會以亞洲市場為重點,努力將市占率提高至10%到15%;而且這部分的產品單價高,對營收成長幫助將很顯著。

持續擴產 致力精簡流程

問:明年聚鼎的業績成長動力為何?來自哪幾個部分?

答:聚鼎明年成長力道,會來自LED散熱基板及OVP兩項新產品,以及全面導入無鹵素生產等三大方向。

在LED散熱基板方面,聚鼎目前主攻輔助照明,因為客戶不斷有新案推出,訂單仍相當活躍,營收雖然暫時不大,但穩定累積中,將是繼續耕耘的領域。整個LED產業的成長,必須視LED磊晶價格是否貼近市場的接受度,日商日亞(NICHIA)的降價動作是關鍵;我認為第一個觀察指標是一、兩年後液晶電視(LCD TV)背光源市場。

OVP也是明年另一項重點,這部分littelfuse已有很重要的產品線,所以我們將開發具互補性的產品,現在正在試產和送樣中,月產能約百萬顆。OVP初期目標市場以機上盒(STB)、HDMI影像傳輸接頭等為主,手機市場暫時還不是重點。

第三個成長力道來自全面導入無鹵素製程,目前正小量導入中,預定明年將全面改為無鹵素生產。我認為,在歐盟RoHS指令實施後,所有產品都要符合規範,才能銷往歐州市場,將帶動強勁需求,產品單價亦會相對提升。

問:聚鼎是否持續擴產?

答:即使外界對明年市場需求看法悲觀,但聚鼎每年都在擴充SMD線,保持15%至20%的擴充幅度,加上新產品持續推出,明年擴產計畫和資本支出維持不變;最快明年下半年,還會完成第二條散熱基板生產線。明年的市場令人擔憂,而且被動元件產業並不具產業主導力,因此我們仍會聚焦獲利,由精簡流程等降低成本方式,保持穩健獲利表現。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2008/08/25 經濟日報】東陽(1319)集團總裁吳永茂訪談紀要

東陽 獲利可望逆勢增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8.08.25 10:45 am


全球車市不振,但東陽(1319)集團總裁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已具有競爭力,只要匯率、原料維持穩定,東陽今年甚至可能有超越去年的水準,而集團中的台灣開億(1523)今年可望大幅超越去年,逐漸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全球OEM布局已經完整,在OEM開始獲利後,東陽今年將全力開發大陸售後維修市場(AM)市場,這將為東陽集團業績表現帶來新的爆發能量。東陽上周五下跌0.55元,以21.5元作收,以下是訪談紀要。

南京為中心 攻占大陸

問:東陽集團受新車市場衰退影響,是否營收也受到衝擊?

答:因為全球整體經濟發展停滯的關係,車市表現不好,OEM的市場普遍不振,全球車市只有俄羅斯有30%的成長、中國有17%的成長。這兩個成長的市場中,我們不可能去俄羅斯投資設廠、就算要去也是要跟著大陸的車廠一起去,那麼可以發展OEM的最後一個市場就是中國大陸了。

比起以前的市場發展,15%左右已經是一個配合經濟發展的正常局面,有長期穩定的發展基礎,如今我們在大陸的OEM投資業務已經獲利了,東陽至此,全球的布局已經完整,今年起東陽將全力發展AM市場。

問:東陽目前大陸布局情形如何?未來的計畫?

答:我們在大陸有模具廠、塗料廠、和塑膠、鈑金部品廠,塑膠製品有哈爾濱哈飛東陽、長春富奧東陽、蕪湖幼獅東陽、福州東陽、重慶大江渝陽、重慶大江東陽、南京開陽、武漢翔星等,接下來還有南京東陽交通器材專門投入AM(售後維修的副廠零件)市場。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東陽在大陸OEM市場的規模已臻完整,東陽自1994年投資大陸市場以來,已擁有14個廠,與大陸前幾大車廠都有相當密切的合作關係,接下來就是要發展AM市場了。

東陽在南京的AM計畫已經啟動,土地已經簽了約,在南京有245畝的基地上開始進行,初期預計有七、八十種產品,東陽已經作好準備,要以南京為中心打全大陸的市場 。

不同於OEM業務必須和車廠有密切的配合、同步開發新的產品,最好緊鄰著組車廠,AM市場不必受這些條件限制,只要產品具有競爭力,交通條件良好,就可以運輸到各地。就像東陽在台南的總廠產出的產品可以送到全球市場,南京算起來是在大陸大部份地區的中心點,在南京生產AM產品,涵蓋的範圍相當大,除了青藏、新疆以外,交通運輸都相當方便。

事實上,AM市場的規模更大、獲利空間更大,但考驗也更多。要達到經濟規模,必須備妥更多的模具、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及更齊全的行銷通路才能成功。而「更多的模具」同時考驗技術與資金,所幸東陽集團已經作好準備。

未來不只是東陽的塑件、集團旗下的台灣開億的鐵件也將是東陽開發大陸AM市場的陣容之一,因為AM市場原本就是東陽集團的強項,過去在大陸也已經陸續的投入,在新產品的開發、成本的控制、通路的發展都已經有很好的基礎,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問:為什麼東陽進到大陸市場這麼久才開始發展AM市場?

答:AM 市場其實有相當高的進入障礙。必須備有足夠的產品種類才能滿足顧客需求,開發一副模具成本大約要花500萬到600萬元,一副模具開發時間約六個月,所以門檻相當高。東陽去年開始中國大陸的AM市場布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國際車型讓東陽可以利用現有的模具來滿足中國大陸AM市場的需求。

開億 持續開發新產品

問:除了東陽以外,台灣開億也做好準備了嗎?

答:台灣開億的產品種類齊全,投入模具的開發也相當可觀,畢竟有東陽塑件的銷售通路配合,台灣開億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只要產品開發出來,不必擔心銷售通路的問題。

近期以來開億將以往委託其他廠商代工的產品比重減少,增加產能、提高自製率,尤其是通過CAPA的認證,使台灣開億的銷售表現更突出,今年開億的營收與獲利表現都有很突出的表現。

在目前這種不景氣的局勢下,開億還可以持續投資模具、開發新產品,繼續維持這種表現將會和對手的差距愈拉愈遠,這也將有助於未來的競爭地位。

汽車零配件的經營有沒有實力最重要,實力夠了、市占率就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這種局勢其實也是資源重整的時代,我們持續成長,比起陷於停滯的廠商,就可以加速拉開距離,這樣下去、不只是東陽就連開億的優勢也起來了。

問:今年東陽集團的營收表現是否會隨車市而衰退?

答:我並不這樣認為,其實今年東陽集團的表現不錯,主要是原料、匯率價格變動造成對獲利的影響,但是只要原料、匯率穩定,大約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價格就可以追上來,只要相關的條件維持穩定,到年底時東陽維持去年的水準應不成問題,甚至還有機會可以較去年成長,但前提是這些相關條件穩定,如果一直變動,那就會有些影響。

另外開億的表現更好,因為提高自製率、增加新產品,今年前七月的營收36.08億元比去年31.54億元好,稅前盈餘1.5億元也比去年的8,700萬元超出許多,開億今年的表現一定會比去年好的。


 
 

【2008/08/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08/08/11 經濟日報】晶技總經理林萬興採訪紀要

晶技 拚全球石英元件五哥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8.08.11 02:28 am


台灣晶技(3042)總經理林萬興表示,晶技將進入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之林,未來要繼續挑戰日系大廠地位,但也不會因特別追求前幾名而迷失自我目標,還是會以獲利成長為主要目標。

跨手機領域 今年將占營收20%

晶技今年通訊產品營收比重可望較往年提高到46%,布局多年的車用電子領域也可望在今、明年倍數成長,未來要持續朝向「小型化」、「精密化」、「高頻化」趨勢進步,由於上、下半年比重估約42:58,今年合併營收有機會跨越80億元大關。以下為林萬興採訪紀要:

問:晶技布局手機領域多年,目前成果如何?

答:這幾年來,我們一直積極希望打入手機領域,預計三年目標要達到營收比重的20%,去年手機加上藍牙耳機的營收比重約9%,今年預估可以達到18%,已經很接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

在客戶群方面,全球前三大品牌都已是晶技重要客戶,在大陸貼牌市場裡,晶技也和兩大主要晶片供應商搭配;此外,晶技也有產品配合高階智慧型手機,都是第三季的成長動力。

晶技去年和美系、歐系手機大廠合作,今年也和韓系手機廠合作,但毛利率不見得很好,未來希望營收比重控制在15%至20%水準,以分散產業別來分散風險。雖然毛利率不是很好,但大客戶一定要做,因為具指標意義,同時可以透過控制營收比重來調整。

問:應該仍有部分手機使用較高毛利的產品吧?

答:我們下半年小型化的2016產品產能大開,體積不到一顆米粒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導入2016產品的不只有一個客戶的一個產品,應用在手機及消費性產品上,單月產量從300萬顆、400萬顆向上衝,今年甚至有機會上看500萬顆。

從整體通訊產業來看,包括手機、網通、藍牙產品等,去年晶技通訊營收比重大約39%,預估今年可以成長到46%。

問:大陸手機市場第二季受到掃蕩黑手機影響而下滑,第三季景氣如何?

答:第三季在大陸內銷市場,是奧運旺季;在外銷市場,則是暑假旺季。客戶從市場需求判斷,告訴我們要「準備」。

問:晶技在汽車產業也布局一段時間,目前情況如何?

答:去年營收比重仍然很低,大概只有0.2%,估計今年可以超過1%,明年目標是3%。

車用其實是很有潛力的市場,未來也會追求模組化,因為一款車種生命周期至少五年、設計周期也長,所以從布局到實際看到營收,往往也需要很久的時間。

車用模組化 明年起挹注營收

以前一台汽車大概只會用到20顆石英元件,現在大概要用30至40顆,偵測器也納入必備配備,所以使用量會增加。晶技已經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符合車廠的需求,也有產品送認證一、二年時間,將搭配明年新車種上市,所以明年就會看到較大的營收挹注。

問:在晶技產品藍圖上,明年要推出MEMS微機電產品,現在進度如何?

答:現在已有不少業者導入MEMS微機電製程,不過現在MEMS製造的產品價格高,暫時影響還不大。在石英晶體方面,並不容易被MEMS製程取代,但TCXO(溫度補償型振盪器)產品因為本來就有IC,所以比較容易被取代,晶技已經有一組人布局、密切觀察。

基於安全規範的考量,未來MEMS製程應該在車用市場有較大發揮空間,現在不僅只有一組研發人員負責MEMS振盪器(MEMS Oscillators),也已在洽談專利授權的相關事項。

問:除了先前提到的2016產品是「小型化」趨勢外,未來石英元件產業的技術趨勢還有哪些?

答:未來是小型化、精密化和高頻化的時代。高頻化產品包括TCXO、表面濾波器(SAW Filter)等,將廣泛應用在GPS、3G、光纖網路等通訊領域中,因為牽涉到通訊效果,技術難度較高,毛利率自然也比較好。

舉例來說,晶技出貨給光通訊局端設備、高階硬碟、伺服器裡的高頻石英元件,不僅要符合低雜訊的要求,一顆單價往往高達3至5美元,毛利率高達50%至60%的水準,這類高頻產品過去一個月產能才10萬顆,現在訂單約有40萬至50萬顆,年底前就有機會超過100萬顆。

從營收比重角度來看,高頻化產品去年營收比重僅3.9%,今年預估可達6.6%,小型化產品(3225、2520和2016產品)則可從去年的24%提升到36%,這也是晶技毛利率的貢獻主力。

問:晶技客戶分為國際大廠、EMS和IC設計公司等三類,EMS以供貨給鴻海為主,是否還有其他新的斬獲?

答:全球主要EMS大廠除了鴻海外,都是歐美大廠,以往對台採購保守,但是現在已經在慢慢增加金額,晶技目前已經打入三家新的EMS客戶,未來還要再加強廣度和深度。

問:去年第四季晶技毛利率高達30.1%,但今年第一季只有26.8%,今年預期走勢如何?

答:第一季美元對新台幣從32元急貶至30元,原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再加上當時多是舊產品、例行的季節價格調降等因素,都讓毛利率受到影響,但第二季已經往上爬,估計全年可以在26%至28%的水準間,因為匯率條件與去年底畢竟差太多,所以要回到30%以上的水準也不容易。

問:晶技過去兩年的營收與獲利成長皆不錯,未來目標是什麼?

答:晶技希望成為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去年全球市占率大約5.4%,排名第六,第五名Vectron的市占率約5.8%,所以今年很有機會達到目標,前四大都是日本公司。

但是,營收成長率和市占率並不是最重要的,晶技不能為了要追求營收前幾名而迷失掉,獲利水準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月會將費用率、獲利率等各項指標等,和日本前四大競爭對手、國內同業比較。我們要優於日本同業,但也要小心後者追兵。





【2008/08/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