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見 明年要比同業出色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2008.12.08 02:19 am
記憶體模組大廠創見(2451)董事長束崇萬表示,記憶體市況尚未落底,其中NAND Flash因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相關,短期狀況可能比DRAM更不好;DRAM則需要大廠全面減產,否則明年上半年DRAM價格仍難以回升至廠商成本以上。
今年因兩大記憶體價格一路下探,大部分的模組廠虧損均創歷史新高,但創見在策略性產品出貨增加,加上總出貨量不斷攀高下,前三季每股純益仍有4.01元的傑出表現。
本季營運與上季持平
束崇萬表示,創見第四季營運仍以與第三季持平以上為目標;明年在記憶體價格可能持續下滑的狀況下,期望維持優於市場平均水準的表現,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如何看記憶體市況發展?
答:DRAM價格已「跌無可跌」,DRAM廠雖陸續減產,但短期效應有限,下游庫存量仍然偏高,除非大廠進一步減產,否則明年上半年DRAM價格仍不容易回升至廠商成本水位以上。
NAND Flash同樣面臨供過於求的問題,短期壓力不易解除。由於NAND Flash市場普遍集中在消費性電子領域,若明年終端需求持續壓縮,即使NAND Flash廠商同步減產,也不容易有明顯改善供過於求的狀況。
至於外界看好固態硬碟(SSD)可能是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在我看來,SSD價格仍與傳統硬碟有顯著價差,唯有價差縮小,才可能看到爆發性成長。
問:創見今年營運仍比同業好得多,原因為何?明年的策略與展望為何?
答;主要是因為創見平均毛利率大於25%的可攜式硬碟、數位相框等策略性產品出貨持續增加,由年初的5%至6%增加至年底的15%以上,這部分產品獲利較好,因此雖然DRAM與NAND Flash兩種標準型產品價格仍持續下跌,仍能維繫一定的獲利。
嚴控庫存與應收帳款
嚴控庫存與應收帳款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該創見與客戶間的應收帳款狀況仍相當正常,並未有任何異常情形出現。因應全球的信用緊縮趨勢,創見也在歐美客戶部分應收均已有保險,第三世界的客戶付款期均控制在7到10天,同時也通知客戶暫不提供寬限期,客戶端也同步接受。
我認為,明年DRAM市況會比NAND Flash好些,推估明年創見營收比重將調整為45%到50%為DRAM,較今年的35%到40%多一點。而創見的生產線及二廠新增計畫也因產業景氣急凍喊停。維持台灣廠七條、大陸廠20條生產線的規模。
創見目前並無特別大的庫存壓力,加上也沒有下游拖欠貨款,且明年策略性產品出貨比重還會持續提升,DRAM與NAND Flash應用產品出貨也會同步增加,儘管產業面環境不好,但創見仍有信心表現優於市場平均水準。
問:未來可能比較有爆發性成長的產品為何?
數位相框將再添利基
答:我覺得應該是數位相框。由於面板占數位相框材料成本比重高達五成以上,今年3月每片7吋面板價格約為40美元,11月時降至11美元,使數位相框平均單價自100美元以上大幅降低至70至80美元,有效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
我認為,全球數位相框市場可較今年的2,000萬台倍數成長,創見目前單月出貨量已突破2萬台,11月發表8吋新機種,明年再發表四款新設計,搶攻市場商機。
【2008/12/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2008/12/08 經濟日報】海光企業(2038)總經理劉明潭訪談摘要
海光海外豐收 今年EPS拚5.1元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2008.12.08 02:19 am
儘管國內鋼筋價格暴跌,但南部鋼筋主力廠海光企業(2038)卻趁機擴大海外市場版圖,將外銷占比提高到30%,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市場占有率勇奪第一,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具超過5.1元的實力,在鋼市陷人寒冬之際,還能持盈保泰。
避開存貨跌價風暴
海光是一家老字號的鋼筋廠,民國58年成立至今近40年,每周開出的盤價是南部鋼筋市場交易的重要指標,總經理劉明潭說,今年下半年鋼價大跌,但海光從今年中就大幅降低存貨,因此存貨跌價損失降到最低,面對明年景氣審慎應對,有信心維持基本的獲利。以下是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海光去年鋼筋銷售78.3萬公噸,營收141億元,今年狀況如何?
答:受到下半年鋼筋不景氣影響,全年銷售量可能比去年稍減,但前三季銷售價格還算不錯,營收、獲利會比去年增加,實際銷售數字要會計師簽證後才準確。
問: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約5.1元,是怎麼辦到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答:海光是專業的建築用鋼筋廠商,長年來就專注在特定領域。原本內外銷占比約為八比二,內銷中有75%客戶是盤商、25%給直接用戶,但近年內銷市場競爭激烈,於是強化外銷領域,占比提升到三成,並頗有斬獲,目前在新加坡的市占率穩居第一,香港三大貿易商也都是海光客戶,澳門金沙賭場幾乎全館都用海光的鋼筋,海外市場獲得關鍵性的成功。
明年鋼市不會悲觀
問:對明年鋼市展望為何?
答:鋼筋十年期的技術線型已接近底部,明年第一季預估國內危橋改建工程將進入實質啟動階段,另大陸中央到地方的擴大內需方案高達人民幣4兆元,屆時鋼筋應有另一波需求,價格可望回升,台灣市場向來受大陸影響,必同步受惠。此外,國內還有自己的擴大內需方案推動,整體來說明年景氣並不悲觀。
【2008/12/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2008.12.08 02:19 am
儘管國內鋼筋價格暴跌,但南部鋼筋主力廠海光企業(2038)卻趁機擴大海外市場版圖,將外銷占比提高到30%,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市場占有率勇奪第一,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具超過5.1元的實力,在鋼市陷人寒冬之際,還能持盈保泰。
避開存貨跌價風暴
海光是一家老字號的鋼筋廠,民國58年成立至今近40年,每周開出的盤價是南部鋼筋市場交易的重要指標,總經理劉明潭說,今年下半年鋼價大跌,但海光從今年中就大幅降低存貨,因此存貨跌價損失降到最低,面對明年景氣審慎應對,有信心維持基本的獲利。以下是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海光去年鋼筋銷售78.3萬公噸,營收141億元,今年狀況如何?
答:受到下半年鋼筋不景氣影響,全年銷售量可能比去年稍減,但前三季銷售價格還算不錯,營收、獲利會比去年增加,實際銷售數字要會計師簽證後才準確。
問:法人預估海光今年每股純益約5.1元,是怎麼辦到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答:海光是專業的建築用鋼筋廠商,長年來就專注在特定領域。原本內外銷占比約為八比二,內銷中有75%客戶是盤商、25%給直接用戶,但近年內銷市場競爭激烈,於是強化外銷領域,占比提升到三成,並頗有斬獲,目前在新加坡的市占率穩居第一,香港三大貿易商也都是海光客戶,澳門金沙賭場幾乎全館都用海光的鋼筋,海外市場獲得關鍵性的成功。
明年鋼市不會悲觀
問:對明年鋼市展望為何?
答:鋼筋十年期的技術線型已接近底部,明年第一季預估國內危橋改建工程將進入實質啟動階段,另大陸中央到地方的擴大內需方案高達人民幣4兆元,屆時鋼筋應有另一波需求,價格可望回升,台灣市場向來受大陸影響,必同步受惠。此外,國內還有自己的擴大內需方案推動,整體來說明年景氣並不悲觀。
【2008/12/0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工商時報2008-12-02】萬旭總經理林展列專訪紀要
萬旭總經理林展列:LED背光增加 明年展望不看淡
2008-12-01 工商時報 【張家豪/專訪】
連接元件廠商萬旭(6134)以生產極細同軸線產品深耕NB供應鏈,近年受惠LED應用於背光源滲透率提高,加上低價電腦、NETBOOK等持續問世,帶動業績仍維持成長態勢。萬旭總經理林展列表示,國際景氣現在處於不佳狀態,萬旭將利用循環積極擴大市占,預期明年占全球NB市占率可望拉高至25%-30%,NB產業有15%-20%的年增率,萬旭成長率仍將超過產業。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全球終端需求不佳,但萬旭9月合併營收創新高,10月衰退幅度僅5%,11月衰退不會超過一成,未來能見度如何判斷?
答:今年景氣變化太大,使得整體環境都有相當大轉變,以NB產品為例,過去以空運為主,現在改為海運,中間差異在於速度、庫存都不一樣,所以才有目前感覺好像下游需求,突然停電一樣的反應,但這樣的局面不見得不好,重新洗牌將使好企業更為突出,以萬旭某些訂單受影響遞延,但整體影響不大,11月營收預估月減一成、12月因盤點較難預估,但可以掌握的是,第三季EPS1.2元屬於正常狀況,第四季差距不大,只比正常還要淡一些。 主動調降價格 積極搶市
問:因應未來局面,有何應變策略與動作?
答:目前包括全球需求降溫、銅價大跌等,銅價從7月的每噸8,000多美元,跌到目前每噸4,000美元不到的價格,萬旭採取主動反應原物料下跌,調降價格,積極搶市的動作。
以五大系統廠來講,明年主力將會放在華碩與廣達等EMS系統上,這些屬於過去基於產能不夠,因獲利相對較差的部分,可望透過報價競爭優勢,重新獲得訂單,也因為量的提升將是毛利支撐力道,維持一個平衡。
而原本掌握度較高的客戶,以穩定成長為主,過去弱的部分,明年提升上來,市占率自然就會拉高。
此外,LED作為背光的NB明年可望接近五成,比原先預估加快許多,在高、低階NB都走向輕薄考量的條件下,極細同軸線的需求也會增加,對萬旭業績具有提升效果,明年業績衰退機會不大,對比NB產業整體成長率,萬旭動力反而還會比較高,全球NB市占率由今年的20%提升為25%至30%。
問:現金水位、各廠產線狀況為何?
答:蘇州廠極細同軸線產線已經從三條加到七條,二條供應SHARP與中國當地品牌手機產品,其餘五條供貨NB產品使用,目前處於全稼動狀況;現金至今仍約有3億元,每月穩定約1000萬元流入,水位處於安全的狀況;江北新廠方面,則預估明年6月裝機,7月應可以開始生產。
2008-12-01 工商時報 【張家豪/專訪】
連接元件廠商萬旭(6134)以生產極細同軸線產品深耕NB供應鏈,近年受惠LED應用於背光源滲透率提高,加上低價電腦、NETBOOK等持續問世,帶動業績仍維持成長態勢。萬旭總經理林展列表示,國際景氣現在處於不佳狀態,萬旭將利用循環積極擴大市占,預期明年占全球NB市占率可望拉高至25%-30%,NB產業有15%-20%的年增率,萬旭成長率仍將超過產業。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全球終端需求不佳,但萬旭9月合併營收創新高,10月衰退幅度僅5%,11月衰退不會超過一成,未來能見度如何判斷?
答:今年景氣變化太大,使得整體環境都有相當大轉變,以NB產品為例,過去以空運為主,現在改為海運,中間差異在於速度、庫存都不一樣,所以才有目前感覺好像下游需求,突然停電一樣的反應,但這樣的局面不見得不好,重新洗牌將使好企業更為突出,以萬旭某些訂單受影響遞延,但整體影響不大,11月營收預估月減一成、12月因盤點較難預估,但可以掌握的是,第三季EPS1.2元屬於正常狀況,第四季差距不大,只比正常還要淡一些。 主動調降價格 積極搶市
問:因應未來局面,有何應變策略與動作?
答:目前包括全球需求降溫、銅價大跌等,銅價從7月的每噸8,000多美元,跌到目前每噸4,000美元不到的價格,萬旭採取主動反應原物料下跌,調降價格,積極搶市的動作。
以五大系統廠來講,明年主力將會放在華碩與廣達等EMS系統上,這些屬於過去基於產能不夠,因獲利相對較差的部分,可望透過報價競爭優勢,重新獲得訂單,也因為量的提升將是毛利支撐力道,維持一個平衡。
而原本掌握度較高的客戶,以穩定成長為主,過去弱的部分,明年提升上來,市占率自然就會拉高。
此外,LED作為背光的NB明年可望接近五成,比原先預估加快許多,在高、低階NB都走向輕薄考量的條件下,極細同軸線的需求也會增加,對萬旭業績具有提升效果,明年業績衰退機會不大,對比NB產業整體成長率,萬旭動力反而還會比較高,全球NB市占率由今年的20%提升為25%至30%。
問:現金水位、各廠產線狀況為何?
答:蘇州廠極細同軸線產線已經從三條加到七條,二條供應SHARP與中國當地品牌手機產品,其餘五條供貨NB產品使用,目前處於全稼動狀況;現金至今仍約有3億元,每月穩定約1000萬元流入,水位處於安全的狀況;江北新廠方面,則預估明年6月裝機,7月應可以開始生產。
【2008/12/01 經濟日報】6277宏正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尚仲專訪紀要
宏正 代工訂單逆勢增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2008.12.01 02:04 am
多電腦切換器(KVM)大廠宏正科技(6277)受到景氣影響,今年營收僅小幅成長,但宏正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尚仲表示,客戶為追求降低成本,將擴大釋出代工單,預期年底到明年初代工訂單明顯成長,加上品牌在全球市占率提升,雖然市場景氣不明,營收仍可望持續成長。
宏正前十月營收24.37億元,較去年小幅衰退,毛利率為43%,營業利益約3.93億元,稅前盈餘4.1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3.68元。陳尚仲認為,企業支出緊縮,但採購需求仍在情況下,將是宏正打造品牌的好機會,今年也積極在歐洲、美國及大陸投資新據點,宏正旗下三個品牌ALTUSEN、ATEN、IOGEAR全球市占率可望成長,在代工及品牌同步成長帶動下,明年營收持續成長,以下是陳尚仲專訪紀要。
問: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對宏正的影響?
答:今年景氣低迷對宏正影響不大,因為宏正產品呈現矩陣式排列,平均分配在中高低階,產品線影響程度低,僅歐洲及美國市場受影響程度較深。不過近兩年宏正積極布建新行銷據點,今年陸續發酵,前三季韓國市場成長達68%,東歐成長47%,日本則成長34%。
目前宏正帳上現金仍相當充裕,面對不景氣,宏正對內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但仍將積極對外投資業務據點,已經在美國、歐洲比利時及大陸北京設立新據點,可望陸續發酵。大環境不佳更是拓展、深耕通路市場的好契機,預估2009年仍將投入資金擴展通路。
兩岸加國 設立研發中心
雖然各產業人力緊縮,但宏正認為在不景氣中要維持競爭力,仍需加強研發能量,目前宏正在大陸、加拿大跟台灣都設立研發中心,研發人員約200人,近期宏正更設立新的研究單位,預估增加40到50位研發人員。
問:旗下三大品牌的市場及產品區隔以及未來規劃?
答:宏正以代工起家,一開始僅在台灣發展ATEN品牌,當時品牌比重僅三成,後來為了搶進美國市場並避開客戶競爭,發展新品牌IOGEAR,主打通路市場,而為尋求技術及高階產品發展,宏正更創立ALTUSEN品牌,作出市場區隔,並對外宣示跨入高階市場的決心。
目前ALTUSEN以全球企業端高階市場為主,占營收比重約15%到16%,ATEN則為歐洲及亞洲的中小企業市場,占比重約60%,IOGEAR則主打美國消費性零售通路,比重約15%到20%。
今年景氣差,企業支出緊縮,但對於IT設備採購需求仍在,發現客戶也轉往採購性價比(CP)高的公司,宏正可望受惠,目前全球KVM大廠包含美國AVOCENT,去年市占率約45%,宏正的ATEN比重約13%,RARITAN市占率約12%,排名第三,預估通路布局效應,加上企業採購轉向,預期明年宏正ATEN市占率可望邁向15%。目前宏正三大品牌加上代工,位於高階產品比重高達五成以上,也帶動宏正毛利率都維持45%到50%左右水準。
問:近年宏正代工比重逐漸降低,未來規劃?
答:近年宏正受到同業競爭影響,代工(ODM)訂單比重較低,占營收比重約25%,不過觀察在不景氣情況下,包含日本及美國客戶考量成本及產品品質因素,紛紛將訂單轉回到宏正,也發現有新客戶是首次將代工訂單釋出。
預期代工新訂單效應可望自今年底到明年初開始發酵,預期明年代工產品占營收比重可望達40%,而品牌也可望同步成長。
問:宏正近年積極跨入非KVM產品線,目前進度如何?
答:過去宏正以KVM產品為主,目前占營收比重逼近八成,但科技產業既是變動相當快,像是傳統相機在短短三年內幾乎全部變成數位相機,因此宏正也積極在技術上尋求新發展,已經在視訊系統相關投入三年研發資金,未來將在核心技術上開發不同的應用。
跨足視訊 打入企業市場
目前宏正分為四大產品線,KVM占營收比重約76%,USB周邊占營收約8%,視訊相關占10%,資料分享設備占6%。宏正相當重視視訊周邊設備,已經發展出HDMI分享器、無線簡報系統、視訊切換器等主力產品,過去宏正KVM產品多放在企業機房,推出無線簡報系統及視訊相關產品,希望打入企業用戶會議室及辦公室應用。
未來新產品規劃將主打ATEN品牌為主,由於過去發展品牌累積多年在全球市場的通路布局及經驗,新產品推出後,可以迅速推上市場,初期以中低階市場為主,打好基礎之後,將延伸至高階市場。
目前新產品對宏正貢獻度仍低,占營收比重約二成左右,但陳尚仲認為,明年新產品效益可望陸續發酵,非KVM新產品成長率可望有二成以上,貢獻營收比重也越來越高。
問:明年營運成長目標?
答:宏正數年前合併威芯科技,切入整合晶片研發,並推IPMI(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功能的KVM產品,目前透過網路環境進行遠端控制的KVM每年都呈現快速成長,預期明年可望成長二成以上。
【2008/12/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2008.12.01 02:04 am
多電腦切換器(KVM)大廠宏正科技(6277)受到景氣影響,今年營收僅小幅成長,但宏正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尚仲表示,客戶為追求降低成本,將擴大釋出代工單,預期年底到明年初代工訂單明顯成長,加上品牌在全球市占率提升,雖然市場景氣不明,營收仍可望持續成長。
宏正前十月營收24.37億元,較去年小幅衰退,毛利率為43%,營業利益約3.93億元,稅前盈餘4.1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3.68元。陳尚仲認為,企業支出緊縮,但採購需求仍在情況下,將是宏正打造品牌的好機會,今年也積極在歐洲、美國及大陸投資新據點,宏正旗下三個品牌ALTUSEN、ATEN、IOGEAR全球市占率可望成長,在代工及品牌同步成長帶動下,明年營收持續成長,以下是陳尚仲專訪紀要。
問:全球經濟景氣低迷,對宏正的影響?
答:今年景氣低迷對宏正影響不大,因為宏正產品呈現矩陣式排列,平均分配在中高低階,產品線影響程度低,僅歐洲及美國市場受影響程度較深。不過近兩年宏正積極布建新行銷據點,今年陸續發酵,前三季韓國市場成長達68%,東歐成長47%,日本則成長34%。
目前宏正帳上現金仍相當充裕,面對不景氣,宏正對內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但仍將積極對外投資業務據點,已經在美國、歐洲比利時及大陸北京設立新據點,可望陸續發酵。大環境不佳更是拓展、深耕通路市場的好契機,預估2009年仍將投入資金擴展通路。
兩岸加國 設立研發中心
雖然各產業人力緊縮,但宏正認為在不景氣中要維持競爭力,仍需加強研發能量,目前宏正在大陸、加拿大跟台灣都設立研發中心,研發人員約200人,近期宏正更設立新的研究單位,預估增加40到50位研發人員。
問:旗下三大品牌的市場及產品區隔以及未來規劃?
答:宏正以代工起家,一開始僅在台灣發展ATEN品牌,當時品牌比重僅三成,後來為了搶進美國市場並避開客戶競爭,發展新品牌IOGEAR,主打通路市場,而為尋求技術及高階產品發展,宏正更創立ALTUSEN品牌,作出市場區隔,並對外宣示跨入高階市場的決心。
目前ALTUSEN以全球企業端高階市場為主,占營收比重約15%到16%,ATEN則為歐洲及亞洲的中小企業市場,占比重約60%,IOGEAR則主打美國消費性零售通路,比重約15%到20%。
今年景氣差,企業支出緊縮,但對於IT設備採購需求仍在,發現客戶也轉往採購性價比(CP)高的公司,宏正可望受惠,目前全球KVM大廠包含美國AVOCENT,去年市占率約45%,宏正的ATEN比重約13%,RARITAN市占率約12%,排名第三,預估通路布局效應,加上企業採購轉向,預期明年宏正ATEN市占率可望邁向15%。目前宏正三大品牌加上代工,位於高階產品比重高達五成以上,也帶動宏正毛利率都維持45%到50%左右水準。
問:近年宏正代工比重逐漸降低,未來規劃?
答:近年宏正受到同業競爭影響,代工(ODM)訂單比重較低,占營收比重約25%,不過觀察在不景氣情況下,包含日本及美國客戶考量成本及產品品質因素,紛紛將訂單轉回到宏正,也發現有新客戶是首次將代工訂單釋出。
預期代工新訂單效應可望自今年底到明年初開始發酵,預期明年代工產品占營收比重可望達40%,而品牌也可望同步成長。
問:宏正近年積極跨入非KVM產品線,目前進度如何?
答:過去宏正以KVM產品為主,目前占營收比重逼近八成,但科技產業既是變動相當快,像是傳統相機在短短三年內幾乎全部變成數位相機,因此宏正也積極在技術上尋求新發展,已經在視訊系統相關投入三年研發資金,未來將在核心技術上開發不同的應用。
跨足視訊 打入企業市場
目前宏正分為四大產品線,KVM占營收比重約76%,USB周邊占營收約8%,視訊相關占10%,資料分享設備占6%。宏正相當重視視訊周邊設備,已經發展出HDMI分享器、無線簡報系統、視訊切換器等主力產品,過去宏正KVM產品多放在企業機房,推出無線簡報系統及視訊相關產品,希望打入企業用戶會議室及辦公室應用。
未來新產品規劃將主打ATEN品牌為主,由於過去發展品牌累積多年在全球市場的通路布局及經驗,新產品推出後,可以迅速推上市場,初期以中低階市場為主,打好基礎之後,將延伸至高階市場。
目前新產品對宏正貢獻度仍低,占營收比重約二成左右,但陳尚仲認為,明年新產品效益可望陸續發酵,非KVM新產品成長率可望有二成以上,貢獻營收比重也越來越高。
問:明年營運成長目標?
答:宏正數年前合併威芯科技,切入整合晶片研發,並推IPMI(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功能的KVM產品,目前透過網路環境進行遠端控制的KVM每年都呈現快速成長,預期明年可望成長二成以上。
【2008/12/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2008-11-20】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專訪紀要
各界對DRAM業紓困的看法評析
經濟日報 記者周志恆、何易霖 2008-11-20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19日表示,DRAM廠目前雖有資金需求,但絕非外界所言高達數千億元的缺口。他認為,全球DRAM廠減產效應將陸續發酵,預期明年2月時,1Gb DDRII晶片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屆時DRAM廠將是現金淨流入,有足夠資金支付貸款、營運等費用。
各界近來對DRAM業的未來看法分歧,甚至建議官方出面促成合併。黃崇仁19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金融風暴後,DRAM行情大跌,但台灣DRAM業是台灣少數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DRAM業和金融業一樣,都需要政府信心喊話「相挺」。當下業者合併是「非常不可行」的一條路,政府應協助強化各界對DRAM業的信心、穩定匯率,給業者適當資金援助等即可,其餘應由市場機制決定。
黃崇仁擔任世界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力晶集團董事長等,更是目前全球最資深DRAM業執行長。近期DRAM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各界「你一言、我一語」,他直言:「看不下去,非得出來講講話。」以下是黃崇仁專訪紀要:
大量擴產 價格崩跌
問:什麼原因讓這波DRAM價格崩跌,嚴重到影響DRAM廠的生死存亡?
答:DRAM產業特性是景氣循環明顯、價格長期下跌,以及價格取決於供給面。二年前1Gb DDRⅡ價格高達5、6美元,當時業者生產成本約3、4美元,各DRAM廠手握數百億元現金,開始大量擴產,海力士、茂德與華亞科去年均有大幅度擴產,價格則快速走跌至1.8美元附近。
1.8美元仍在大多數廠商變動成本之上,當時廠商沒有現金流出的問題,不過雷曼兄弟事件爆發後,行情反轉直下,目前現貨價更摜破1美元,在長達兩年的虧損與淨現金流出,加上銀行貸款利息、公司債等,業者開始資金不足的問題,營運出現困難。
胡亂整併 反添危機
問:現在市場對DRAM廠前景眾說紛紜,有何看法?
答:我認為國家收購或同業合併都不可行。畢竟「市場的問題要由市場機制來解決」,一旦收歸國有化,市場運作機制就變了調。
有人提倡「同業合併」,更令人匪夷所思,現在每家DRAM廠體質都不相同,合併只會造成「好菜、爛菜一起大鍋炒」的局面。
尤其是現在各家公司獨立運作,發生問題也只是單一個案,一旦合併,各業者問題合而為一,就會成為一顆可怕的「核子彈」,只要出個小差錯或跳票一張,就一起完蛋,沒有翻身機會,維持現狀反而單純一點。
問:那是否代表政府不該出面協助業者?
答:政府應該要出面,但並非收購或促成合併,而是要凝聚市場對DRAM業的信心,DRAM是兩兆雙星核心產業、是整個個人電腦(PC)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業人員幾十萬,一定要讓全民知道政府力挺DRAM業,不會讓這個產業倒下去。
但這並不需要一次拿出大把鈔票便可以做到。舉例來說,先前國內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但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存款全額保障」後,就解決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政府可以拿錢出來協助DRAM廠,但是要透過貸款、買入業者債券等方式挹注資金,業者營運一旦回穩,就會還錢,類似美國政府支援AIG等方式。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穩定匯率。這一波韓元大貶,成為韓國DRAM廠喘息的機會,相較之下,新台幣就沒有這方面優勢,僅匯率上台灣與韓國就有約15%至20%的成本價差,增添業者營運壓力。
撐過這波 就能存活
問:目前已有多家DRAM廠減產,減產效益何時發酵,價格有機會觸底反彈嗎?
答:我今年中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中率先提出DRAM產能過剩、Flash求售無門及晶圓代工產能閒置的警訊,力晶9月率先減產,之後爾必達、海力士、茂德、南科、華亞科、美光,甚至三星都跟進,預計這波減產幅度超過25%,明年第一季全球DRAM產出會降到最低,以目前供給大於需求缺口僅10%至15%來看,減產25%後,價格會觸底反彈。
我預期明年2月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力晶內部曾試算,DRAM價格每漲1美元,全球業界每年就可多出約90億美元資金流入,以台灣市占率約三成計算,就有約30億美元,足供業者支付債款、營運資金等費用。
問:對台灣DRAM業的發展潛力有何看法?
答:台灣DRAM業在全球非常具競爭力,早具備研發新製程技術的能力,以力晶為例,已與爾必達共同研發出50奈米製程,爾必達負責基礎製程、力晶負責拉高良率,台灣業者目前面臨的是資金不足的問題。
DRAM業從2006年第四季景氣反轉後,已近八個季度在惡劣環境下,全球DRAM廠目前僅市占率高達三成的韓國三星較不具營運壓力,剩下瓜分七成市占的業者幾乎都面臨資金問題,台灣業者仍能苦撐至今,就是競爭力獨到的表現,若能再撐過這次危機,台灣的DRAM業就能永遠存在。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經濟日報 記者周志恆、何易霖 2008-11-20
力晶董事長黃崇仁19日表示,DRAM廠目前雖有資金需求,但絕非外界所言高達數千億元的缺口。他認為,全球DRAM廠減產效應將陸續發酵,預期明年2月時,1Gb DDRII晶片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屆時DRAM廠將是現金淨流入,有足夠資金支付貸款、營運等費用。
各界近來對DRAM業的未來看法分歧,甚至建議官方出面促成合併。黃崇仁19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金融風暴後,DRAM行情大跌,但台灣DRAM業是台灣少數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DRAM業和金融業一樣,都需要政府信心喊話「相挺」。當下業者合併是「非常不可行」的一條路,政府應協助強化各界對DRAM業的信心、穩定匯率,給業者適當資金援助等即可,其餘應由市場機制決定。
黃崇仁擔任世界半導體協會理事長、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力晶集團董事長等,更是目前全球最資深DRAM業執行長。近期DRAM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各界「你一言、我一語」,他直言:「看不下去,非得出來講講話。」以下是黃崇仁專訪紀要:
大量擴產 價格崩跌
問:什麼原因讓這波DRAM價格崩跌,嚴重到影響DRAM廠的生死存亡?
答:DRAM產業特性是景氣循環明顯、價格長期下跌,以及價格取決於供給面。二年前1Gb DDRⅡ價格高達5、6美元,當時業者生產成本約3、4美元,各DRAM廠手握數百億元現金,開始大量擴產,海力士、茂德與華亞科去年均有大幅度擴產,價格則快速走跌至1.8美元附近。
1.8美元仍在大多數廠商變動成本之上,當時廠商沒有現金流出的問題,不過雷曼兄弟事件爆發後,行情反轉直下,目前現貨價更摜破1美元,在長達兩年的虧損與淨現金流出,加上銀行貸款利息、公司債等,業者開始資金不足的問題,營運出現困難。
胡亂整併 反添危機
問:現在市場對DRAM廠前景眾說紛紜,有何看法?
答:我認為國家收購或同業合併都不可行。畢竟「市場的問題要由市場機制來解決」,一旦收歸國有化,市場運作機制就變了調。
有人提倡「同業合併」,更令人匪夷所思,現在每家DRAM廠體質都不相同,合併只會造成「好菜、爛菜一起大鍋炒」的局面。
尤其是現在各家公司獨立運作,發生問題也只是單一個案,一旦合併,各業者問題合而為一,就會成為一顆可怕的「核子彈」,只要出個小差錯或跳票一張,就一起完蛋,沒有翻身機會,維持現狀反而單純一點。
問:那是否代表政府不該出面協助業者?
答:政府應該要出面,但並非收購或促成合併,而是要凝聚市場對DRAM業的信心,DRAM是兩兆雙星核心產業、是整個個人電腦(PC)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從業人員幾十萬,一定要讓全民知道政府力挺DRAM業,不會讓這個產業倒下去。
但這並不需要一次拿出大把鈔票便可以做到。舉例來說,先前國內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但行政院長劉兆玄宣布「存款全額保障」後,就解決銀行的流動性危機。
政府可以拿錢出來協助DRAM廠,但是要透過貸款、買入業者債券等方式挹注資金,業者營運一旦回穩,就會還錢,類似美國政府支援AIG等方式。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穩定匯率。這一波韓元大貶,成為韓國DRAM廠喘息的機會,相較之下,新台幣就沒有這方面優勢,僅匯率上台灣與韓國就有約15%至20%的成本價差,增添業者營運壓力。
撐過這波 就能存活
問:目前已有多家DRAM廠減產,減產效益何時發酵,價格有機會觸底反彈嗎?
答:我今年中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中率先提出DRAM產能過剩、Flash求售無門及晶圓代工產能閒置的警訊,力晶9月率先減產,之後爾必達、海力士、茂德、南科、華亞科、美光,甚至三星都跟進,預計這波減產幅度超過25%,明年第一季全球DRAM產出會降到最低,以目前供給大於需求缺口僅10%至15%來看,減產25%後,價格會觸底反彈。
我預期明年2月價格有機會回到1.8美元附近。力晶內部曾試算,DRAM價格每漲1美元,全球業界每年就可多出約90億美元資金流入,以台灣市占率約三成計算,就有約30億美元,足供業者支付債款、營運資金等費用。
問:對台灣DRAM業的發展潛力有何看法?
答:台灣DRAM業在全球非常具競爭力,早具備研發新製程技術的能力,以力晶為例,已與爾必達共同研發出50奈米製程,爾必達負責基礎製程、力晶負責拉高良率,台灣業者目前面臨的是資金不足的問題。
DRAM業從2006年第四季景氣反轉後,已近八個季度在惡劣環境下,全球DRAM廠目前僅市占率高達三成的韓國三星較不具營運壓力,剩下瓜分七成市占的業者幾乎都面臨資金問題,台灣業者仍能苦撐至今,就是競爭力獨到的表現,若能再撐過這次危機,台灣的DRAM業就能永遠存在。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2008/11/17 經濟日報】鈊象(3293)總經理江順成訪談紀要
鈊象業績 將兩位數成長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1.17 02:39 am
商用遊戲機台兼線上遊戲廠鈊象(3293)總經理江順成表示,第四季受惠中國農曆年帶動大陸市場需求,業績會從10月起逐月成長,第四季將比第三季成長兩位數以上。
不過,他也指出,由於今年首度代理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MMORPG)的狀況不理想,加上中國大陸之前因京奧與殘障奧運嚴格控管娛樂場所,今年全年營收大概僅有個位數的成長。
明年有望賺一個資本額
他指出,全球景氣雖然不明,但鈊象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合作的機台已開始大量出貨,明年遊戲機台出貨量會比今年增加二至三成,明年應可賺進一個資本額。以下是江順成訪談紀要:
問:今年第四季與明年營運展望為何?
答:今年第三季代理大型線上遊戲後,目前遊戲機台與線上遊戲營收比重已達到去年設定4:6的目標。由於第四季是中國大陸遊戲機台出貨旺季,遊戲機台營收季增率可望會成長兩位數以上。
在遊戲機台方面,除了中國大陸與義大利市場穩定出貨外,與日本大廠合作的親子益智遊戲機也將自明年起大量出貨,預估將帶來數千萬美元營收。
鈊象與日本合作親子機台是較穩定的產品線,不像義大利市場出貨數量較不固定,且這些親子遊戲的開發速度相當快,僅需把內部程式小幅修改與中文化後,即可在中國大陸推出。
問:鈊象與其他遊戲廠商相較,作風似乎比較低調,請問鈊象自我定位為何?
答:鈊象團隊全是由研發工程師出身,對營運一向比較保守。我們從製作遊戲機台起家,後來才跨入線上遊戲領域,不像一般遊戲廠商是以代理起家,因此作風比較不同。
鈊象成立前,是替日本廠商維修大型機台(Arcade),因此學到了日本的技術,也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如Sega等建立良好關係。
鈊象在線上遊戲部分起步比較晚,因此選擇較熟練的休閒類線上遊戲開始投入。目前除「game淘」休閒遊戲平台已有成績外,未來將著重發展大型線上遊戲,並加強經營遊戲品牌「IGS」的形象。
問:鈊象遊戲機台發展成功的原因?
答:鈊象1980年代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大陸耕耘時間超過15年,與當地通路商已達成穩定合作關係。在義大利市場方面,今年雖然重修法令,導致整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但目前市占率仍維持第一。
將推21款新機衝刺出貨
此外,鈊象機台售價若與日本大廠相較,便宜約一半,價格對新興市場更具有吸引力。且鈊象新機台推出速度很快,明年至少會有21款新機推出,預估出貨量將成長二至三成。
問:鈊象布局新市場的計畫為何?
答:在開拓遊戲機台市場方面,明年計畫進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由於當地沒有相關法規限制,加上每人國民所得不斷提高,很適合發展娛樂休閒產業。而且,鈊象過去曾有出貨至捷克的經驗,皆有助於鈊象開拓東歐市場。
其中僅波蘭市場,每年就有5至10萬台的換機需求,整個波蘭市場規模則有20至30萬台,鈊象目前正與波蘭當地一家遊戲代理商接觸中,順利的話,明年開始出貨。
問:面對金融海嘯、經濟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答:鈊象過去曾大規模投資過金融商品,但在投資失利後,就改以現金定存與購買國內政府債券為主,因此此次金融海嘯對公司的業外損失影響不大。
經濟不景氣,當然會影響商用電子遊戲機部分,但鈊象只做難度高的遊戲機版,因此在遊戲機台仍能保持一定毛利水準。
跨足線上遊戲力拚市占
此外,鈊象另一發展領域線上遊戲,則是在不景氣中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因此和其他公司相較,鈊象受到不景氣的衝擊相對較小。
基本上,鈊象是由研發起家,這是鈊象的進軍線上遊戲的優勢之一,在休閒類商用機台發展已久,因此也相當熟悉休閒類線上遊戲。目前在大型遊戲代理領域還算新兵,雖然今年首次代理遊戲成績不佳,鈊象仍不會放棄代理大型線上遊戲。
在自製遊戲上,明年將推出十多款休閒類遊戲以及網頁遊戲,其中包括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自製3D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此外,也計畫引進一至二款大型遊戲營運,來快速搶占線上遊戲市占率。
此外,為整合中國大陸市場線上遊戲資源,鈊象之前合併了二家北京的遊戲公司,分別是研發公司華象與遊戲營運公司宏象。目前北京遊戲公司以研發線上遊戲為主,鈊象自製跳舞遊戲「唯舞獨尊」則計畫受授權給當地遊戲營運商。宏象仍擁有營運商牌照,未來只要有機會,在大陸仍不排除重回遊戲營運領域。
【2008/11/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11.17 02:39 am
商用遊戲機台兼線上遊戲廠鈊象(3293)總經理江順成表示,第四季受惠中國農曆年帶動大陸市場需求,業績會從10月起逐月成長,第四季將比第三季成長兩位數以上。
不過,他也指出,由於今年首度代理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MMORPG)的狀況不理想,加上中國大陸之前因京奧與殘障奧運嚴格控管娛樂場所,今年全年營收大概僅有個位數的成長。
明年有望賺一個資本額
他指出,全球景氣雖然不明,但鈊象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合作的機台已開始大量出貨,明年遊戲機台出貨量會比今年增加二至三成,明年應可賺進一個資本額。以下是江順成訪談紀要:
問:今年第四季與明年營運展望為何?
答:今年第三季代理大型線上遊戲後,目前遊戲機台與線上遊戲營收比重已達到去年設定4:6的目標。由於第四季是中國大陸遊戲機台出貨旺季,遊戲機台營收季增率可望會成長兩位數以上。
在遊戲機台方面,除了中國大陸與義大利市場穩定出貨外,與日本大廠合作的親子益智遊戲機也將自明年起大量出貨,預估將帶來數千萬美元營收。
鈊象與日本合作親子機台是較穩定的產品線,不像義大利市場出貨數量較不固定,且這些親子遊戲的開發速度相當快,僅需把內部程式小幅修改與中文化後,即可在中國大陸推出。
問:鈊象與其他遊戲廠商相較,作風似乎比較低調,請問鈊象自我定位為何?
答:鈊象團隊全是由研發工程師出身,對營運一向比較保守。我們從製作遊戲機台起家,後來才跨入線上遊戲領域,不像一般遊戲廠商是以代理起家,因此作風比較不同。
鈊象成立前,是替日本廠商維修大型機台(Arcade),因此學到了日本的技術,也與日本遊戲機大廠如Sega等建立良好關係。
鈊象在線上遊戲部分起步比較晚,因此選擇較熟練的休閒類線上遊戲開始投入。目前除「game淘」休閒遊戲平台已有成績外,未來將著重發展大型線上遊戲,並加強經營遊戲品牌「IGS」的形象。
問:鈊象遊戲機台發展成功的原因?
答:鈊象1980年代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大陸耕耘時間超過15年,與當地通路商已達成穩定合作關係。在義大利市場方面,今年雖然重修法令,導致整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但目前市占率仍維持第一。
將推21款新機衝刺出貨
此外,鈊象機台售價若與日本大廠相較,便宜約一半,價格對新興市場更具有吸引力。且鈊象新機台推出速度很快,明年至少會有21款新機推出,預估出貨量將成長二至三成。
問:鈊象布局新市場的計畫為何?
答:在開拓遊戲機台市場方面,明年計畫進軍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由於當地沒有相關法規限制,加上每人國民所得不斷提高,很適合發展娛樂休閒產業。而且,鈊象過去曾有出貨至捷克的經驗,皆有助於鈊象開拓東歐市場。
其中僅波蘭市場,每年就有5至10萬台的換機需求,整個波蘭市場規模則有20至30萬台,鈊象目前正與波蘭當地一家遊戲代理商接觸中,順利的話,明年開始出貨。
問:面對金融海嘯、經濟不景氣的因應之道?
答:鈊象過去曾大規模投資過金融商品,但在投資失利後,就改以現金定存與購買國內政府債券為主,因此此次金融海嘯對公司的業外損失影響不大。
經濟不景氣,當然會影響商用電子遊戲機部分,但鈊象只做難度高的遊戲機版,因此在遊戲機台仍能保持一定毛利水準。
跨足線上遊戲力拚市占
此外,鈊象另一發展領域線上遊戲,則是在不景氣中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因此和其他公司相較,鈊象受到不景氣的衝擊相對較小。
基本上,鈊象是由研發起家,這是鈊象的進軍線上遊戲的優勢之一,在休閒類商用機台發展已久,因此也相當熟悉休閒類線上遊戲。目前在大型遊戲代理領域還算新兵,雖然今年首次代理遊戲成績不佳,鈊象仍不會放棄代理大型線上遊戲。
在自製遊戲上,明年將推出十多款休閒類遊戲以及網頁遊戲,其中包括明年下半年將推出首款自製3D大型角色扮演線上遊戲。此外,也計畫引進一至二款大型遊戲營運,來快速搶占線上遊戲市占率。
此外,為整合中國大陸市場線上遊戲資源,鈊象之前合併了二家北京的遊戲公司,分別是研發公司華象與遊戲營運公司宏象。目前北京遊戲公司以研發線上遊戲為主,鈊象自製跳舞遊戲「唯舞獨尊」則計畫受授權給當地遊戲營運商。宏象仍擁有營運商牌照,未來只要有機會,在大陸仍不排除重回遊戲營運領域。
【2008/11/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08/11/04 聯合晚報】能緹董事長魏文珍專訪紀要
能緹跨足LED 明年開花結果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2008.11.04 03:48 pm
新動能在微笑能緹董事長魏文珍。
記者魏興中/攝影
全球NB散熱鰭片龍頭廠能緹精密(3512),有鑑於LED照明市場發展前景的龐大商機,加上關鍵技術之一的散熱問題與公司核心利基可產生綜效效應,因而自兩年多前投入相關資源進行研發,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董事長魏文珍在接受專訪時指出,LED照明將是能緹未來推動營運成長的新動能,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已在中國市場鋪貨銷售外,ODM則與歐系照明大廠簽下備忘錄,明年首季正式出貨,預期明年LED產品將佔能緹營收不少於20%,2010 年則更將提升至5成以上。以下即為專訪紀要。
散熱高度關聯性 核心利基
問:能緹是基於怎樣的考量決定跨足LED照明領域的?
答:能緹的產品結構中主要是以PC類散熱產品為主,佔比重達70%左右,其他非PC類產品如遊戲機、DRAM、繪圖卡等散熱產品佔30%。儘管NB產業近年持續成長,不過由於NB成長動能大幅提升有限,且零組件降價壓力沈重,因此必須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而LED照明產業,由於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具有龐大的商機,加上關鍵技術的之一的散熱問題,也與能緹的核心利基具有高度關聯性,因而能緹決定以LED照明市場為未來積極發展的新領域。
問:LED照明市場的規模如何?
答:根據World lighting Fixture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照明市場需求去年為1018億美元,今年為1077億,明年為1138 億,2010年為1204億,2011年為1274億,其中LED佔照明光源今年約2%即18億美元,明年將達4%約30億美元,2010年則大幅激增至16%約100億美元,2011年則跳升至28%約122.5億美元,未來幾年的市場成長動能相當強勁。
自有品牌「KAIPIS」具優勢
問:能緹在LED照明領域具有怎樣的優勢地位?
答:LED照明牽涉到光學、晶片、以及電源供應三大部分。由於能緹在非本業相關領域均與其他專業廠家密切合作,而在關鍵技術的散熱問題解決上以及整體機構的設計上又具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加上封裝領域投資齊瀚光電﹙股東結構有台達電等大廠﹚,因而在LED 照明領域深耕佈局多年,目前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外,OEM與ODM領域也逐步向外擴張,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問:能緹目前及未來在LED照明領域方面將有怎樣的成績及期許?
答:目前能緹在自有品牌「KAIPIS」方面,已於台灣及中國上海鋪貨銷售,而ODM也與歐系照明廠正式簽訂備忘錄,預計明年首季量產出貨。以明年LED照明佔能緹營運比重來看,預計將不少於20%,而2010年則可大幅提升至5成以上,成為未來推動能緹營運的新動能。
散熱片產線 轉由昆山廠負責
問:在整體產能的配置上,能緹將有怎樣的改變?
答:能緹目前共計有台北五股以及大陸昆山兩座生產基地。而為了因應公司正式跨足LED 照明領域,台灣的散熱片產線已經終止運作並全數轉由昆山廠負責生產,五股廠則專責L D產品的製造,而昆山廠尚有一塊地約一甲,未來將規劃做為LED組裝產線。
問:未來能緹的LED照明燈具,相較其他產品具有怎樣的優勢?
答:目前LED照明領域,已有不少非LED產業的廠商相繼跨足,不過真正具有技術資源優勢的業者卻並不多。而市場普遍以節能的角度,如讓消費者2年內回本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能緹的產品僅管價格較一般照明燈具貴,不過節能效率卻高達3-4倍,如同樣是高功率2700-3300流明,能緹的LED 產品耗能瓦數為25瓦,與傳統產品高達125瓦即相差甚遠。因此能緹將以回本時間縮短至1年來吸引消費者的青睞,而此也正是能緹產品的優勢所在。
【2008/11/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聯合晚報╱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2008.11.04 03:48 pm
新動能在微笑能緹董事長魏文珍。
記者魏興中/攝影
全球NB散熱鰭片龍頭廠能緹精密(3512),有鑑於LED照明市場發展前景的龐大商機,加上關鍵技術之一的散熱問題與公司核心利基可產生綜效效應,因而自兩年多前投入相關資源進行研發,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董事長魏文珍在接受專訪時指出,LED照明將是能緹未來推動營運成長的新動能,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已在中國市場鋪貨銷售外,ODM則與歐系照明大廠簽下備忘錄,明年首季正式出貨,預期明年LED產品將佔能緹營收不少於20%,2010 年則更將提升至5成以上。以下即為專訪紀要。
散熱高度關聯性 核心利基
問:能緹是基於怎樣的考量決定跨足LED照明領域的?
答:能緹的產品結構中主要是以PC類散熱產品為主,佔比重達70%左右,其他非PC類產品如遊戲機、DRAM、繪圖卡等散熱產品佔30%。儘管NB產業近年持續成長,不過由於NB成長動能大幅提升有限,且零組件降價壓力沈重,因此必須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而LED照明產業,由於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具有龐大的商機,加上關鍵技術的之一的散熱問題,也與能緹的核心利基具有高度關聯性,因而能緹決定以LED照明市場為未來積極發展的新領域。
問:LED照明市場的規模如何?
答:根據World lighting Fixture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照明市場需求去年為1018億美元,今年為1077億,明年為1138 億,2010年為1204億,2011年為1274億,其中LED佔照明光源今年約2%即18億美元,明年將達4%約30億美元,2010年則大幅激增至16%約100億美元,2011年則跳升至28%約122.5億美元,未來幾年的市場成長動能相當強勁。
自有品牌「KAIPIS」具優勢
問:能緹在LED照明領域具有怎樣的優勢地位?
答:LED照明牽涉到光學、晶片、以及電源供應三大部分。由於能緹在非本業相關領域均與其他專業廠家密切合作,而在關鍵技術的散熱問題解決上以及整體機構的設計上又具有完整的解決方案,加上封裝領域投資齊瀚光電﹙股東結構有台達電等大廠﹚,因而在LED 照明領域深耕佈局多年,目前除了自有品牌「KAIPIS」外,OEM與ODM領域也逐步向外擴張,並已陸續獲致成果。
問:能緹目前及未來在LED照明領域方面將有怎樣的成績及期許?
答:目前能緹在自有品牌「KAIPIS」方面,已於台灣及中國上海鋪貨銷售,而ODM也與歐系照明廠正式簽訂備忘錄,預計明年首季量產出貨。以明年LED照明佔能緹營運比重來看,預計將不少於20%,而2010年則可大幅提升至5成以上,成為未來推動能緹營運的新動能。
散熱片產線 轉由昆山廠負責
問:在整體產能的配置上,能緹將有怎樣的改變?
答:能緹目前共計有台北五股以及大陸昆山兩座生產基地。而為了因應公司正式跨足LED 照明領域,台灣的散熱片產線已經終止運作並全數轉由昆山廠負責生產,五股廠則專責L D產品的製造,而昆山廠尚有一塊地約一甲,未來將規劃做為LED組裝產線。
問:未來能緹的LED照明燈具,相較其他產品具有怎樣的優勢?
答:目前LED照明領域,已有不少非LED產業的廠商相繼跨足,不過真正具有技術資源優勢的業者卻並不多。而市場普遍以節能的角度,如讓消費者2年內回本吸引消費者購買。而能緹的產品僅管價格較一般照明燈具貴,不過節能效率卻高達3-4倍,如同樣是高功率2700-3300流明,能緹的LED 產品耗能瓦數為25瓦,與傳統產品高達125瓦即相差甚遠。因此能緹將以回本時間縮短至1年來吸引消費者的青睞,而此也正是能緹產品的優勢所在。
【2008/11/0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2008-11-03】曜越科技(3540)董事長林培熙訪談紀要
曜越 連七季每股賺2元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8.11.03 01:59 am
曜越科技(3540)董事長林培熙指出,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目標絕對可以達成,至於是否能達到20%年成長率目標,第四季得加倍努力;不過每年PC遊戲人口20%至30%成長趨勢不變,尤其金融海嘯來襲,窩在家中不出門玩遊戲的人口,增加幅度預期將更快。
曜越自創品牌「Thermaltake」,為國內首家結合PC散熱器、機殼及電源供應器的品牌廠,主要銷售對象為PC遊戲玩家及DIY族群,選擇小眾客戶,卻能做出大成績,目前已是全球遊戲散熱相關產品領導品牌。
曜越9月營收達3.48億元,較8月營收2.43億元大幅成長43%,和去年同月相較亦成長14%,前三季合併營收32.43億元,稅前盈餘4.45億元,稅後純益3.2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6.19 元。
曜越委外代工,專注研發與品牌經營,營業毛利率今年第三季重回30%,營業利益率從第二季的9%,回升至14%;林培熙預估,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第四季可望維持此水準,甚至小幅提升。
市場對PC遊戲產業較為陌生,尤其曜越專注於金字塔頂端客戶,部分法人質疑曜越作零組件的獲利能力,但隨著曜越每年營收及獲利均繳出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成績單,過去七季維持單季每股稅後純益2元左右水準,已與傳統PC零組件廠劃出區隔;曜越走出一條台灣PC零組件從未走過的品牌路。以下是林培熙訪談紀要。
市場變動 加強庫存管控
問:曜越在這波金融海嘯所受的衝擊程度?
答:金融海嘯來襲,是每個人都會有影響,不過曜越的產業位置是在下游,不是上游,因此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要什麼,曜越在全球六個子公司如同六支探測針,知道當地市場水溫,海嘯的影響很快就知道,也能快速作反應,比如近來市場傳出某些同業因為庫存或發貨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立刻出貨,爭取市占率。
目前的觀察,金融海嘯後,消費者買東西決定過程會拉長,不過也不是所有人資產都縮水,高資產配置的人去做衍生性投資,縮水較快,一般民眾資產縮水程度較小,我們看到消費者還是會買,需求仍在,但是考慮時間拉長。(時間拉多長?)通路商從過去每個月下單,現在約兩個月下單一次,所以我們也要加強庫存管控。
問:目前庫存管控狀況為何?
答:存貨金額占單月合併營收1.5倍,不會超過2倍,庫存周轉天數約60到65天,比同業還快。金融風暴後,會控制在10%震盪,都在公司控制範圍內。
問:曜越透過各地市場,有何新觀察?
答:金融海嘯來時,是通膨與金融問題一起來,不過現在原物料價格跌得很快,舉例,上一季銅8,000美元一公噸,現在6,000元,鋁從3,000美元降至1,800美元,若回檔修正,對我們是好,消費者在通膨解除後,考慮消費時間可以再縮短。
問:PC遊戲產業受金融海嘯影響多深?
答:以每年曜越營收都兩成以上成長,遊戲市場應該是大於我們成長力道,每年玩家人數二至三成的成長幅度是保守估計。
遊戲玩家的興趣是否不見,這是重點,我們是從興趣面看這件事,就像登山、騎車,某些因素影響,可能做的頻率從過去一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電玩遊戲族群也是如此。但我不認為玩電玩興趣會戒掉。不過因應玩家受大環境影響,消費保守,我們也會調整產品策略。
問:產品策略調整是要調整上市的時間,還是地區呢?
答:主要是時間。前幾年我們的作法,是以安打策略來創造全壘打,一場比賽有三支全壘打就很厲害,但若一年只出三個新產品,產品曝光率太少,很難與消費者溝通;不過,明年看到安打太多,卻會讓消費者感覺,比賽步調太快。
因此我們會盡量讓全壘打產品布局好,比如有知名度形象的產品,多談一些,讓消費者感覺明星級產品,未來有錢可以消費,但可以先買安打產品,比如我們新推出的微型壓縮機散熱氣就是這類,在品牌配置要有箭頭型產品,拉抬其他產品。
以搭載微型壓縮機散熱的整套產品「XPRESSAR」為例,銷售時間點也放慢,從9月延至11月,透過網站、技術論壇及與系統業者組成聯盟,已經在市場醞釀期待氣氛,也透過這段時間將產品改到更完美,其實,我們第二代產品也研發完成,明年上半年將會推出。
問:這套「XPRESSAR」產品售價為759美元,預計銷售數量?
答:至今年底銷售目標以500套為主,明年有兩線在跑,一個是機箱帶模組,另一個是可以單獨銷售微型壓縮機散熱系統,由消費者自行組裝;我們也與超微(AMD-ATi)已經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會配合AMD-ATi的GPU,共同研發,明年一月就會看到搭載AMD-ATi顯示卡的新產品。預估明年這兩線產品,將挹注曜越2億元以上營收。
秀出品牌 堅持不做代工
目前一線品牌廠,比如H公司或D公司(惠普及戴爾),均找我們洽談合作,不過我們條件是要秀出曜越品牌,堅持不做代工,這是我們對自己品牌的信心,雖然他們是一線大廠,但在遊戲這個領域,我們有絕對優勢。
問:去年營收年增率為46%,今年前三季營收為19%,海嘯衝擊是否擴大?
答:今年成長力道曲線平緩,因為大家消費信心會差一點,年初大家都很樂觀,我們本來也設定目標年增率要25%,目前看起來今年成長雙位數不成問題,是否能成長20%,第四季要努力,明年營收目標仍以20%為目標,但要將營運成本控制在零成長。
明年資本支出最多就是模具支出,將與今年差不多。過去行銷費用通常採實體展覽方式,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海嘯來了,消費者也不想出門,在家上網,現在則轉為虛擬的網路行銷,過去是50比50,現在則是網路60比實體通路40,以網路為主,做個裝潢一個攤位,五天或七天,但在網路上可以用至少兩個月。
【2008/11/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台北報導】 2008.11.03 01:59 am
曜越科技(3540)董事長林培熙指出,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目標絕對可以達成,至於是否能達到20%年成長率目標,第四季得加倍努力;不過每年PC遊戲人口20%至30%成長趨勢不變,尤其金融海嘯來襲,窩在家中不出門玩遊戲的人口,增加幅度預期將更快。
曜越自創品牌「Thermaltake」,為國內首家結合PC散熱器、機殼及電源供應器的品牌廠,主要銷售對象為PC遊戲玩家及DIY族群,選擇小眾客戶,卻能做出大成績,目前已是全球遊戲散熱相關產品領導品牌。
曜越9月營收達3.48億元,較8月營收2.43億元大幅成長43%,和去年同月相較亦成長14%,前三季合併營收32.43億元,稅前盈餘4.45億元,稅後純益3.2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6.19 元。
曜越委外代工,專注研發與品牌經營,營業毛利率今年第三季重回30%,營業利益率從第二季的9%,回升至14%;林培熙預估,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第四季可望維持此水準,甚至小幅提升。
市場對PC遊戲產業較為陌生,尤其曜越專注於金字塔頂端客戶,部分法人質疑曜越作零組件的獲利能力,但隨著曜越每年營收及獲利均繳出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成績單,過去七季維持單季每股稅後純益2元左右水準,已與傳統PC零組件廠劃出區隔;曜越走出一條台灣PC零組件從未走過的品牌路。以下是林培熙訪談紀要。
市場變動 加強庫存管控
問:曜越在這波金融海嘯所受的衝擊程度?
答:金融海嘯來襲,是每個人都會有影響,不過曜越的產業位置是在下游,不是上游,因此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要什麼,曜越在全球六個子公司如同六支探測針,知道當地市場水溫,海嘯的影響很快就知道,也能快速作反應,比如近來市場傳出某些同業因為庫存或發貨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立刻出貨,爭取市占率。
目前的觀察,金融海嘯後,消費者買東西決定過程會拉長,不過也不是所有人資產都縮水,高資產配置的人去做衍生性投資,縮水較快,一般民眾資產縮水程度較小,我們看到消費者還是會買,需求仍在,但是考慮時間拉長。(時間拉多長?)通路商從過去每個月下單,現在約兩個月下單一次,所以我們也要加強庫存管控。
問:目前庫存管控狀況為何?
答:存貨金額占單月合併營收1.5倍,不會超過2倍,庫存周轉天數約60到65天,比同業還快。金融風暴後,會控制在10%震盪,都在公司控制範圍內。
問:曜越透過各地市場,有何新觀察?
答:金融海嘯來時,是通膨與金融問題一起來,不過現在原物料價格跌得很快,舉例,上一季銅8,000美元一公噸,現在6,000元,鋁從3,000美元降至1,800美元,若回檔修正,對我們是好,消費者在通膨解除後,考慮消費時間可以再縮短。
問:PC遊戲產業受金融海嘯影響多深?
答:以每年曜越營收都兩成以上成長,遊戲市場應該是大於我們成長力道,每年玩家人數二至三成的成長幅度是保守估計。
遊戲玩家的興趣是否不見,這是重點,我們是從興趣面看這件事,就像登山、騎車,某些因素影響,可能做的頻率從過去一周一次,變成兩周一次,電玩遊戲族群也是如此。但我不認為玩電玩興趣會戒掉。不過因應玩家受大環境影響,消費保守,我們也會調整產品策略。
問:產品策略調整是要調整上市的時間,還是地區呢?
答:主要是時間。前幾年我們的作法,是以安打策略來創造全壘打,一場比賽有三支全壘打就很厲害,但若一年只出三個新產品,產品曝光率太少,很難與消費者溝通;不過,明年看到安打太多,卻會讓消費者感覺,比賽步調太快。
因此我們會盡量讓全壘打產品布局好,比如有知名度形象的產品,多談一些,讓消費者感覺明星級產品,未來有錢可以消費,但可以先買安打產品,比如我們新推出的微型壓縮機散熱氣就是這類,在品牌配置要有箭頭型產品,拉抬其他產品。
以搭載微型壓縮機散熱的整套產品「XPRESSAR」為例,銷售時間點也放慢,從9月延至11月,透過網站、技術論壇及與系統業者組成聯盟,已經在市場醞釀期待氣氛,也透過這段時間將產品改到更完美,其實,我們第二代產品也研發完成,明年上半年將會推出。
問:這套「XPRESSAR」產品售價為759美元,預計銷售數量?
答:至今年底銷售目標以500套為主,明年有兩線在跑,一個是機箱帶模組,另一個是可以單獨銷售微型壓縮機散熱系統,由消費者自行組裝;我們也與超微(AMD-ATi)已經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會配合AMD-ATi的GPU,共同研發,明年一月就會看到搭載AMD-ATi顯示卡的新產品。預估明年這兩線產品,將挹注曜越2億元以上營收。
秀出品牌 堅持不做代工
目前一線品牌廠,比如H公司或D公司(惠普及戴爾),均找我們洽談合作,不過我們條件是要秀出曜越品牌,堅持不做代工,這是我們對自己品牌的信心,雖然他們是一線大廠,但在遊戲這個領域,我們有絕對優勢。
問:去年營收年增率為46%,今年前三季營收為19%,海嘯衝擊是否擴大?
答:今年成長力道曲線平緩,因為大家消費信心會差一點,年初大家都很樂觀,我們本來也設定目標年增率要25%,目前看起來今年成長雙位數不成問題,是否能成長20%,第四季要努力,明年營收目標仍以20%為目標,但要將營運成本控制在零成長。
明年資本支出最多就是模具支出,將與今年差不多。過去行銷費用通常採實體展覽方式,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海嘯來了,消費者也不想出門,在家上網,現在則轉為虛擬的網路行銷,過去是50比50,現在則是網路60比實體通路40,以網路為主,做個裝潢一個攤位,五天或七天,但在網路上可以用至少兩個月。
【2008/11/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08/10/29 經濟日報】康控董事長魏應州訪談紀要
一年100億包 康師傅麵王傳奇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天津報導】 2008.10.29 03:24 am
康控提供
自稱做的是「乞丐生意」,靠賣方便麵「一塊錢、一塊錢賺」的康師傅控股公司(簡稱康控),不只締造台商在大陸的驚人成就,他的主力產品康師傅方便麵,今年還將創造銷售突破百億包的銷售數字,寫下大陸新一代麵王的方便麵傳奇。
以一包方便麵長度至少10公分,100億包等於從中國大陸最南的曾母暗沙排到漠河拉爾,來回可排超過900趟;若繞台灣的海岸線可繞138圈。康控方便麵驚人的銷售量,使它成為中國大陸新一代方便麵霸主,前八月市占率高達49.3%,離50%的過半僅一步之遙。
從零開始看準時機、做足功課;門外漢變身龍頭…
康控董事長魏應州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100億包在台灣是個天文數字,但在大陸卻是必然趨勢,因為大陸是一個成長市場。魏應州也強調,康控與其捨近求遠、分散資源搞國際化,不如集中心力,好好經營大陸這個「Home Market」,蓄積實力,為長期併購預作準備,並透過優秀的人才、技術、系統、團隊,建立完善平台,讓康控成為能與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大廠平起平坐的食品集團。
魏應州同時暢談對景氣、市場、企業與策略聯盟獨到見解,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康控從方便麵的門外漢,到成為大陸麵王,成功關鍵是什麼?
答:我想除了抓住機會,應該也是抓對口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康控進入方便麵市場之際,當時大陸的方便麵有兩個極端:一泡就糊,又沒有料包的本土品牌,一包不到人民幣1元,便宜但不好吃;另一種是透過特殊管道進來的日、韓泡麵,好吃但平均一包至少人民幣4、5元,價格太高。
康控看準消費者想要好吃、價格又公道的方便麵,從此切入,也奠定今日的成就。以第一支品項紅燒牛肉麵為例,推出前的口味調查,就找了1萬多個消費者試吃,最後才確定口味,且定價不到人民幣2元。即使到現在,紅燒牛肉麵還是最暢銷的方便麵品項。
過去康控是方便麵的門外漢,一切從頭來,雖然沒有台灣成功的經驗,卻也不會陷入台灣經驗的迷思,畢竟兩岸口味不同,把台灣口味引進到大陸,消費者未必會接受。還有一個因素是決策迅速。大陸是個多變的市場,當時康控規模小,我們四兄弟是第一代創業者,都親自在前線督軍,遇到情況可立刻反應、下決策。
面面俱到
設備升級、力行「減克重」;消費者、成本都顧到了…
問:全球景氣充滿衰退的風險,康控如何因應?
答:像提高自動化生產的比率,同時從品質、成本各方面提升,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以方便麵來說,一般機器只能做到自動在碗麵裡放料包,叉子需要人力放;我們已可做到叉子都利用機器自動感應放置。飲料也一樣,近年執行「減克重」計畫,包裝水的瓶子已降到15公克,今年還要再降1公克。由於我們的規模很大,使用瓶子數量龐大,瓶子每減少1公克,就可節省可觀的成本。
問:你曾對未來景氣提出「現金為王(Cash On Hand)」的觀點,似乎預期未來景氣會動盪,因而保守應對,現在對景氣的看法有改變嗎?
答:既然是金融風暴,就需要時間走過去,景氣落底最起碼還要一、二年。現在是通膨,接下來恐怕就會變成通縮,消費市場會變得不熱絡,但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的利潤率應會好些。大陸過去十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10%,這是從沒見過的,但還是比較缺乏經驗,例如實施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為優化產業使產業升級,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太快就會造成軟著陸。
策略正確
結盟,只找指標廠;併購,設下「三不」安全閥…
過去幾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就拚命擴充;現在金融風暴來了,大家為拚訂單殺價競爭,過去可能賺5%,現在可能變成虧3%。
大陸想透過提振內需,保住經濟維持一定的成長,但這要考慮到民族性。大陸的民族性較保守,景氣不好,消費行為就會慢慢改變,內需市場短期會有衝擊,要透過提振內需救經濟,效果恐怕有限。
問:康控與伊藤忠等日系集團的投資幾乎綁在一起,康控最賺錢的飲品事業也讓日方入股50%。為何選擇日資合作,有何成效?
答:方便麵的市場集中在亞洲,其中以日本為領頭羊,合作當然要找日本集團。若只看康控財報,合資的日商每年從康控賺走幾千萬美元,感覺是康控吃虧,但我認為雙方合作是看最後的總分,不能憑單一項目論成敗。
與伊藤忠、朝日等日商合作,他們除了掏錢,也提供資源與技術。這幾年康控獲利每年都以20%、30%速度成長,主要是積極擴充產能,有了日商合作,康控更敢邁開腳步。最近全球股市大跌,康控的股價跌幅相對輕微,這與財務透明、獲利穩健,加上積極與投資人溝通有關,但有了這些國際大廠支持,會讓投資人更有信心。
問:如何看可口可樂買匯源一事,康控會想讓外資併購嗎?
答:可口可樂買匯源,從品牌、通路或是事業規模看,都是正確的策略。碳酸、果汁、茶、水堪稱大陸飲料市場的四大金剛,四項產品就占飲料市場的90%。可口可樂已拿下碳酸這根大樑,日前在果汁市場打敗統一成為第一品牌後,透過吃下匯源,立刻就把統一、康控第二、第三品牌的距離(指市占率)拉大到10%以上。
很多外資對康控有興趣,但我身為執行長(CEO),最重要是幫股東謀取最大福利,現在賣給外資,股東會同意嗎?企業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若是現在賣,要怎麼訂價才合理,會不會賣太便宜?
問:會考慮併購其他企業嗎?
答:我說過併購有三不買——「沒有100%持股不買」、「沒有經營管理能力不買」、「產業走下坡的不買」。最近我再加一個條件,就是最多只能買到市值的10%。康控總市值約60億美元,最多只能花6億美元做併購,不然就是蛇吞象。因為全球的併購只有30%成功,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態度要更穩健。
可口可樂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花22億美元併購匯源,對他們是件輕鬆的事。我常常告訴幹部,要以大陸作為「Home Market」,好好經營。我們要把自己的Base(基礎)做大、實力變強,日後才有實力對外併購。如果康控的飲料、方便麵每年可各賺10億美元,以P/E(本益比)25倍計算,總市值就有500億美元,此時再談併購還差不多。
問:對集團未來有何期許跟展望?
答:我把康控在大陸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創業時的軍政時期,那時候是拚效率,我一人決策、一人獨裁;現在是訓政,要導入好的機制,這時要建立好的組織架構跟平台,讓接班團隊有好的發展舞台;我交棒後,康控將進入第三階段的憲政,併購、國際化布局就會陸續展開。
20年前大陸的重量級品牌,現在很多都看不到,這是很大警惕,企業經營不是CEO一個人的事,是團隊的事,隨國際化腳步加快,未來面對全球競爭,決勝關鍵是打系統戰、組織戰。
可口可樂、雀巢的系統100年前就已架好,並與時俱進。有好的系統平台,讓他們每到新市場,都可快速複製經驗、迅速擴充,一般企業很難競爭。康控要和國際集團看齊。現在的組織、系統架構只有30分,我現在的重心是組織改造、建立完善系統平台,要用最短時間搭起這個舞台,企業經營才能長久。
【2008/10/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天津報導】 2008.10.29 03:24 am
康控提供
自稱做的是「乞丐生意」,靠賣方便麵「一塊錢、一塊錢賺」的康師傅控股公司(簡稱康控),不只締造台商在大陸的驚人成就,他的主力產品康師傅方便麵,今年還將創造銷售突破百億包的銷售數字,寫下大陸新一代麵王的方便麵傳奇。
以一包方便麵長度至少10公分,100億包等於從中國大陸最南的曾母暗沙排到漠河拉爾,來回可排超過900趟;若繞台灣的海岸線可繞138圈。康控方便麵驚人的銷售量,使它成為中國大陸新一代方便麵霸主,前八月市占率高達49.3%,離50%的過半僅一步之遙。
從零開始看準時機、做足功課;門外漢變身龍頭…
康控董事長魏應州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100億包在台灣是個天文數字,但在大陸卻是必然趨勢,因為大陸是一個成長市場。魏應州也強調,康控與其捨近求遠、分散資源搞國際化,不如集中心力,好好經營大陸這個「Home Market」,蓄積實力,為長期併購預作準備,並透過優秀的人才、技術、系統、團隊,建立完善平台,讓康控成為能與可口可樂、雀巢等國際大廠平起平坐的食品集團。
魏應州同時暢談對景氣、市場、企業與策略聯盟獨到見解,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康控從方便麵的門外漢,到成為大陸麵王,成功關鍵是什麼?
答:我想除了抓住機會,應該也是抓對口味,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康控進入方便麵市場之際,當時大陸的方便麵有兩個極端:一泡就糊,又沒有料包的本土品牌,一包不到人民幣1元,便宜但不好吃;另一種是透過特殊管道進來的日、韓泡麵,好吃但平均一包至少人民幣4、5元,價格太高。
康控看準消費者想要好吃、價格又公道的方便麵,從此切入,也奠定今日的成就。以第一支品項紅燒牛肉麵為例,推出前的口味調查,就找了1萬多個消費者試吃,最後才確定口味,且定價不到人民幣2元。即使到現在,紅燒牛肉麵還是最暢銷的方便麵品項。
過去康控是方便麵的門外漢,一切從頭來,雖然沒有台灣成功的經驗,卻也不會陷入台灣經驗的迷思,畢竟兩岸口味不同,把台灣口味引進到大陸,消費者未必會接受。還有一個因素是決策迅速。大陸是個多變的市場,當時康控規模小,我們四兄弟是第一代創業者,都親自在前線督軍,遇到情況可立刻反應、下決策。
面面俱到
設備升級、力行「減克重」;消費者、成本都顧到了…
問:全球景氣充滿衰退的風險,康控如何因應?
答:像提高自動化生產的比率,同時從品質、成本各方面提升,讓消費者感覺物超所值。
以方便麵來說,一般機器只能做到自動在碗麵裡放料包,叉子需要人力放;我們已可做到叉子都利用機器自動感應放置。飲料也一樣,近年執行「減克重」計畫,包裝水的瓶子已降到15公克,今年還要再降1公克。由於我們的規模很大,使用瓶子數量龐大,瓶子每減少1公克,就可節省可觀的成本。
問:你曾對未來景氣提出「現金為王(Cash On Hand)」的觀點,似乎預期未來景氣會動盪,因而保守應對,現在對景氣的看法有改變嗎?
答:既然是金融風暴,就需要時間走過去,景氣落底最起碼還要一、二年。現在是通膨,接下來恐怕就會變成通縮,消費市場會變得不熱絡,但原物料價格下跌,企業的利潤率應會好些。大陸過去十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達10%,這是從沒見過的,但還是比較缺乏經驗,例如實施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為優化產業使產業升級,這樣做是對的,但是太快就會造成軟著陸。
策略正確
結盟,只找指標廠;併購,設下「三不」安全閥…
過去幾年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就拚命擴充;現在金融風暴來了,大家為拚訂單殺價競爭,過去可能賺5%,現在可能變成虧3%。
大陸想透過提振內需,保住經濟維持一定的成長,但這要考慮到民族性。大陸的民族性較保守,景氣不好,消費行為就會慢慢改變,內需市場短期會有衝擊,要透過提振內需救經濟,效果恐怕有限。
問:康控與伊藤忠等日系集團的投資幾乎綁在一起,康控最賺錢的飲品事業也讓日方入股50%。為何選擇日資合作,有何成效?
答:方便麵的市場集中在亞洲,其中以日本為領頭羊,合作當然要找日本集團。若只看康控財報,合資的日商每年從康控賺走幾千萬美元,感覺是康控吃虧,但我認為雙方合作是看最後的總分,不能憑單一項目論成敗。
與伊藤忠、朝日等日商合作,他們除了掏錢,也提供資源與技術。這幾年康控獲利每年都以20%、30%速度成長,主要是積極擴充產能,有了日商合作,康控更敢邁開腳步。最近全球股市大跌,康控的股價跌幅相對輕微,這與財務透明、獲利穩健,加上積極與投資人溝通有關,但有了這些國際大廠支持,會讓投資人更有信心。
問:如何看可口可樂買匯源一事,康控會想讓外資併購嗎?
答:可口可樂買匯源,從品牌、通路或是事業規模看,都是正確的策略。碳酸、果汁、茶、水堪稱大陸飲料市場的四大金剛,四項產品就占飲料市場的90%。可口可樂已拿下碳酸這根大樑,日前在果汁市場打敗統一成為第一品牌後,透過吃下匯源,立刻就把統一、康控第二、第三品牌的距離(指市占率)拉大到10%以上。
很多外資對康控有興趣,但我身為執行長(CEO),最重要是幫股東謀取最大福利,現在賣給外資,股東會同意嗎?企業要看未來的發展潛力,若是現在賣,要怎麼訂價才合理,會不會賣太便宜?
問:會考慮併購其他企業嗎?
答:我說過併購有三不買——「沒有100%持股不買」、「沒有經營管理能力不買」、「產業走下坡的不買」。最近我再加一個條件,就是最多只能買到市值的10%。康控總市值約60億美元,最多只能花6億美元做併購,不然就是蛇吞象。因為全球的併購只有30%成功,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態度要更穩健。
可口可樂總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花22億美元併購匯源,對他們是件輕鬆的事。我常常告訴幹部,要以大陸作為「Home Market」,好好經營。我們要把自己的Base(基礎)做大、實力變強,日後才有實力對外併購。如果康控的飲料、方便麵每年可各賺10億美元,以P/E(本益比)25倍計算,總市值就有500億美元,此時再談併購還差不多。
問:對集團未來有何期許跟展望?
答:我把康控在大陸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創業時的軍政時期,那時候是拚效率,我一人決策、一人獨裁;現在是訓政,要導入好的機制,這時要建立好的組織架構跟平台,讓接班團隊有好的發展舞台;我交棒後,康控將進入第三階段的憲政,併購、國際化布局就會陸續展開。
20年前大陸的重量級品牌,現在很多都看不到,這是很大警惕,企業經營不是CEO一個人的事,是團隊的事,隨國際化腳步加快,未來面對全球競爭,決勝關鍵是打系統戰、組織戰。
可口可樂、雀巢的系統100年前就已架好,並與時俱進。有好的系統平台,讓他們每到新市場,都可快速複製經驗、迅速擴充,一般企業很難競爭。康控要和國際集團看齊。現在的組織、系統架構只有30分,我現在的重心是組織改造、建立完善系統平台,要用最短時間搭起這個舞台,企業經營才能長久。
【2008/10/2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工商時報2008-10-25】李秉傑:明年LED景氣 保守看
李秉傑:明年LED景氣 保守看
2008-10-25 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南京報導】
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表示,若明年景氣未能好轉,仍可能面臨供過於求的窘境。不過,明年7吋到10吋低價電腦市場可望倍數成長,以及照明、大尺寸面板背光源、看板需求逐步上揚,將是明年LED產業較重要的成長來源。以下為專訪李秉傑內容紀要:
問:你如何看待明年市場狀況?
答:LED明年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景氣,一個是供需。上周我拜訪兩個客戶,對明年景氣看法不佳,所以目前為止,我傾向保守看待明年景氣。LED目前與消費性電子的連動性最高,景氣展望保守,消費性電子也不容易好,連帶影響對LED的需求。
另一個問題是供需,LED磊晶廠今年大動作擴產,但景氣不佳,需求就上不來,恐延續供過於求的問題。事實上,有某家LED同業之前訂購12台MOCVD磊晶機台,現在擋了7部要求不要交貨,顯示業者心態轉向保守。
問:可是晶電今年擴產幅度不小,有影響下半年價格嗎?
答:晶電今年新增超過20台MOCVD磊晶機台,已在7月份全數進廠。晶電已開始使用部份新產能,因新機台加入,各廠產能利用率不是很平均。第三季價格降幅已到個位數,趨於穩定,第四季還要觀察。
問:各產品明年的成長性如何?
答:晶電營收有6成來自藍綠光LED,35%至40%來自四元紅光LED。今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從48%下降至45%,明年消費性電子出貨量雖能成長,但成長性不夠快速,不能cover價格變化,營收占比反而衰退。
預估明年7吋至10吋低價電腦市場上看3,600萬台,低價電腦目前8成是豐田合成的天下,日亞化也將跨入低價電腦的市場;衛星導航市場有點機會,但數位相框市場則不會太好。
Display(顯示器)包含看板以及10吋以上大尺吋背光源 ,北京奧運淋漓盡致運用LED,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也指定使用LED,明年大陸的看板需求將陸續上來。10吋以上等中大尺寸面板,包括筆記型電腦背光源、監視器以及電視,明年會上來。此外,照明應用明年也會起來,占晶電明年營收比重可望超過10%。
問:大尺寸面板背光、照明需求上來,仍對明年保守看待嗎?
答:採用LED背光的筆記型電腦今年約1,000萬台,明年預估有3,500萬台,一個月也才用掉1億顆,即使明年1億台筆記型電腦全數採用LED背光,每個月也不過用掉4億顆。還是要等液晶電視採用LED,量能才足夠消化LED的產能。
問:液晶電視採用LED的現況如何?
答:SONY及三星積極推動大尺寸背光,去年採用冷陰極燈管CCFL背光的42吋液晶電視終端售價2,999美元,而採用LED背光的液晶電視售價則高達3,999美元。今年某家業者將不惜血本力拱LED TV市場,推出終端售價差距300美元的液晶電視,就製造端而言,二者價差大約僅100美元。
三星對LED液晶電視很積極,今年46吋LED液晶電視將出貨美國,三星是採用藍光加紅綠螢光粉的LED背光。
問:晶電有機會進入三星液晶電視供應鏈體系嗎?
答:如果液晶電視出貨量大,三星現有供應體系恐供不應求,晶電就會有機會。
2008-10-25 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南京報導】
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表示,若明年景氣未能好轉,仍可能面臨供過於求的窘境。不過,明年7吋到10吋低價電腦市場可望倍數成長,以及照明、大尺寸面板背光源、看板需求逐步上揚,將是明年LED產業較重要的成長來源。以下為專訪李秉傑內容紀要:
問:你如何看待明年市場狀況?
答:LED明年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景氣,一個是供需。上周我拜訪兩個客戶,對明年景氣看法不佳,所以目前為止,我傾向保守看待明年景氣。LED目前與消費性電子的連動性最高,景氣展望保守,消費性電子也不容易好,連帶影響對LED的需求。
另一個問題是供需,LED磊晶廠今年大動作擴產,但景氣不佳,需求就上不來,恐延續供過於求的問題。事實上,有某家LED同業之前訂購12台MOCVD磊晶機台,現在擋了7部要求不要交貨,顯示業者心態轉向保守。
問:可是晶電今年擴產幅度不小,有影響下半年價格嗎?
答:晶電今年新增超過20台MOCVD磊晶機台,已在7月份全數進廠。晶電已開始使用部份新產能,因新機台加入,各廠產能利用率不是很平均。第三季價格降幅已到個位數,趨於穩定,第四季還要觀察。
問:各產品明年的成長性如何?
答:晶電營收有6成來自藍綠光LED,35%至40%來自四元紅光LED。今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從48%下降至45%,明年消費性電子出貨量雖能成長,但成長性不夠快速,不能cover價格變化,營收占比反而衰退。
預估明年7吋至10吋低價電腦市場上看3,600萬台,低價電腦目前8成是豐田合成的天下,日亞化也將跨入低價電腦的市場;衛星導航市場有點機會,但數位相框市場則不會太好。
Display(顯示器)包含看板以及10吋以上大尺吋背光源 ,北京奧運淋漓盡致運用LED,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界博覽也指定使用LED,明年大陸的看板需求將陸續上來。10吋以上等中大尺寸面板,包括筆記型電腦背光源、監視器以及電視,明年會上來。此外,照明應用明年也會起來,占晶電明年營收比重可望超過10%。
問:大尺寸面板背光、照明需求上來,仍對明年保守看待嗎?
答:採用LED背光的筆記型電腦今年約1,000萬台,明年預估有3,500萬台,一個月也才用掉1億顆,即使明年1億台筆記型電腦全數採用LED背光,每個月也不過用掉4億顆。還是要等液晶電視採用LED,量能才足夠消化LED的產能。
問:液晶電視採用LED的現況如何?
答:SONY及三星積極推動大尺寸背光,去年採用冷陰極燈管CCFL背光的42吋液晶電視終端售價2,999美元,而採用LED背光的液晶電視售價則高達3,999美元。今年某家業者將不惜血本力拱LED TV市場,推出終端售價差距300美元的液晶電視,就製造端而言,二者價差大約僅100美元。
三星對LED液晶電視很積極,今年46吋LED液晶電視將出貨美國,三星是採用藍光加紅綠螢光粉的LED背光。
問:晶電有機會進入三星液晶電視供應鏈體系嗎?
答:如果液晶電視出貨量大,三星現有供應體系恐供不應求,晶電就會有機會。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008/10/20 經濟日報】瀚宇博焦佑衡專訪摘要
瀚宇博 拚全台PCB五哥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桃園報導】 2008.10.20 03:03 am
瀚宇博德(5469)下半年繳出耀眼成績單,第三季獲利相當於上半年九成,旗下瀚宇博德國際控股董事主席焦佑衡認為,第四季業績表現仍維持高檔,今年可成為全台前五大印刷電路板廠,即使筆記型電腦產業向下修正,明年瀚宇博市占率依舊可以成長,挑戰全球筆電用印刷電路板五成市占率。
瀚宇博董事長焦廷標年事已高,近年已由三子焦佑衡主導瀚宇博、華新科(2492)等被動系統聯盟(PSA)事業群,也兼任瀚宇博轉投資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的瀚宇博國際控股董事主席,PSA近幾年更成為華新集團獲利重要「金雞母」,尤其瀚宇博營運迅速在印刷電路板(PCB)業界竄升,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NB)PCB最大供應商,全球NB大廠幾乎都是客戶。
今年PCB市況不如預期,NB產業景氣也在下半年遭下修,在下半年傳統旺季,PCB同業營運並未像往年明顯上揚,但瀚宇博逆勢大幅成長,9月合併營收刷新歷年單月新高,帶動第三季獲利躍升,稅後純益約3.2億元,幾占上半年獲利的九成,依目前流通在外股本39.74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約1.68元,而焦佑衡對第四季仍樂觀,認為至少有第三季的水準,明年出貨量依舊向上攀升。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瀚宇博主力產品是NB用PCB,也有其它產品,目前產品結構如何?
答:NB用PCB占營收比例達69%,是主力產品,還有網通、機上盒、平面電視、電視遊樂器用PCB,但多在4%至6%之間,在手機、伺服器用PCB也有零星出貨。
上季獲利 幾達上半年水準
問:瀚宇博過去幾年產能躍增,現有廠區、產能如何?
答:主要有桃園縣觀音工業區工廠及大陸江蘇省江陰兩個生產基地,但產能擴充仍以江陰廠為主。台灣目前月產能維持50萬平方呎,江陰廠今年新增了近百萬呎,約510萬平方呎,預計明年仍有60萬呎以上的新產能投入,兩岸可達600萬平方呎。在樹林也有一個舊廠區,目前僅作為後援廠。
問:是否還有即將量產的新產品,應用領域及布局?
答:NB用PCB是瀚宇博的核心,也逐步發展各種輕薄短小的手持式產品PCB,尤其已著手相對複雜的高密度連接(HDI)製程,估計2011年後會大量生產。
問:第三季財務報表概況,對第四季產能布局、營運及市場看法?
答:第三季獲利明顯好轉,獲利可望挑戰整個上半年的獲利水準,但要等到會計師核閱後對外公布;雖然不少NB大廠向下修正出貨目標,但因瀚宇博第三季產能逐步成長並滿載,可在第四季完整發酵,兩岸月產能約560萬平方呎,合併營收仍可略優於第三季5%,當季獲利也能維持第三季的好成績。
瀚宇博受惠旺業來臨及低價筆記型電腦PCB的強勁出貨力道,9月合併營收21.15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預計10月仍有機會再刷新紀錄,第四季單月應該也在21億元上下水準,創歷年單季新高。
瀚宇博9月合併營收月增率達7.6%,較去年同期則成長16.7%;第三季合併營收約60億元,季增率約14%,高於公司原先預估的10%;前九月合併營收已突破16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6%。
NB用PCB 明年將繼續成長
問:PCB重要原物料銅箔、銅箔基板(CCL)今年價格起伏甚大,對第四季或明年銅箔、CCL等原物料價格及市場看法?
答:國際銅價持續下滑,預期第四季銅箔、CCL的價格也會往下調整,有助瀚宇博的成本及毛利率;但銅箔、CCL的價格仍要看國際銅價走勢,我認為明年應該會較今年平均價格明顯下滑,是個好消息。
問:對明年PCB市場、產業供應鏈看法?瀚宇博利基及策略?
答:對PCB廠而言,專注的產品不同,自然會有極大的差異,我認為瀚宇博專注的NB產業前景仍看好,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年。傳統NB未來三年的年成長率維持15%左右,奠定瀚宇博未來三年內的成長良機,尤其超低價NB興起,更可讓瀚宇博加速成長,預估今年能在整體NB產業達到PCB全球市占率45%,明年仍將繼續成長,最高可達50%市占率。
瀚宇博前三季傳統NB用PCB的累計出貨量約4,100萬台,已接近去年的全年出貨量4,180萬台,若加計低價NB用PCB部分,累計前三季的出貨量將高達4,500萬台,已超過去年全年NB用PCB的總出貨量;以今年全年度預估,瀚宇博傳統NB用PCB及低價NB用PCB的出貨量,有機會一舉突破6,200萬台,年增率高達45%。
NB板下半年的出貨成長力道雖較往年低且未如先前樂觀,但仍明顯優於其他的下游應用;未來在大陸嚴格的環保政策下,可有效抑制PCB產能的擴充速度,NB用PCB產能在明年有機會達吃緊的情形,但我們已備好產能,也對瀚宇博營運持正面樂觀的預期。
海外布局 暫以大陸為主
問:瀚宇博大陸以外地區布局現況及未來計畫?
答:對PCB廠而言,接近客戶就是接近訂單,在2010年以前,瀚宇博全球布局仍以大陸地區為主,預計明年就會開始評估江陰以外地區設廠的可能性,2010年後可以成型。
近年越南也逐漸成為設廠焦點,在客戶也有投資計畫,瀚宇博也多次前往評估,但暫時不會考慮,未來仍將視客戶需求作為參考。
【2008/10/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桃園報導】 2008.10.20 03:03 am
瀚宇博德(5469)下半年繳出耀眼成績單,第三季獲利相當於上半年九成,旗下瀚宇博德國際控股董事主席焦佑衡認為,第四季業績表現仍維持高檔,今年可成為全台前五大印刷電路板廠,即使筆記型電腦產業向下修正,明年瀚宇博市占率依舊可以成長,挑戰全球筆電用印刷電路板五成市占率。
瀚宇博董事長焦廷標年事已高,近年已由三子焦佑衡主導瀚宇博、華新科(2492)等被動系統聯盟(PSA)事業群,也兼任瀚宇博轉投資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的瀚宇博國際控股董事主席,PSA近幾年更成為華新集團獲利重要「金雞母」,尤其瀚宇博營運迅速在印刷電路板(PCB)業界竄升,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NB)PCB最大供應商,全球NB大廠幾乎都是客戶。
今年PCB市況不如預期,NB產業景氣也在下半年遭下修,在下半年傳統旺季,PCB同業營運並未像往年明顯上揚,但瀚宇博逆勢大幅成長,9月合併營收刷新歷年單月新高,帶動第三季獲利躍升,稅後純益約3.2億元,幾占上半年獲利的九成,依目前流通在外股本39.74億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約1.68元,而焦佑衡對第四季仍樂觀,認為至少有第三季的水準,明年出貨量依舊向上攀升。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瀚宇博主力產品是NB用PCB,也有其它產品,目前產品結構如何?
答:NB用PCB占營收比例達69%,是主力產品,還有網通、機上盒、平面電視、電視遊樂器用PCB,但多在4%至6%之間,在手機、伺服器用PCB也有零星出貨。
上季獲利 幾達上半年水準
問:瀚宇博過去幾年產能躍增,現有廠區、產能如何?
答:主要有桃園縣觀音工業區工廠及大陸江蘇省江陰兩個生產基地,但產能擴充仍以江陰廠為主。台灣目前月產能維持50萬平方呎,江陰廠今年新增了近百萬呎,約510萬平方呎,預計明年仍有60萬呎以上的新產能投入,兩岸可達600萬平方呎。在樹林也有一個舊廠區,目前僅作為後援廠。
問:是否還有即將量產的新產品,應用領域及布局?
答:NB用PCB是瀚宇博的核心,也逐步發展各種輕薄短小的手持式產品PCB,尤其已著手相對複雜的高密度連接(HDI)製程,估計2011年後會大量生產。
問:第三季財務報表概況,對第四季產能布局、營運及市場看法?
答:第三季獲利明顯好轉,獲利可望挑戰整個上半年的獲利水準,但要等到會計師核閱後對外公布;雖然不少NB大廠向下修正出貨目標,但因瀚宇博第三季產能逐步成長並滿載,可在第四季完整發酵,兩岸月產能約560萬平方呎,合併營收仍可略優於第三季5%,當季獲利也能維持第三季的好成績。
瀚宇博受惠旺業來臨及低價筆記型電腦PCB的強勁出貨力道,9月合併營收21.15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預計10月仍有機會再刷新紀錄,第四季單月應該也在21億元上下水準,創歷年單季新高。
瀚宇博9月合併營收月增率達7.6%,較去年同期則成長16.7%;第三季合併營收約60億元,季增率約14%,高於公司原先預估的10%;前九月合併營收已突破16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6%。
NB用PCB 明年將繼續成長
問:PCB重要原物料銅箔、銅箔基板(CCL)今年價格起伏甚大,對第四季或明年銅箔、CCL等原物料價格及市場看法?
答:國際銅價持續下滑,預期第四季銅箔、CCL的價格也會往下調整,有助瀚宇博的成本及毛利率;但銅箔、CCL的價格仍要看國際銅價走勢,我認為明年應該會較今年平均價格明顯下滑,是個好消息。
問:對明年PCB市場、產業供應鏈看法?瀚宇博利基及策略?
答:對PCB廠而言,專注的產品不同,自然會有極大的差異,我認為瀚宇博專注的NB產業前景仍看好,還是相當不錯的一年。傳統NB未來三年的年成長率維持15%左右,奠定瀚宇博未來三年內的成長良機,尤其超低價NB興起,更可讓瀚宇博加速成長,預估今年能在整體NB產業達到PCB全球市占率45%,明年仍將繼續成長,最高可達50%市占率。
瀚宇博前三季傳統NB用PCB的累計出貨量約4,100萬台,已接近去年的全年出貨量4,180萬台,若加計低價NB用PCB部分,累計前三季的出貨量將高達4,500萬台,已超過去年全年NB用PCB的總出貨量;以今年全年度預估,瀚宇博傳統NB用PCB及低價NB用PCB的出貨量,有機會一舉突破6,200萬台,年增率高達45%。
NB板下半年的出貨成長力道雖較往年低且未如先前樂觀,但仍明顯優於其他的下游應用;未來在大陸嚴格的環保政策下,可有效抑制PCB產能的擴充速度,NB用PCB產能在明年有機會達吃緊的情形,但我們已備好產能,也對瀚宇博營運持正面樂觀的預期。
海外布局 暫以大陸為主
問:瀚宇博大陸以外地區布局現況及未來計畫?
答:對PCB廠而言,接近客戶就是接近訂單,在2010年以前,瀚宇博全球布局仍以大陸地區為主,預計明年就會開始評估江陰以外地區設廠的可能性,2010年後可以成型。
近年越南也逐漸成為設廠焦點,在客戶也有投資計畫,瀚宇博也多次前往評估,但暫時不會考慮,未來仍將視客戶需求作為參考。
【2008/10/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2008/10/06 經濟日報】聚鼎總經理朱復華專訪紀要
聚鼎 三大引擎衝業績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06 02:10 am
聚鼎(6224)受惠於個人電腦(PC)通用串列埠(USB)的port(埠)數量增加,使用正溫度係數熱敏電阻(PPTC)的顆數提升,加上打入美商和韓商手機供應鏈,帶動PPTC出貨量走高,第三季營收逐月走高,呈月月創新高態勢,第三季合併營收逾2.8億元,較第二季顯著成長約22%。
聚鼎總經理朱復華表示,為擴增產品線、分散客群,並為明年的經濟景氣變化預作準備,聚鼎陸續開發新產品,包括逐漸導入無鹵素生產,並切入發光二極體(LED)散熱基板及OVP(過電壓保護元件),將成為未來業績成長主要動力。以下是朱復華專訪紀要:
問:今年上半年聚鼎營收成長不錯,合併毛利率仍有四成以上的好成績,對聚鼎今年全年表現的看法如何?
答:今年很幸運,許多耕耘已久的策略和產品終於產生效益。雖然這幾年主機板市場不再成長,但USB port設計愈來愈多,而且都會使用到PPTC這個元件,因此今年前三季業績能夠穩定成長。
目前看來,第四季業績表現略微不如預期,將逐漸走緩,大約回到第二季左右的水準;加上新購廠房將於11月啟用,舊廠房將遷至新廠,必須認列資產減損,會影響第四季的獲利表現;但全年仍可達到內部原訂目標的九成以上。
布局新品 因應景氣寒冬
問:市場普遍預期景氣即將過冬,聚鼎對明年市場的看法與因應方式為何?
答:明年市場需求並不明朗,必須觀察北美市場何時穩定而定。預期明年上半年會是台廠的庫存調整期,將以消化庫存為主,下半年才會有表現機會。
為因應市場改變,客戶群和產業別的分散很重要,必須廣度夠,才能減輕衝擊,這也是聚鼎正在做的事,早已著手布局新產品。
PPTC本業成長趨勢也會持續,除了PC的USB port增加外,USB的應用亦正擴張中,包括手機、PDA(個人數位助理)等產品都會附加USB,所以即使PC市場已到成長飽合期,USB還在成長。
雖然市場預期明年筆記型電腦(NB)將與主機板形成「黃金交叉」,NB市場將超越主機板,惟以全球經濟景氣來看,桌上型電腦(DT)的價格還是低於NB,因此「黃金交叉」情況很可能會延後發生,支撐主機板與PPTC需求。
我們已經成功開發出0603尺寸的PPTC,是全球第一家,正透過國際策略合作夥伴littelfuse推廣中,並獲類似MP3產品採用,初期數量仍不明顯,但很有機會。
問:PPTC很重要的應用為手機電池,聚鼎布局手機電池市場進度如何?
答:這幾年,NB與手機帶動電池的成長力道,只要手機更新規格,電池往往跟著改變,而PPTC是電池重要元件,手機電池當然是很重要的市場。
考量國際大廠手機電池規格掌握在日、韓手中,聚鼎正調整策略,改由littelfuse代為推廣,目前PPTC-SLD產品已陸續獲得美商摩托羅拉、韓商三星及美商蘋果等廠承認,明年將續推出新產品。
現在聚鼎在手機電池市場的市占率近10%,若加計littelfuse,則超過12%,龍頭廠TYCO占有八成。明年我們會以亞洲市場為重點,努力將市占率提高至10%到15%;而且這部分的產品單價高,對營收成長幫助將很顯著。
持續擴產 致力精簡流程
問:明年聚鼎的業績成長動力為何?來自哪幾個部分?
答:聚鼎明年成長力道,會來自LED散熱基板及OVP兩項新產品,以及全面導入無鹵素生產等三大方向。
在LED散熱基板方面,聚鼎目前主攻輔助照明,因為客戶不斷有新案推出,訂單仍相當活躍,營收雖然暫時不大,但穩定累積中,將是繼續耕耘的領域。整個LED產業的成長,必須視LED磊晶價格是否貼近市場的接受度,日商日亞(NICHIA)的降價動作是關鍵;我認為第一個觀察指標是一、兩年後液晶電視(LCD TV)背光源市場。
OVP也是明年另一項重點,這部分littelfuse已有很重要的產品線,所以我們將開發具互補性的產品,現在正在試產和送樣中,月產能約百萬顆。OVP初期目標市場以機上盒(STB)、HDMI影像傳輸接頭等為主,手機市場暫時還不是重點。
第三個成長力道來自全面導入無鹵素製程,目前正小量導入中,預定明年將全面改為無鹵素生產。我認為,在歐盟RoHS指令實施後,所有產品都要符合規範,才能銷往歐州市場,將帶動強勁需求,產品單價亦會相對提升。
問:聚鼎是否持續擴產?
答:即使外界對明年市場需求看法悲觀,但聚鼎每年都在擴充SMD線,保持15%至20%的擴充幅度,加上新產品持續推出,明年擴產計畫和資本支出維持不變;最快明年下半年,還會完成第二條散熱基板生產線。明年的市場令人擔憂,而且被動元件產業並不具產業主導力,因此我們仍會聚焦獲利,由精簡流程等降低成本方式,保持穩健獲利表現。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08.10.06 02:10 am
聚鼎(6224)受惠於個人電腦(PC)通用串列埠(USB)的port(埠)數量增加,使用正溫度係數熱敏電阻(PPTC)的顆數提升,加上打入美商和韓商手機供應鏈,帶動PPTC出貨量走高,第三季營收逐月走高,呈月月創新高態勢,第三季合併營收逾2.8億元,較第二季顯著成長約22%。
聚鼎總經理朱復華表示,為擴增產品線、分散客群,並為明年的經濟景氣變化預作準備,聚鼎陸續開發新產品,包括逐漸導入無鹵素生產,並切入發光二極體(LED)散熱基板及OVP(過電壓保護元件),將成為未來業績成長主要動力。以下是朱復華專訪紀要:
問:今年上半年聚鼎營收成長不錯,合併毛利率仍有四成以上的好成績,對聚鼎今年全年表現的看法如何?
答:今年很幸運,許多耕耘已久的策略和產品終於產生效益。雖然這幾年主機板市場不再成長,但USB port設計愈來愈多,而且都會使用到PPTC這個元件,因此今年前三季業績能夠穩定成長。
目前看來,第四季業績表現略微不如預期,將逐漸走緩,大約回到第二季左右的水準;加上新購廠房將於11月啟用,舊廠房將遷至新廠,必須認列資產減損,會影響第四季的獲利表現;但全年仍可達到內部原訂目標的九成以上。
布局新品 因應景氣寒冬
問:市場普遍預期景氣即將過冬,聚鼎對明年市場的看法與因應方式為何?
答:明年市場需求並不明朗,必須觀察北美市場何時穩定而定。預期明年上半年會是台廠的庫存調整期,將以消化庫存為主,下半年才會有表現機會。
為因應市場改變,客戶群和產業別的分散很重要,必須廣度夠,才能減輕衝擊,這也是聚鼎正在做的事,早已著手布局新產品。
PPTC本業成長趨勢也會持續,除了PC的USB port增加外,USB的應用亦正擴張中,包括手機、PDA(個人數位助理)等產品都會附加USB,所以即使PC市場已到成長飽合期,USB還在成長。
雖然市場預期明年筆記型電腦(NB)將與主機板形成「黃金交叉」,NB市場將超越主機板,惟以全球經濟景氣來看,桌上型電腦(DT)的價格還是低於NB,因此「黃金交叉」情況很可能會延後發生,支撐主機板與PPTC需求。
我們已經成功開發出0603尺寸的PPTC,是全球第一家,正透過國際策略合作夥伴littelfuse推廣中,並獲類似MP3產品採用,初期數量仍不明顯,但很有機會。
問:PPTC很重要的應用為手機電池,聚鼎布局手機電池市場進度如何?
答:這幾年,NB與手機帶動電池的成長力道,只要手機更新規格,電池往往跟著改變,而PPTC是電池重要元件,手機電池當然是很重要的市場。
考量國際大廠手機電池規格掌握在日、韓手中,聚鼎正調整策略,改由littelfuse代為推廣,目前PPTC-SLD產品已陸續獲得美商摩托羅拉、韓商三星及美商蘋果等廠承認,明年將續推出新產品。
現在聚鼎在手機電池市場的市占率近10%,若加計littelfuse,則超過12%,龍頭廠TYCO占有八成。明年我們會以亞洲市場為重點,努力將市占率提高至10%到15%;而且這部分的產品單價高,對營收成長幫助將很顯著。
持續擴產 致力精簡流程
問:明年聚鼎的業績成長動力為何?來自哪幾個部分?
答:聚鼎明年成長力道,會來自LED散熱基板及OVP兩項新產品,以及全面導入無鹵素生產等三大方向。
在LED散熱基板方面,聚鼎目前主攻輔助照明,因為客戶不斷有新案推出,訂單仍相當活躍,營收雖然暫時不大,但穩定累積中,將是繼續耕耘的領域。整個LED產業的成長,必須視LED磊晶價格是否貼近市場的接受度,日商日亞(NICHIA)的降價動作是關鍵;我認為第一個觀察指標是一、兩年後液晶電視(LCD TV)背光源市場。
OVP也是明年另一項重點,這部分littelfuse已有很重要的產品線,所以我們將開發具互補性的產品,現在正在試產和送樣中,月產能約百萬顆。OVP初期目標市場以機上盒(STB)、HDMI影像傳輸接頭等為主,手機市場暫時還不是重點。
第三個成長力道來自全面導入無鹵素製程,目前正小量導入中,預定明年將全面改為無鹵素生產。我認為,在歐盟RoHS指令實施後,所有產品都要符合規範,才能銷往歐州市場,將帶動強勁需求,產品單價亦會相對提升。
問:聚鼎是否持續擴產?
答:即使外界對明年市場需求看法悲觀,但聚鼎每年都在擴充SMD線,保持15%至20%的擴充幅度,加上新產品持續推出,明年擴產計畫和資本支出維持不變;最快明年下半年,還會完成第二條散熱基板生產線。明年的市場令人擔憂,而且被動元件產業並不具產業主導力,因此我們仍會聚焦獲利,由精簡流程等降低成本方式,保持穩健獲利表現。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2008/08/25 經濟日報】東陽(1319)集團總裁吳永茂訪談紀要
東陽 獲利可望逆勢增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8.08.25 10:45 am
全球車市不振,但東陽(1319)集團總裁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已具有競爭力,只要匯率、原料維持穩定,東陽今年甚至可能有超越去年的水準,而集團中的台灣開億(1523)今年可望大幅超越去年,逐漸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全球OEM布局已經完整,在OEM開始獲利後,東陽今年將全力開發大陸售後維修市場(AM)市場,這將為東陽集團業績表現帶來新的爆發能量。東陽上周五下跌0.55元,以21.5元作收,以下是訪談紀要。
南京為中心 攻占大陸
問:東陽集團受新車市場衰退影響,是否營收也受到衝擊?
答:因為全球整體經濟發展停滯的關係,車市表現不好,OEM的市場普遍不振,全球車市只有俄羅斯有30%的成長、中國有17%的成長。這兩個成長的市場中,我們不可能去俄羅斯投資設廠、就算要去也是要跟著大陸的車廠一起去,那麼可以發展OEM的最後一個市場就是中國大陸了。
比起以前的市場發展,15%左右已經是一個配合經濟發展的正常局面,有長期穩定的發展基礎,如今我們在大陸的OEM投資業務已經獲利了,東陽至此,全球的布局已經完整,今年起東陽將全力發展AM市場。
問:東陽目前大陸布局情形如何?未來的計畫?
答:我們在大陸有模具廠、塗料廠、和塑膠、鈑金部品廠,塑膠製品有哈爾濱哈飛東陽、長春富奧東陽、蕪湖幼獅東陽、福州東陽、重慶大江渝陽、重慶大江東陽、南京開陽、武漢翔星等,接下來還有南京東陽交通器材專門投入AM(售後維修的副廠零件)市場。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東陽在大陸OEM市場的規模已臻完整,東陽自1994年投資大陸市場以來,已擁有14個廠,與大陸前幾大車廠都有相當密切的合作關係,接下來就是要發展AM市場了。
東陽在南京的AM計畫已經啟動,土地已經簽了約,在南京有245畝的基地上開始進行,初期預計有七、八十種產品,東陽已經作好準備,要以南京為中心打全大陸的市場 。
不同於OEM業務必須和車廠有密切的配合、同步開發新的產品,最好緊鄰著組車廠,AM市場不必受這些條件限制,只要產品具有競爭力,交通條件良好,就可以運輸到各地。就像東陽在台南的總廠產出的產品可以送到全球市場,南京算起來是在大陸大部份地區的中心點,在南京生產AM產品,涵蓋的範圍相當大,除了青藏、新疆以外,交通運輸都相當方便。
事實上,AM市場的規模更大、獲利空間更大,但考驗也更多。要達到經濟規模,必須備妥更多的模具、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及更齊全的行銷通路才能成功。而「更多的模具」同時考驗技術與資金,所幸東陽集團已經作好準備。
未來不只是東陽的塑件、集團旗下的台灣開億的鐵件也將是東陽開發大陸AM市場的陣容之一,因為AM市場原本就是東陽集團的強項,過去在大陸也已經陸續的投入,在新產品的開發、成本的控制、通路的發展都已經有很好的基礎,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問:為什麼東陽進到大陸市場這麼久才開始發展AM市場?
答:AM 市場其實有相當高的進入障礙。必須備有足夠的產品種類才能滿足顧客需求,開發一副模具成本大約要花500萬到600萬元,一副模具開發時間約六個月,所以門檻相當高。東陽去年開始中國大陸的AM市場布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國際車型讓東陽可以利用現有的模具來滿足中國大陸AM市場的需求。
開億 持續開發新產品
問:除了東陽以外,台灣開億也做好準備了嗎?
答:台灣開億的產品種類齊全,投入模具的開發也相當可觀,畢竟有東陽塑件的銷售通路配合,台灣開億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只要產品開發出來,不必擔心銷售通路的問題。
近期以來開億將以往委託其他廠商代工的產品比重減少,增加產能、提高自製率,尤其是通過CAPA的認證,使台灣開億的銷售表現更突出,今年開億的營收與獲利表現都有很突出的表現。
在目前這種不景氣的局勢下,開億還可以持續投資模具、開發新產品,繼續維持這種表現將會和對手的差距愈拉愈遠,這也將有助於未來的競爭地位。
汽車零配件的經營有沒有實力最重要,實力夠了、市占率就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這種局勢其實也是資源重整的時代,我們持續成長,比起陷於停滯的廠商,就可以加速拉開距離,這樣下去、不只是東陽就連開億的優勢也起來了。
問:今年東陽集團的營收表現是否會隨車市而衰退?
答:我並不這樣認為,其實今年東陽集團的表現不錯,主要是原料、匯率價格變動造成對獲利的影響,但是只要原料、匯率穩定,大約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價格就可以追上來,只要相關的條件維持穩定,到年底時東陽維持去年的水準應不成問題,甚至還有機會可以較去年成長,但前提是這些相關條件穩定,如果一直變動,那就會有些影響。
另外開億的表現更好,因為提高自製率、增加新產品,今年前七月的營收36.08億元比去年31.54億元好,稅前盈餘1.5億元也比去年的8,700萬元超出許多,開億今年的表現一定會比去年好的。
【2008/08/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8.08.25 10:45 am
全球車市不振,但東陽(1319)集團總裁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已具有競爭力,只要匯率、原料維持穩定,東陽今年甚至可能有超越去年的水準,而集團中的台灣開億(1523)今年可望大幅超越去年,逐漸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吳永茂強調,東陽集團全球OEM布局已經完整,在OEM開始獲利後,東陽今年將全力開發大陸售後維修市場(AM)市場,這將為東陽集團業績表現帶來新的爆發能量。東陽上周五下跌0.55元,以21.5元作收,以下是訪談紀要。
南京為中心 攻占大陸
問:東陽集團受新車市場衰退影響,是否營收也受到衝擊?
答:因為全球整體經濟發展停滯的關係,車市表現不好,OEM的市場普遍不振,全球車市只有俄羅斯有30%的成長、中國有17%的成長。這兩個成長的市場中,我們不可能去俄羅斯投資設廠、就算要去也是要跟著大陸的車廠一起去,那麼可以發展OEM的最後一個市場就是中國大陸了。
比起以前的市場發展,15%左右已經是一個配合經濟發展的正常局面,有長期穩定的發展基礎,如今我們在大陸的OEM投資業務已經獲利了,東陽至此,全球的布局已經完整,今年起東陽將全力發展AM市場。
問:東陽目前大陸布局情形如何?未來的計畫?
答:我們在大陸有模具廠、塗料廠、和塑膠、鈑金部品廠,塑膠製品有哈爾濱哈飛東陽、長春富奧東陽、蕪湖幼獅東陽、福州東陽、重慶大江渝陽、重慶大江東陽、南京開陽、武漢翔星等,接下來還有南京東陽交通器材專門投入AM(售後維修的副廠零件)市場。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東陽在大陸OEM市場的規模已臻完整,東陽自1994年投資大陸市場以來,已擁有14個廠,與大陸前幾大車廠都有相當密切的合作關係,接下來就是要發展AM市場了。
東陽在南京的AM計畫已經啟動,土地已經簽了約,在南京有245畝的基地上開始進行,初期預計有七、八十種產品,東陽已經作好準備,要以南京為中心打全大陸的市場 。
不同於OEM業務必須和車廠有密切的配合、同步開發新的產品,最好緊鄰著組車廠,AM市場不必受這些條件限制,只要產品具有競爭力,交通條件良好,就可以運輸到各地。就像東陽在台南的總廠產出的產品可以送到全球市場,南京算起來是在大陸大部份地區的中心點,在南京生產AM產品,涵蓋的範圍相當大,除了青藏、新疆以外,交通運輸都相當方便。
事實上,AM市場的規模更大、獲利空間更大,但考驗也更多。要達到經濟規模,必須備妥更多的模具、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及更齊全的行銷通路才能成功。而「更多的模具」同時考驗技術與資金,所幸東陽集團已經作好準備。
未來不只是東陽的塑件、集團旗下的台灣開億的鐵件也將是東陽開發大陸AM市場的陣容之一,因為AM市場原本就是東陽集團的強項,過去在大陸也已經陸續的投入,在新產品的開發、成本的控制、通路的發展都已經有很好的基礎,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問:為什麼東陽進到大陸市場這麼久才開始發展AM市場?
答:AM 市場其實有相當高的進入障礙。必須備有足夠的產品種類才能滿足顧客需求,開發一副模具成本大約要花500萬到600萬元,一副模具開發時間約六個月,所以門檻相當高。東陽去年開始中國大陸的AM市場布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國際車型讓東陽可以利用現有的模具來滿足中國大陸AM市場的需求。
開億 持續開發新產品
問:除了東陽以外,台灣開億也做好準備了嗎?
答:台灣開億的產品種類齊全,投入模具的開發也相當可觀,畢竟有東陽塑件的銷售通路配合,台灣開億有很好的發展條件,只要產品開發出來,不必擔心銷售通路的問題。
近期以來開億將以往委託其他廠商代工的產品比重減少,增加產能、提高自製率,尤其是通過CAPA的認證,使台灣開億的銷售表現更突出,今年開億的營收與獲利表現都有很突出的表現。
在目前這種不景氣的局勢下,開億還可以持續投資模具、開發新產品,繼續維持這種表現將會和對手的差距愈拉愈遠,這也將有助於未來的競爭地位。
汽車零配件的經營有沒有實力最重要,實力夠了、市占率就可以大幅提高。目前這種局勢其實也是資源重整的時代,我們持續成長,比起陷於停滯的廠商,就可以加速拉開距離,這樣下去、不只是東陽就連開億的優勢也起來了。
問:今年東陽集團的營收表現是否會隨車市而衰退?
答:我並不這樣認為,其實今年東陽集團的表現不錯,主要是原料、匯率價格變動造成對獲利的影響,但是只要原料、匯率穩定,大約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價格就可以追上來,只要相關的條件維持穩定,到年底時東陽維持去年的水準應不成問題,甚至還有機會可以較去年成長,但前提是這些相關條件穩定,如果一直變動,那就會有些影響。
另外開億的表現更好,因為提高自製率、增加新產品,今年前七月的營收36.08億元比去年31.54億元好,稅前盈餘1.5億元也比去年的8,700萬元超出許多,開億今年的表現一定會比去年好的。
【2008/08/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2008/08/11 經濟日報】晶技總經理林萬興採訪紀要
晶技 拚全球石英元件五哥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8.08.11 02:28 am
台灣晶技(3042)總經理林萬興表示,晶技將進入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之林,未來要繼續挑戰日系大廠地位,但也不會因特別追求前幾名而迷失自我目標,還是會以獲利成長為主要目標。
跨手機領域 今年將占營收20%
晶技今年通訊產品營收比重可望較往年提高到46%,布局多年的車用電子領域也可望在今、明年倍數成長,未來要持續朝向「小型化」、「精密化」、「高頻化」趨勢進步,由於上、下半年比重估約42:58,今年合併營收有機會跨越80億元大關。以下為林萬興採訪紀要:
問:晶技布局手機領域多年,目前成果如何?
答:這幾年來,我們一直積極希望打入手機領域,預計三年目標要達到營收比重的20%,去年手機加上藍牙耳機的營收比重約9%,今年預估可以達到18%,已經很接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
在客戶群方面,全球前三大品牌都已是晶技重要客戶,在大陸貼牌市場裡,晶技也和兩大主要晶片供應商搭配;此外,晶技也有產品配合高階智慧型手機,都是第三季的成長動力。
晶技去年和美系、歐系手機大廠合作,今年也和韓系手機廠合作,但毛利率不見得很好,未來希望營收比重控制在15%至20%水準,以分散產業別來分散風險。雖然毛利率不是很好,但大客戶一定要做,因為具指標意義,同時可以透過控制營收比重來調整。
問:應該仍有部分手機使用較高毛利的產品吧?
答:我們下半年小型化的2016產品產能大開,體積不到一顆米粒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導入2016產品的不只有一個客戶的一個產品,應用在手機及消費性產品上,單月產量從300萬顆、400萬顆向上衝,今年甚至有機會上看500萬顆。
從整體通訊產業來看,包括手機、網通、藍牙產品等,去年晶技通訊營收比重大約39%,預估今年可以成長到46%。
問:大陸手機市場第二季受到掃蕩黑手機影響而下滑,第三季景氣如何?
答:第三季在大陸內銷市場,是奧運旺季;在外銷市場,則是暑假旺季。客戶從市場需求判斷,告訴我們要「準備」。
問:晶技在汽車產業也布局一段時間,目前情況如何?
答:去年營收比重仍然很低,大概只有0.2%,估計今年可以超過1%,明年目標是3%。
車用其實是很有潛力的市場,未來也會追求模組化,因為一款車種生命周期至少五年、設計周期也長,所以從布局到實際看到營收,往往也需要很久的時間。
車用模組化 明年起挹注營收
以前一台汽車大概只會用到20顆石英元件,現在大概要用30至40顆,偵測器也納入必備配備,所以使用量會增加。晶技已經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符合車廠的需求,也有產品送認證一、二年時間,將搭配明年新車種上市,所以明年就會看到較大的營收挹注。
問:在晶技產品藍圖上,明年要推出MEMS微機電產品,現在進度如何?
答:現在已有不少業者導入MEMS微機電製程,不過現在MEMS製造的產品價格高,暫時影響還不大。在石英晶體方面,並不容易被MEMS製程取代,但TCXO(溫度補償型振盪器)產品因為本來就有IC,所以比較容易被取代,晶技已經有一組人布局、密切觀察。
基於安全規範的考量,未來MEMS製程應該在車用市場有較大發揮空間,現在不僅只有一組研發人員負責MEMS振盪器(MEMS Oscillators),也已在洽談專利授權的相關事項。
問:除了先前提到的2016產品是「小型化」趨勢外,未來石英元件產業的技術趨勢還有哪些?
答:未來是小型化、精密化和高頻化的時代。高頻化產品包括TCXO、表面濾波器(SAW Filter)等,將廣泛應用在GPS、3G、光纖網路等通訊領域中,因為牽涉到通訊效果,技術難度較高,毛利率自然也比較好。
舉例來說,晶技出貨給光通訊局端設備、高階硬碟、伺服器裡的高頻石英元件,不僅要符合低雜訊的要求,一顆單價往往高達3至5美元,毛利率高達50%至60%的水準,這類高頻產品過去一個月產能才10萬顆,現在訂單約有40萬至50萬顆,年底前就有機會超過100萬顆。
從營收比重角度來看,高頻化產品去年營收比重僅3.9%,今年預估可達6.6%,小型化產品(3225、2520和2016產品)則可從去年的24%提升到36%,這也是晶技毛利率的貢獻主力。
問:晶技客戶分為國際大廠、EMS和IC設計公司等三類,EMS以供貨給鴻海為主,是否還有其他新的斬獲?
答:全球主要EMS大廠除了鴻海外,都是歐美大廠,以往對台採購保守,但是現在已經在慢慢增加金額,晶技目前已經打入三家新的EMS客戶,未來還要再加強廣度和深度。
問:去年第四季晶技毛利率高達30.1%,但今年第一季只有26.8%,今年預期走勢如何?
答:第一季美元對新台幣從32元急貶至30元,原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再加上當時多是舊產品、例行的季節價格調降等因素,都讓毛利率受到影響,但第二季已經往上爬,估計全年可以在26%至28%的水準間,因為匯率條件與去年底畢竟差太多,所以要回到30%以上的水準也不容易。
問:晶技過去兩年的營收與獲利成長皆不錯,未來目標是什麼?
答:晶技希望成為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去年全球市占率大約5.4%,排名第六,第五名Vectron的市占率約5.8%,所以今年很有機會達到目標,前四大都是日本公司。
但是,營收成長率和市占率並不是最重要的,晶技不能為了要追求營收前幾名而迷失掉,獲利水準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月會將費用率、獲利率等各項指標等,和日本前四大競爭對手、國內同業比較。我們要優於日本同業,但也要小心後者追兵。
【2008/08/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8.08.11 02:28 am
台灣晶技(3042)總經理林萬興表示,晶技將進入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之林,未來要繼續挑戰日系大廠地位,但也不會因特別追求前幾名而迷失自我目標,還是會以獲利成長為主要目標。
跨手機領域 今年將占營收20%
晶技今年通訊產品營收比重可望較往年提高到46%,布局多年的車用電子領域也可望在今、明年倍數成長,未來要持續朝向「小型化」、「精密化」、「高頻化」趨勢進步,由於上、下半年比重估約42:58,今年合併營收有機會跨越80億元大關。以下為林萬興採訪紀要:
問:晶技布局手機領域多年,目前成果如何?
答:這幾年來,我們一直積極希望打入手機領域,預計三年目標要達到營收比重的20%,去年手機加上藍牙耳機的營收比重約9%,今年預估可以達到18%,已經很接近一開始設定的目標。
在客戶群方面,全球前三大品牌都已是晶技重要客戶,在大陸貼牌市場裡,晶技也和兩大主要晶片供應商搭配;此外,晶技也有產品配合高階智慧型手機,都是第三季的成長動力。
晶技去年和美系、歐系手機大廠合作,今年也和韓系手機廠合作,但毛利率不見得很好,未來希望營收比重控制在15%至20%水準,以分散產業別來分散風險。雖然毛利率不是很好,但大客戶一定要做,因為具指標意義,同時可以透過控制營收比重來調整。
問:應該仍有部分手機使用較高毛利的產品吧?
答:我們下半年小型化的2016產品產能大開,體積不到一顆米粒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導入2016產品的不只有一個客戶的一個產品,應用在手機及消費性產品上,單月產量從300萬顆、400萬顆向上衝,今年甚至有機會上看500萬顆。
從整體通訊產業來看,包括手機、網通、藍牙產品等,去年晶技通訊營收比重大約39%,預估今年可以成長到46%。
問:大陸手機市場第二季受到掃蕩黑手機影響而下滑,第三季景氣如何?
答:第三季在大陸內銷市場,是奧運旺季;在外銷市場,則是暑假旺季。客戶從市場需求判斷,告訴我們要「準備」。
問:晶技在汽車產業也布局一段時間,目前情況如何?
答:去年營收比重仍然很低,大概只有0.2%,估計今年可以超過1%,明年目標是3%。
車用其實是很有潛力的市場,未來也會追求模組化,因為一款車種生命周期至少五年、設計周期也長,所以從布局到實際看到營收,往往也需要很久的時間。
車用模組化 明年起挹注營收
以前一台汽車大概只會用到20顆石英元件,現在大概要用30至40顆,偵測器也納入必備配備,所以使用量會增加。晶技已經導入全面品質管理,符合車廠的需求,也有產品送認證一、二年時間,將搭配明年新車種上市,所以明年就會看到較大的營收挹注。
問:在晶技產品藍圖上,明年要推出MEMS微機電產品,現在進度如何?
答:現在已有不少業者導入MEMS微機電製程,不過現在MEMS製造的產品價格高,暫時影響還不大。在石英晶體方面,並不容易被MEMS製程取代,但TCXO(溫度補償型振盪器)產品因為本來就有IC,所以比較容易被取代,晶技已經有一組人布局、密切觀察。
基於安全規範的考量,未來MEMS製程應該在車用市場有較大發揮空間,現在不僅只有一組研發人員負責MEMS振盪器(MEMS Oscillators),也已在洽談專利授權的相關事項。
問:除了先前提到的2016產品是「小型化」趨勢外,未來石英元件產業的技術趨勢還有哪些?
答:未來是小型化、精密化和高頻化的時代。高頻化產品包括TCXO、表面濾波器(SAW Filter)等,將廣泛應用在GPS、3G、光纖網路等通訊領域中,因為牽涉到通訊效果,技術難度較高,毛利率自然也比較好。
舉例來說,晶技出貨給光通訊局端設備、高階硬碟、伺服器裡的高頻石英元件,不僅要符合低雜訊的要求,一顆單價往往高達3至5美元,毛利率高達50%至60%的水準,這類高頻產品過去一個月產能才10萬顆,現在訂單約有40萬至50萬顆,年底前就有機會超過100萬顆。
從營收比重角度來看,高頻化產品去年營收比重僅3.9%,今年預估可達6.6%,小型化產品(3225、2520和2016產品)則可從去年的24%提升到36%,這也是晶技毛利率的貢獻主力。
問:晶技客戶分為國際大廠、EMS和IC設計公司等三類,EMS以供貨給鴻海為主,是否還有其他新的斬獲?
答:全球主要EMS大廠除了鴻海外,都是歐美大廠,以往對台採購保守,但是現在已經在慢慢增加金額,晶技目前已經打入三家新的EMS客戶,未來還要再加強廣度和深度。
問:去年第四季晶技毛利率高達30.1%,但今年第一季只有26.8%,今年預期走勢如何?
答:第一季美元對新台幣從32元急貶至30元,原料和人力成本上升,再加上當時多是舊產品、例行的季節價格調降等因素,都讓毛利率受到影響,但第二季已經往上爬,估計全年可以在26%至28%的水準間,因為匯率條件與去年底畢竟差太多,所以要回到30%以上的水準也不容易。
問:晶技過去兩年的營收與獲利成長皆不錯,未來目標是什麼?
答:晶技希望成為全球前五大石英元件廠,去年全球市占率大約5.4%,排名第六,第五名Vectron的市占率約5.8%,所以今年很有機會達到目標,前四大都是日本公司。
但是,營收成長率和市占率並不是最重要的,晶技不能為了要追求營收前幾名而迷失掉,獲利水準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月會將費用率、獲利率等各項指標等,和日本前四大競爭對手、國內同業比較。我們要優於日本同業,但也要小心後者追兵。
【2008/08/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2008/08/04 經濟日報】飛捷科技(6206)董事長林大成專訪紀要
飛捷奮起 年營收衝30億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8.08.04 02:55 am
飛捷科技(6206)董事長林大成表示,在美國市場觸控端點銷售系統(POS)訂單回溫,加上歐系地區系統整合廠商(SI)提貨穩定的情況下,下半年營運將逐漸增溫,全年營收挑戰30億元大關。
飛捷主要從事觸控端點銷售服務系統(Point of Service;簡稱POS)以及多媒體資訊導覽機(KIOSK)的製造生產,應用範圍方面,POS系統至今已經發展至第四代,前兩代為傳統收銀機種(ECR),僅具有簡單計算與印製發票的功能。
第三代為PC-Based系統,除了印製發票之外,亦可進行資料傳輸與運算功能,第四代為觸碰式螢幕機種,亦即POS系統,第三、四代目前多運用於超市、賣場、連鎖店中。
KIOSK則包含資訊導覽、多媒體廣告、自動售票、相片沖洗等的工業電腦生產、銷售廠商,就產品營收比重分布而言,仍是以POS為主要生產產品,估計約占營收比重達七成,KIOSK佔兩成,PANEL PC占將近10%。
林大成指出,第三季由於北美大客戶NCR遞延訂單已陸續出貨,歐洲地區雖然適逢長假,但在供應商呈現輪休狀態,目前出貨仍正常,預估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成長兩成以上,朝去年同期7.19億元靠攏。以下是林大成專訪紀要。
分散策略 客戶遍布各產業
問:飛捷科技的客戶群分布與營收比重為何?
答:飛捷主要銷售的客戶群可以分為三大類,包括企業專案、系統整合通路以及OEM與ODM,OEM與ODM主要客戶包括IBM、NCR、Radiant等,以NCR為主,企業專案客戶則遍布於國內外各產業,由於飛捷採分散客源的策略,故前20大客戶占營收的比重皆低於一成。
至於飛捷產品的外銷區域營收比重部分,目前歐洲、美洲以及亞洲,分別各占32%、38%以及18%。在毛利率方面,POS約33%至40%,KIOSK約31%至35%,若以銷售類別來看,專案毛利率最高達35%,ODM以及通路部分則為25%至30%。
問:飛捷科技營運成長的動能主要來看那些領域?
答:飛捷近年來主要的成長動能,包括有幾點重點,首先是POS系統的換機需求,由於POS系統的整體效能大幅優於傳統的機種,有助於一般業者提升管理效率,可以預期換機潮將會延續進行。
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ilivan調查,歐美地區POS系統的年成長率約為15%,高於全球年成長率約10%,目前主要為歐洲、美國、日本等新進國家進行換機,未來預期也將延伸至新興國家,故預期POS換機潮將可一路延伸至2009年。
再者,則是客戶關係良好,飛捷深耕POS系統已久,專業製造技術已於國際市場建立一定知名度,與既有客戶關係良好,目前在歐洲通路商及美、日ODM客戶都有固定下單的基本收入。
飛捷並積極朝向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等大中華新興潛力地區發展,除了與當地系統整合廠商合作、進行策略盟之外,飛捷也自行設置產品的通路據點,朝向不同運用領域的POS系統整合商邁進。
問:飛捷目前的產品製造特色與優勢為何?
答:飛捷目前的製造特色主要是進行客製化的生產,由於飛捷從工業用電腦(IPC)的主機板(MB)開始自行設計,加上完善的品質檢驗政策與包裝出貨的全製程服務,相較於其他供應商,具備純熟穩定的研發能力、製造技術以及客製化經驗。
飛捷並擁有完整的產品線、廣泛的價格區間、以及不同規格配備的高階、中階、低階機種,可以針對於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更可以提供耐高溫、防水、防鏽的產品,有利於承接國際大廠ODM訂單以及客製化的企業專案訂單。
至於在優勢方面,飛捷則是投入新應用領域的開發,憑藉其對運用範圍的Know-How,加上較其同業競爭對手早進入客製化POS以及KIOSK領域,對市場的了解優於同業,因此新應用領域的開發能力佳。
飛捷並於去年成立數位廣告看板部門(Digital Signage),且推出的Panel PC,由於飛捷的Panel PC具有無線更新資源的功能,預計將陸續設立於電梯、速食店以及賣場等地,未來該商品的銷售將維持高度成長。
技術純熟 進行客製化生產
問:現階段對主力產品POS的展望為何?
答:根據市調研究機構VDC的預估,2007年全球PC POS以及TOUCH POS的市場年成長率為15.6%及38.46%,其中,TOUCH POS受惠於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大,成長力道相對顯得強勁。
預估2008年全球PC POS及TOUCHPOS市場年成長率,仍可達13.5%以及33.3%,且TOUCH POS年成長率預估至2010年仍有超過三成的高成長率。
就應用領域來看,主要聚焦在餐飲零售通路市場,由於飛捷長期深耕OEM與ODM主要客戶,客戶釋單穩固,長期來看,在POS零售市場應用領域逐漸擴大下,預期飛捷成長力道仍十分穩健。
問:現階段飛捷營運的發展重點為何?
答:KIOSK及Panel PC是飛捷現階段的發展重點,在KIOSK方面,飛捷主要集中在餐飲通路及照相沖洗市場,相片沖洗KIOSK方面,根據公司與客戶間的調查統計,預估PHOTO KIOSK到2010年整體產值將超過70億美元。
全球相片沖洗領導廠商柯達及富士將受到衝擊,但也帶動PHOTO KIOSK大幅成長,飛捷在PHOTO KIOSK主要客戶即是柯達及富士,2007年整體PHOTO KIOSK及已達8,000至9,000台,且全球已有超過7萬台在全球各地設置,今年也有新專案開始出貨,2009年將是出貨高峰期。
餐飲運用方面,美國速食連鎖專案訂單今年將由前台賣場延伸至戶外點餐運用,目前同類型戶外點餐機每年市場規模約在3至4 萬台,今年第二季開始小量出貨,下半年將開始放量,加上7-11今年持續展店下,預估I-BON生活機仍將持續出貨。
在去年大幅成長的Panel PC方面,飛捷新專案訂單主要仍以速食餐飲為主,運用以前台賣場及廚房確認系統運用,預估今年將較去年成長17%,由於目前主要市場仍以北美為主,未來在該客戶全球通路開始使用後,出貨可望大幅成長。
問:如何看待飛捷的營運數字表現?
答:今年首季由於受到美國POS訂單遞延出貨、以及第二季營運回溫速度緩慢等影響,預估今年上下半年營收比重將調整為4:6;不過,近期因美系客戶的POS專案有逐步回溫的態勢,7月出貨可望較上月放大,單月營收較上月1.8億元佳,有機會回到2億元之上。
展望第三季飛捷的營運,北美大客戶NCR遞延訂單已陸續出貨,歐洲地區雖然適逢長假,但在供應商輪休狀態下,出貨仍是正常,預估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5.66億元成長兩成以上,朝去年同期7.19億元靠攏。
【2008/08/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2008.08.04 02:55 am
飛捷科技(6206)董事長林大成表示,在美國市場觸控端點銷售系統(POS)訂單回溫,加上歐系地區系統整合廠商(SI)提貨穩定的情況下,下半年營運將逐漸增溫,全年營收挑戰30億元大關。
飛捷主要從事觸控端點銷售服務系統(Point of Service;簡稱POS)以及多媒體資訊導覽機(KIOSK)的製造生產,應用範圍方面,POS系統至今已經發展至第四代,前兩代為傳統收銀機種(ECR),僅具有簡單計算與印製發票的功能。
第三代為PC-Based系統,除了印製發票之外,亦可進行資料傳輸與運算功能,第四代為觸碰式螢幕機種,亦即POS系統,第三、四代目前多運用於超市、賣場、連鎖店中。
KIOSK則包含資訊導覽、多媒體廣告、自動售票、相片沖洗等的工業電腦生產、銷售廠商,就產品營收比重分布而言,仍是以POS為主要生產產品,估計約占營收比重達七成,KIOSK佔兩成,PANEL PC占將近10%。
林大成指出,第三季由於北美大客戶NCR遞延訂單已陸續出貨,歐洲地區雖然適逢長假,但在供應商呈現輪休狀態,目前出貨仍正常,預估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成長兩成以上,朝去年同期7.19億元靠攏。以下是林大成專訪紀要。
分散策略 客戶遍布各產業
問:飛捷科技的客戶群分布與營收比重為何?
答:飛捷主要銷售的客戶群可以分為三大類,包括企業專案、系統整合通路以及OEM與ODM,OEM與ODM主要客戶包括IBM、NCR、Radiant等,以NCR為主,企業專案客戶則遍布於國內外各產業,由於飛捷採分散客源的策略,故前20大客戶占營收的比重皆低於一成。
至於飛捷產品的外銷區域營收比重部分,目前歐洲、美洲以及亞洲,分別各占32%、38%以及18%。在毛利率方面,POS約33%至40%,KIOSK約31%至35%,若以銷售類別來看,專案毛利率最高達35%,ODM以及通路部分則為25%至30%。
問:飛捷科技營運成長的動能主要來看那些領域?
答:飛捷近年來主要的成長動能,包括有幾點重點,首先是POS系統的換機需求,由於POS系統的整體效能大幅優於傳統的機種,有助於一般業者提升管理效率,可以預期換機潮將會延續進行。
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ilivan調查,歐美地區POS系統的年成長率約為15%,高於全球年成長率約10%,目前主要為歐洲、美國、日本等新進國家進行換機,未來預期也將延伸至新興國家,故預期POS換機潮將可一路延伸至2009年。
再者,則是客戶關係良好,飛捷深耕POS系統已久,專業製造技術已於國際市場建立一定知名度,與既有客戶關係良好,目前在歐洲通路商及美、日ODM客戶都有固定下單的基本收入。
飛捷並積極朝向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等大中華新興潛力地區發展,除了與當地系統整合廠商合作、進行策略盟之外,飛捷也自行設置產品的通路據點,朝向不同運用領域的POS系統整合商邁進。
問:飛捷目前的產品製造特色與優勢為何?
答:飛捷目前的製造特色主要是進行客製化的生產,由於飛捷從工業用電腦(IPC)的主機板(MB)開始自行設計,加上完善的品質檢驗政策與包裝出貨的全製程服務,相較於其他供應商,具備純熟穩定的研發能力、製造技術以及客製化經驗。
飛捷並擁有完整的產品線、廣泛的價格區間、以及不同規格配備的高階、中階、低階機種,可以針對於不同的市場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更可以提供耐高溫、防水、防鏽的產品,有利於承接國際大廠ODM訂單以及客製化的企業專案訂單。
至於在優勢方面,飛捷則是投入新應用領域的開發,憑藉其對運用範圍的Know-How,加上較其同業競爭對手早進入客製化POS以及KIOSK領域,對市場的了解優於同業,因此新應用領域的開發能力佳。
飛捷並於去年成立數位廣告看板部門(Digital Signage),且推出的Panel PC,由於飛捷的Panel PC具有無線更新資源的功能,預計將陸續設立於電梯、速食店以及賣場等地,未來該商品的銷售將維持高度成長。
技術純熟 進行客製化生產
問:現階段對主力產品POS的展望為何?
答:根據市調研究機構VDC的預估,2007年全球PC POS以及TOUCH POS的市場年成長率為15.6%及38.46%,其中,TOUCH POS受惠於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大,成長力道相對顯得強勁。
預估2008年全球PC POS及TOUCHPOS市場年成長率,仍可達13.5%以及33.3%,且TOUCH POS年成長率預估至2010年仍有超過三成的高成長率。
就應用領域來看,主要聚焦在餐飲零售通路市場,由於飛捷長期深耕OEM與ODM主要客戶,客戶釋單穩固,長期來看,在POS零售市場應用領域逐漸擴大下,預期飛捷成長力道仍十分穩健。
問:現階段飛捷營運的發展重點為何?
答:KIOSK及Panel PC是飛捷現階段的發展重點,在KIOSK方面,飛捷主要集中在餐飲通路及照相沖洗市場,相片沖洗KIOSK方面,根據公司與客戶間的調查統計,預估PHOTO KIOSK到2010年整體產值將超過70億美元。
全球相片沖洗領導廠商柯達及富士將受到衝擊,但也帶動PHOTO KIOSK大幅成長,飛捷在PHOTO KIOSK主要客戶即是柯達及富士,2007年整體PHOTO KIOSK及已達8,000至9,000台,且全球已有超過7萬台在全球各地設置,今年也有新專案開始出貨,2009年將是出貨高峰期。
餐飲運用方面,美國速食連鎖專案訂單今年將由前台賣場延伸至戶外點餐運用,目前同類型戶外點餐機每年市場規模約在3至4 萬台,今年第二季開始小量出貨,下半年將開始放量,加上7-11今年持續展店下,預估I-BON生活機仍將持續出貨。
在去年大幅成長的Panel PC方面,飛捷新專案訂單主要仍以速食餐飲為主,運用以前台賣場及廚房確認系統運用,預估今年將較去年成長17%,由於目前主要市場仍以北美為主,未來在該客戶全球通路開始使用後,出貨可望大幅成長。
問:如何看待飛捷的營運數字表現?
答:今年首季由於受到美國POS訂單遞延出貨、以及第二季營運回溫速度緩慢等影響,預估今年上下半年營收比重將調整為4:6;不過,近期因美系客戶的POS專案有逐步回溫的態勢,7月出貨可望較上月放大,單月營收較上月1.8億元佳,有機會回到2億元之上。
展望第三季飛捷的營運,北美大客戶NCR遞延訂單已陸續出貨,歐洲地區雖然適逢長假,但在供應商輪休狀態下,出貨仍是正常,預估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5.66億元成長兩成以上,朝去年同期7.19億元靠攏。
【2008/08/0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2008-07-29 工商時報 【陳彥淳/東京採訪報導】 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採訪內容
康師傅將於兩岸興建集團總部
2008-07-29 工商時報 【陳彥淳/東京採訪報導】
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指出,頂新集團因應發展需求,將在兩岸興建集團總部大樓,其中位於上海的集團總部,年底動工後,可望在2010年啟用,屆時包括康師傅控股、德克士速食連鎖店、上海全家便利商店等關係企業都會進駐;在台灣方面,由於既有的味全大樓老舊,魏應州也考慮以1億美元的預算,在台灣買地蓋辦公大樓,成為頂新集團在台灣的營運總部。
魏應州也發表他對於台灣新政府的觀察,他建議台灣應有完整的產業政策,強調智慧財產極大化的觀光、金融與科技應是重要的方向;至於開放陸客是否能帶動台灣景氣成長,魏應州則持負面的看法,強調現在台灣其實還沒有準備好,貿然開放恐會流失陸客觀光的信心。以下為採訪內容:
問:你認為台灣新政府上任後的政績表現如何?
答:台灣人民對於新政府的期待過高,才會造成不滿意度快速提高,但台灣產業的調整仍需要更長的時間,我認為,台灣最大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民主,如何深入民主、建立法治才是政府的工作重點。
問:你認為台灣產業該如何調整,核心競爭力為何?
答:新政府應該要有更明確的產業政策,引導台灣的產業轉型,我個人認為,台灣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人才,因此觀光、金融和科技(指的是軟體、品牌等)這些產業,沒有銷貨成本,只有銷貨費用,是智慧財產的極大化,應該是台灣未來極具競爭力的產業。
問:新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對於台灣景氣是否有幫助?
答:陸客對於台灣有很高的期待,但現在台灣不景氣,商家都想大撈一票,這將造成陸客負面印象,這不僅對於台灣整體觀光發展不佳,還造成日本觀光客數量減少,對於景氣幫助很有限。我認為政府應從長期經營的角度出發,透過消費制度化的建立,傳達台灣珍貴的人文資源,這才能真正帶動經濟成長。
問:頂新集團是否有意購買飛機?
答:我們的確考慮購買飛機,將以家族公司的名義,希望能購買灣流450型公務飛機,預計在2011年交機,金額可能會超過4,000萬美元,目前還在評估該交給那家管理公司負責。
2008-07-29 工商時報 【陳彥淳/東京採訪報導】
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指出,頂新集團因應發展需求,將在兩岸興建集團總部大樓,其中位於上海的集團總部,年底動工後,可望在2010年啟用,屆時包括康師傅控股、德克士速食連鎖店、上海全家便利商店等關係企業都會進駐;在台灣方面,由於既有的味全大樓老舊,魏應州也考慮以1億美元的預算,在台灣買地蓋辦公大樓,成為頂新集團在台灣的營運總部。
魏應州也發表他對於台灣新政府的觀察,他建議台灣應有完整的產業政策,強調智慧財產極大化的觀光、金融與科技應是重要的方向;至於開放陸客是否能帶動台灣景氣成長,魏應州則持負面的看法,強調現在台灣其實還沒有準備好,貿然開放恐會流失陸客觀光的信心。以下為採訪內容:
問:你認為台灣新政府上任後的政績表現如何?
答:台灣人民對於新政府的期待過高,才會造成不滿意度快速提高,但台灣產業的調整仍需要更長的時間,我認為,台灣最大的核心價值,就在於民主,如何深入民主、建立法治才是政府的工作重點。
問:你認為台灣產業該如何調整,核心競爭力為何?
答:新政府應該要有更明確的產業政策,引導台灣的產業轉型,我個人認為,台灣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人才,因此觀光、金融和科技(指的是軟體、品牌等)這些產業,沒有銷貨成本,只有銷貨費用,是智慧財產的極大化,應該是台灣未來極具競爭力的產業。
問:新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對於台灣景氣是否有幫助?
答:陸客對於台灣有很高的期待,但現在台灣不景氣,商家都想大撈一票,這將造成陸客負面印象,這不僅對於台灣整體觀光發展不佳,還造成日本觀光客數量減少,對於景氣幫助很有限。我認為政府應從長期經營的角度出發,透過消費制度化的建立,傳達台灣珍貴的人文資源,這才能真正帶動經濟成長。
問:頂新集團是否有意購買飛機?
答:我們的確考慮購買飛機,將以家族公司的名義,希望能購買灣流450型公務飛機,預計在2011年交機,金額可能會超過4,000萬美元,目前還在評估該交給那家管理公司負責。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2008/07/28 經濟日報】宇峻奧汀總經理居則文訪談紀要
宇峻奧汀 「玩」出名堂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07.28 02:58 am
宇峻奧汀(3546)總經理居則文表示,今年暑假配合電影「赤壁」的行銷,「三國群英傳online」,帶動單月營收持續走高,加上自製遊戲陸續於年底上市,並進行各類遊戲海外授權,看好下半年營運成長力道。
宇峻奧汀從製作單機遊戲起家,為宇峻、奧汀與宇奧三家公司所合併而成,亦是國內第二家以自製遊戲之姿上櫃的遊戲廠商。
宇峻推出「三國群英傳online」已達三年,該遊戲目前不僅使宇峻成為國內三國類型遊戲的研發龍頭廠商,更讓智冠旗下的遊戲新幹線於大陸站穩腳步。截至目前為止,光「三國群英傳online」一款遊戲,就締造逾25億元市場規模。
宇峻立足研發後,去年亦開始跨足遊戲代理業務,更前進日本成立營運子公司。宇峻將透過營運,激發研發團隊更多創意,並使遊戲研發實力更加堅強。
居則文表示,上半年沒有推出自製的單機遊戲與線上遊戲,宇峻上半年營運力道相對微弱,但下半年表現仍然值得期待。承銷券商元富證券預估,宇峻今年業績可望比去年成長三成。以下是居則文訪談紀要。
問:每家遊戲公司皆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請問宇峻、奧汀與宇奧三家公司怎會合併?
答:宇峻董事長施文進與我都是從遊戲研發出身,背景雷同,是專業的遊戲玩家也是遊戲製作人,對遊戲的經營理念也很相似。
宇峻以「絕代雙驕」成名,奧汀以「三國群英傳」闖出名堂,後來我們看到線上遊戲「天堂」在台灣市場獲得佳績後,便決定自製線上遊戲,於是在2001年共同成立了宇奧。但當時宇峻和奧汀規模都很小,分別只有30人與20人,後來發現線上遊戲逐漸取代單機遊戲的趨勢,於是決定將三家公司合併,在2004年成立宇峻奧汀,並將產品重心逐漸轉往線上遊戲開發。
成立營運部門 發展行銷領域
我們在遊戲上共同的目標都是要作細水長流型的作品。有人說,現在線上遊戲的生命周期僅有二至三年。對遊戲研發公司來說,雖然不是每款自製遊戲都熱賣,但是每個遊戲至少都要有基本的貢獻,才是公司營運的重點,且遊戲即使上市一段時間,還可以靠其他國權利金收入。所以自製遊戲公司的經營都是細水長流,不能光靠定期推出幾款遊戲,就來評斷公司的營運。
問:宇峻去年12月單月營收破千萬,今年前五月營收僅有2,000萬至3,000萬元水平,而6月攀升至4,000萬元,今年成長動力似乎沒有去年佳?
答:宇峻下半年還會推出數款遊戲。宇峻為自製公司,從遊戲的企畫、製作、美術到引擎都是自己掌控,未達到最好的遊戲效果,是不會輕易上市,因此遊戲推出時程都比預定時間延遲。
宇峻去年底推出單機遊戲「三國群英傳」與「幻想三國誌」熱銷,大幅挹注12月營收。因為今年上半年都沒推出任何單機與自製線上遊戲,僅靠既有遊戲的權利金收入,因此營運較平淡。
下半年主要成長力道將來自代理的「魔域online」、自製「天使之戀2 online」與「三國群英傳2online」兩款大型遊戲。魔域若能維持現況,我想整年營收成長應該有機會達到既定目標。
問:宇峻去年5月成立遊戲營運部門,跨足遊戲代理領域,對宇峻的影響為何?
答:營運部門真正運作遊戲才半年多,但從兩款遊戲「絕地戰將」與「魔域」都獲益良多。目前「魔域」推出一個月,已達到2,000多萬元的儲值金額,為公司打了強心針。我想,往後宇峻會更強化區別自製與代理。
在財務上,去年公司海外營收與國內營收比重為4:6,今年因多出線上遊戲代理業務,國內營收比重會應該會提升。而公司也會減少單機遊戲研發,逐漸把重心移至線上遊戲,單機遊戲比重可能將少於去年占營收比重的三成。
另外,過去宇峻專注在自製,遊戲多交由新幹線代理與營運,和玩家距離比較遠,每回遊戲需要修改時,還需經過代理公司通知。現在有了營運部門後,玩家問題可以馬上回報內部,即時處理遊戲問題,光時間成本就省下許多。
經由遊戲營運部門,我們這群從研發出身的團隊可以更直接瞭解玩家想要什麼,發展宇峻過去從未耕耘的行銷領域。
況且,遊戲產業是需經過是長期耕耘發展的。大部分人估算遊戲產業的營收,都是計算一年發行幾套。但是這種算法只是片面。你看,目前遊戲市場業者許多靠一款遊戲就可以賺大錢。
赴日設子公司 航向遊戲藍海
事實上,某些小型遊戲都還是默默在替廠商賺錢。此外,從事代理業務,也可以靠過去成功經驗,長期跟某個研發商合作,發展出固定的代理關係,也能保證遊戲的票房收入。
問: 宇峻是國內第二家直接至日本成立營運公司的遊戲廠商,為何選擇日本,而非熱門的中國大陸?
答:日本人做生意一項很保守,加上日本玩家習慣電視遊戲機的精緻畫面,因此對遊戲品質要求很高。只要能打入日本市場,就代表遊戲品質與技術有一定的水準。
目前日本線上遊戲市場年成長率在亞洲是僅次於中國大陸,且日本玩家很願意花錢在娛樂上,每人每月平均貢獻值(APRU)是台灣的四到五倍。大陸因為所得不高,每人每月平均貢獻值相對較低,且大陸廠商近幾年競爭激烈,市場已從藍海轉成紅海,而日本的市場還是藍海。
原本「天使之戀online」與「三國群英傳online」都是在日本要自行營運,後來日本QEntertaiment要代理「天使之戀」,便交由該公司代理。
我們仍按照原訂計畫至日本成立營運公司。今年2月「三國群英傳online」開始營運後,原訂同時上線目標為3,000人,目前已超過兩倍目標,逾6,000人,預估今年日本整體營收將達到1.5億至2億日圓。而下款在日本推出的遊戲將是「三國群英傳2 online」,預估年底或明年初在日本上市。
日本「天使之戀」營收已超越台灣地區,因此有機會與SONY 合作,發展跨PS3平台版本,目前成品已送交日本代理商,將是PS3上首款跨平台的MMOPRG,目前全世界都在看這款遊戲的營運模式會不會成功,這也算宇峻與PS3的試金石吧!
以往單機遊戲都需經遊戲機業者審查長達一年。而這次日本代理商回報說,很快就能推出上市。
日本遊戲廠商都在觀望,因為跨平台技術門檻很高,再者,日本目前只有Sqaure與光榮兩大廠商於MMORPG闖出名堂,該市場又比較保守,如果跨平台遊戲可以起來,將可望有帶頭作用。
【2008/07/2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邱思緁/台北報導】 2008.07.28 02:58 am
宇峻奧汀(3546)總經理居則文表示,今年暑假配合電影「赤壁」的行銷,「三國群英傳online」,帶動單月營收持續走高,加上自製遊戲陸續於年底上市,並進行各類遊戲海外授權,看好下半年營運成長力道。
宇峻奧汀從製作單機遊戲起家,為宇峻、奧汀與宇奧三家公司所合併而成,亦是國內第二家以自製遊戲之姿上櫃的遊戲廠商。
宇峻推出「三國群英傳online」已達三年,該遊戲目前不僅使宇峻成為國內三國類型遊戲的研發龍頭廠商,更讓智冠旗下的遊戲新幹線於大陸站穩腳步。截至目前為止,光「三國群英傳online」一款遊戲,就締造逾25億元市場規模。
宇峻立足研發後,去年亦開始跨足遊戲代理業務,更前進日本成立營運子公司。宇峻將透過營運,激發研發團隊更多創意,並使遊戲研發實力更加堅強。
居則文表示,上半年沒有推出自製的單機遊戲與線上遊戲,宇峻上半年營運力道相對微弱,但下半年表現仍然值得期待。承銷券商元富證券預估,宇峻今年業績可望比去年成長三成。以下是居則文訪談紀要。
問:每家遊戲公司皆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請問宇峻、奧汀與宇奧三家公司怎會合併?
答:宇峻董事長施文進與我都是從遊戲研發出身,背景雷同,是專業的遊戲玩家也是遊戲製作人,對遊戲的經營理念也很相似。
宇峻以「絕代雙驕」成名,奧汀以「三國群英傳」闖出名堂,後來我們看到線上遊戲「天堂」在台灣市場獲得佳績後,便決定自製線上遊戲,於是在2001年共同成立了宇奧。但當時宇峻和奧汀規模都很小,分別只有30人與20人,後來發現線上遊戲逐漸取代單機遊戲的趨勢,於是決定將三家公司合併,在2004年成立宇峻奧汀,並將產品重心逐漸轉往線上遊戲開發。
成立營運部門 發展行銷領域
我們在遊戲上共同的目標都是要作細水長流型的作品。有人說,現在線上遊戲的生命周期僅有二至三年。對遊戲研發公司來說,雖然不是每款自製遊戲都熱賣,但是每個遊戲至少都要有基本的貢獻,才是公司營運的重點,且遊戲即使上市一段時間,還可以靠其他國權利金收入。所以自製遊戲公司的經營都是細水長流,不能光靠定期推出幾款遊戲,就來評斷公司的營運。
問:宇峻去年12月單月營收破千萬,今年前五月營收僅有2,000萬至3,000萬元水平,而6月攀升至4,000萬元,今年成長動力似乎沒有去年佳?
答:宇峻下半年還會推出數款遊戲。宇峻為自製公司,從遊戲的企畫、製作、美術到引擎都是自己掌控,未達到最好的遊戲效果,是不會輕易上市,因此遊戲推出時程都比預定時間延遲。
宇峻去年底推出單機遊戲「三國群英傳」與「幻想三國誌」熱銷,大幅挹注12月營收。因為今年上半年都沒推出任何單機與自製線上遊戲,僅靠既有遊戲的權利金收入,因此營運較平淡。
下半年主要成長力道將來自代理的「魔域online」、自製「天使之戀2 online」與「三國群英傳2online」兩款大型遊戲。魔域若能維持現況,我想整年營收成長應該有機會達到既定目標。
問:宇峻去年5月成立遊戲營運部門,跨足遊戲代理領域,對宇峻的影響為何?
答:營運部門真正運作遊戲才半年多,但從兩款遊戲「絕地戰將」與「魔域」都獲益良多。目前「魔域」推出一個月,已達到2,000多萬元的儲值金額,為公司打了強心針。我想,往後宇峻會更強化區別自製與代理。
在財務上,去年公司海外營收與國內營收比重為4:6,今年因多出線上遊戲代理業務,國內營收比重會應該會提升。而公司也會減少單機遊戲研發,逐漸把重心移至線上遊戲,單機遊戲比重可能將少於去年占營收比重的三成。
另外,過去宇峻專注在自製,遊戲多交由新幹線代理與營運,和玩家距離比較遠,每回遊戲需要修改時,還需經過代理公司通知。現在有了營運部門後,玩家問題可以馬上回報內部,即時處理遊戲問題,光時間成本就省下許多。
經由遊戲營運部門,我們這群從研發出身的團隊可以更直接瞭解玩家想要什麼,發展宇峻過去從未耕耘的行銷領域。
況且,遊戲產業是需經過是長期耕耘發展的。大部分人估算遊戲產業的營收,都是計算一年發行幾套。但是這種算法只是片面。你看,目前遊戲市場業者許多靠一款遊戲就可以賺大錢。
赴日設子公司 航向遊戲藍海
事實上,某些小型遊戲都還是默默在替廠商賺錢。此外,從事代理業務,也可以靠過去成功經驗,長期跟某個研發商合作,發展出固定的代理關係,也能保證遊戲的票房收入。
問: 宇峻是國內第二家直接至日本成立營運公司的遊戲廠商,為何選擇日本,而非熱門的中國大陸?
答:日本人做生意一項很保守,加上日本玩家習慣電視遊戲機的精緻畫面,因此對遊戲品質要求很高。只要能打入日本市場,就代表遊戲品質與技術有一定的水準。
目前日本線上遊戲市場年成長率在亞洲是僅次於中國大陸,且日本玩家很願意花錢在娛樂上,每人每月平均貢獻值(APRU)是台灣的四到五倍。大陸因為所得不高,每人每月平均貢獻值相對較低,且大陸廠商近幾年競爭激烈,市場已從藍海轉成紅海,而日本的市場還是藍海。
原本「天使之戀online」與「三國群英傳online」都是在日本要自行營運,後來日本QEntertaiment要代理「天使之戀」,便交由該公司代理。
我們仍按照原訂計畫至日本成立營運公司。今年2月「三國群英傳online」開始營運後,原訂同時上線目標為3,000人,目前已超過兩倍目標,逾6,000人,預估今年日本整體營收將達到1.5億至2億日圓。而下款在日本推出的遊戲將是「三國群英傳2 online」,預估年底或明年初在日本上市。
日本「天使之戀」營收已超越台灣地區,因此有機會與SONY 合作,發展跨PS3平台版本,目前成品已送交日本代理商,將是PS3上首款跨平台的MMOPRG,目前全世界都在看這款遊戲的營運模式會不會成功,這也算宇峻與PS3的試金石吧!
以往單機遊戲都需經遊戲機業者審查長達一年。而這次日本代理商回報說,很快就能推出上市。
日本遊戲廠商都在觀望,因為跨平台技術門檻很高,再者,日本目前只有Sqaure與光榮兩大廠商於MMORPG闖出名堂,該市場又比較保守,如果跨平台遊戲可以起來,將可望有帶頭作用。
【2008/07/2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2008/07/21 經濟日報】致茂董事長黃欽明專訪紀要
致茂 本季將發光發熱
【經濟日報╱記者張建仁/新竹報導】 2008.07.21 11:10 am
檢測設備領導廠商致茂(2360)秉持「精準」、「可靠」與「創新」,持續發展世界級產品,新產品LED光Power與太陽能電池分類檢測設備今年進入收成階段,第三季陸續出貨,帶動下半年業績持續成長。
致茂第二季營收12.58億元,季增率9.93%,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第三季雖受到液晶電視、液晶模組與半導體產業景氣不明朗影響,但在傳統旺季與新產品開始出貨下,第三季發展「審慎中見樂觀」,單季業績有機會續創歷史新高,以下是致茂董事長黃欽明專訪紀要。
創業六字箴言 精準可靠和獨特
問:致茂深耕檢測設備,公司產品定位與競爭力為何?
答:致茂產品定位與核心思維是如何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透過公司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與競爭力。公司秉持「精準」、「可靠」與「獨特」這六字箴言,儀器設備要求的是「精準」,機器耐操則是「可靠」,透過創新創造出「獨特」。
2002年前,致茂只是生產測試儀器設備,只賣單一機台的測試設備,2002年到2007年,公司進化到提供客戶測試的解決方案,今年又邁入新的歷程,結合測試解決方案、自動化設備與製造資訊軟體,提供turn-key解決方案。
簡單說,致茂不只是滿足客戶測試方面的需求,而是提高客戶生產效率,減少人力降低生產成本。以前推廣自動化測試設備,客戶接受意願不高,隨著大陸勞動基準法實施後,這樣的產品馬上符合市場客戶需求,帶動上半年業績成長。
公司的競爭力就是性能加上品質除以成本,性能與品質提升,就算成本不變,競爭力也會提高。性能需要客戶公司自行努力,以往致茂測試設備只能協助客戶提高品質,提升競爭力。
推turn-key方案 助客戶降低成本
今年turn-key解決方案推出,不僅提高客戶產品品質,更透過新的解決方案的自動化設備,大量減少人力,幫助客戶降低生產成本。
我舉手機相機模組為例,公司客戶原本只是全球第二大廠商,採用致茂的檢測加自動化設備後,光一個系統便能節省40 位員工,除降低成本也提高產品穩定度,今年更一舉奪下全球龍頭寶座。
測試加上自動化設備,這是致茂首先推廣,獲得客戶認可,尤其大陸勞動基準法實施後,這類的產品銷售暢旺。
問:致茂的產品組合?
答: 公司成立已經25年,累積許多的產品與技術,產品更朝向「多角化」發展,並不會受到單一產業不佳而影響公司業績,業績在穩健中求成長。
以往公司產品只有電源、電視與液晶模組測試機台,業績受景氣影響甚深,如今產品多元化,公司更形穩健。
朝多角化發展 業績穩定中成長
致茂擁有400位研發人員,共有8個產品群,對應10個產業,包含44個產品線與450個機種。
公司以往只是銷售檢測設備,2005年成立機電中心,加強自動化設備的發展,去年合併威光自動化,增加生產線自動化業務,公司產品從點的自動化擴大到線的自動化。
此外,去年併入神傑科技成立MES事業部,朝向整廠設備建置去規劃,目前已有液晶模組廠開始採用這套系統。
上季營收增9.93% 本季可望創新高
問: 致茂第二季業績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如何看待第三季景氣?
答: 因turn-key解決方案獲客戶青睞,第二季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第三季景氣充滿變數,電視、液晶模組與半導體景氣透明度不高,廠商擴廠的速度減緩,恐將影響部分業績。
值得慶幸是LED光Power與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下半年開始出貨,新產品正好可以彌補舊產品減少的業績,第三季產業景氣應該是「審慎中見樂觀」,只要新產品銷售不錯,第三季業績有機會續創新高。
此外,電源檢測等舊產品客戶,有機會今年採用新自動化系統,這也是下半年業績成長來源之一。
半導體與LED產業變動快速,LED與太陽能產業則是持續往前衝,部分產業保守、部份產業則是樂觀,第三季景氣變化較大。
問:新產品LED、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發展情況?
答: 公司發展LED檢測設備已有四年時間,隨著產業趨勢調整近期出現比較大的變化,以前LED只使用在訊號,對於產品測試需求不高,現在應用面延伸到光源,尤其背光板與燈泡光源,測試變成非常重要。
公司去年推出LED靜電耐壓檢測設備機台,今年光Power檢測機台更領先同業送客戶驗證,這是LED作為照明燈源所以必須通過的條件,預計下半年對於業績會有所貢獻。
至於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也送樣客戶使用,下半年可望開始出貨。致茂開發的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是自動檢測分類系統,使用在太陽能電池最後一段的工程。
太陽能電池鍍膜後常出現產品顏色不均的情況,目前透過人力挑選,還有太陽能電池多項製程使用印刷,也需要龐大人力進行檢測,透過公司生產的分類檢測設備,有助於降低人力提高品質。
【2008/07/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張建仁/新竹報導】 2008.07.21 11:10 am
檢測設備領導廠商致茂(2360)秉持「精準」、「可靠」與「創新」,持續發展世界級產品,新產品LED光Power與太陽能電池分類檢測設備今年進入收成階段,第三季陸續出貨,帶動下半年業績持續成長。
致茂第二季營收12.58億元,季增率9.93%,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第三季雖受到液晶電視、液晶模組與半導體產業景氣不明朗影響,但在傳統旺季與新產品開始出貨下,第三季發展「審慎中見樂觀」,單季業績有機會續創歷史新高,以下是致茂董事長黃欽明專訪紀要。
創業六字箴言 精準可靠和獨特
問:致茂深耕檢測設備,公司產品定位與競爭力為何?
答:致茂產品定位與核心思維是如何協助客戶提升競爭力,透過公司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與競爭力。公司秉持「精準」、「可靠」與「獨特」這六字箴言,儀器設備要求的是「精準」,機器耐操則是「可靠」,透過創新創造出「獨特」。
2002年前,致茂只是生產測試儀器設備,只賣單一機台的測試設備,2002年到2007年,公司進化到提供客戶測試的解決方案,今年又邁入新的歷程,結合測試解決方案、自動化設備與製造資訊軟體,提供turn-key解決方案。
簡單說,致茂不只是滿足客戶測試方面的需求,而是提高客戶生產效率,減少人力降低生產成本。以前推廣自動化測試設備,客戶接受意願不高,隨著大陸勞動基準法實施後,這樣的產品馬上符合市場客戶需求,帶動上半年業績成長。
公司的競爭力就是性能加上品質除以成本,性能與品質提升,就算成本不變,競爭力也會提高。性能需要客戶公司自行努力,以往致茂測試設備只能協助客戶提高品質,提升競爭力。
推turn-key方案 助客戶降低成本
今年turn-key解決方案推出,不僅提高客戶產品品質,更透過新的解決方案的自動化設備,大量減少人力,幫助客戶降低生產成本。
我舉手機相機模組為例,公司客戶原本只是全球第二大廠商,採用致茂的檢測加自動化設備後,光一個系統便能節省40 位員工,除降低成本也提高產品穩定度,今年更一舉奪下全球龍頭寶座。
測試加上自動化設備,這是致茂首先推廣,獲得客戶認可,尤其大陸勞動基準法實施後,這類的產品銷售暢旺。
問:致茂的產品組合?
答: 公司成立已經25年,累積許多的產品與技術,產品更朝向「多角化」發展,並不會受到單一產業不佳而影響公司業績,業績在穩健中求成長。
以往公司產品只有電源、電視與液晶模組測試機台,業績受景氣影響甚深,如今產品多元化,公司更形穩健。
朝多角化發展 業績穩定中成長
致茂擁有400位研發人員,共有8個產品群,對應10個產業,包含44個產品線與450個機種。
公司以往只是銷售檢測設備,2005年成立機電中心,加強自動化設備的發展,去年合併威光自動化,增加生產線自動化業務,公司產品從點的自動化擴大到線的自動化。
此外,去年併入神傑科技成立MES事業部,朝向整廠設備建置去規劃,目前已有液晶模組廠開始採用這套系統。
上季營收增9.93% 本季可望創新高
問: 致茂第二季業績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如何看待第三季景氣?
答: 因turn-key解決方案獲客戶青睞,第二季業績創下歷史新高,第三季景氣充滿變數,電視、液晶模組與半導體景氣透明度不高,廠商擴廠的速度減緩,恐將影響部分業績。
值得慶幸是LED光Power與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下半年開始出貨,新產品正好可以彌補舊產品減少的業績,第三季產業景氣應該是「審慎中見樂觀」,只要新產品銷售不錯,第三季業績有機會續創新高。
此外,電源檢測等舊產品客戶,有機會今年採用新自動化系統,這也是下半年業績成長來源之一。
半導體與LED產業變動快速,LED與太陽能產業則是持續往前衝,部分產業保守、部份產業則是樂觀,第三季景氣變化較大。
問:新產品LED、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發展情況?
答: 公司發展LED檢測設備已有四年時間,隨著產業趨勢調整近期出現比較大的變化,以前LED只使用在訊號,對於產品測試需求不高,現在應用面延伸到光源,尤其背光板與燈泡光源,測試變成非常重要。
公司去年推出LED靜電耐壓檢測設備機台,今年光Power檢測機台更領先同業送客戶驗證,這是LED作為照明燈源所以必須通過的條件,預計下半年對於業績會有所貢獻。
至於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也送樣客戶使用,下半年可望開始出貨。致茂開發的太陽能電池檢測設備是自動檢測分類系統,使用在太陽能電池最後一段的工程。
太陽能電池鍍膜後常出現產品顏色不均的情況,目前透過人力挑選,還有太陽能電池多項製程使用印刷,也需要龐大人力進行檢測,透過公司生產的分類檢測設備,有助於降低人力提高品質。
【2008/07/2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2008/07/14 經濟日報】致新(8081)總經理吳錦川專訪紀要
致新 拚類比IC二哥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8.07.14 03:39 am
致新(8081)總經理吳錦川表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NB市場的自然成長,並積極開發手機、LCD 面板等新領域,合併圓創(3298)後,將補齊更多產品線。據估計,致新今年營收規模可望跨越1 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元)門檻,超越茂達,成為台灣類比IC二哥寶座,僅次於立錡。
致新為國內最老牌的類比IC 公司之一,獲利突出,去年合併營收28.24 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47.4%,稅後純益7.39億元,年增率39.1%,每股稅後純益12.28元,連續第三年賺進一個股本。
看下半年 營運樂觀
致新甫公布上半年營收14.99 億元,年增率21.33%;惟受到提列員工分紅費用化及匯損干擾,致新首季稅後純益6,707 萬元,每股稅後純益1.1元,不如去年同期的3.8元。展望下半年,由於筆記型電腦(NB)景氣能見度高,隨產業進入旺季高峰,致新下半年營運前景樂觀。
致新今年初宣布與圓創合併,創下國內類比IC產業第一宗合併案紀錄,預計於10月1 日正式合併。吳錦川認為,IC設計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才,尤其國內類比IC人才奇缺,致新與圓創合併後,不僅產品線、客戶群互補,研發能量也會大增,明年起將逐漸展現成長力道。以下為吳錦川專訪紀要。
問:致新今年初宣布合併圓創,創下國內類比IC業第一宗合併案記錄,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做出合併決定?你覺得此舉會掀起國內類比IC業的整併風潮嗎?
答:基於產品線拓展、研發人才擴增等考量,致新與圓創的合併計畫其實談了很久。不過主管機關規定,被合併公司的淨值與股價差,再乘上股本被視為商譽,合併公司必須攤提。
去年底到今年初類比IC族群股價一直處在高檔,股價與淨值間差距大,使得致新的合併計畫一直無法如願,直到今年初發生全球股災,股價跌落低檔區,致新與圓創才趕快發動合併動作。
台灣類比IC廠商逐漸成長,未來挑戰不是留在島內廝殺,而是要和國際廠商競爭,從此觀點來看,「大者恆大」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另外企業整併也有助產業競爭單純化。
研發團隊 將達百人
問:致新與圓創合併後有什麼目標?
答:致新的類比IC主攻筆記型電腦市場,占公司營收比重超過六成;而圓創在數位相機(DSC) 市場耕耘有成,兩家公司的客戶群、產品線都相當互補。
致新與圓創公司都設在新竹科學園區內,本來就是鄰居,為了擴大營運規模及實力,雙方一拍即合。由於圓創的辦公室租約到期,未來兩家公司將集合在一起辦公,目前致新員工約140 人,其中60多人為研發人員;圓創員工約80人,其中研發人員約30名,合併之後,新致新研發團隊將達到100 人規模,可望發揮相乘效果。
不過,因為年底才正式合併,初期需要一些時間磨合,預料合併對公司今年營運貢獻尚不明顯,綜效要到明年起才會逐漸展現。
問:最近像是迅杰、安國等IC設計公司流行引進策略合作夥伴,致新有沒有類似計畫?
答:致新與NB客戶合作密切,很早就引進廣達參與投資。不過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不是萬靈丹,最後還是要自己實力夠強,包括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等。否則你又不是人家的子公司,人家只是投資你一點點,不一定要維護你,給你訂單。
問:今年台灣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對致新的影響?
答:竹科廠商的人資主管都有聯誼會,市場上有一定的市場行情,致新員工分紅占可分配盈餘提撥率為25% ,符合市場水準,今年首季已經開始提撥。
維護毛利 不打混戰
問:今年來從美國次貸風暴、到通貨膨脹壓力,全球經濟景氣變數多,致新怎麼看未來景氣?
答:第二季是傳統淡季,加上NB有一些新機種推出時間遞延,致新難免受到影響,不過整體第二季營收還是比第一季成長。另外由於第二季新台幣平均匯率高於第一季,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影響在第一季還沒完全反應完畢,致新第二季毛利率壓力仍在。
不過目前NB業景氣看起來還不錯,隨著旺季報到,致新下半年業績沒有悲觀的理由。
問:致新接下來還有哪些成長動力來源?
答:今年致新主要成長動能除了來自NB市場的自然成長外,也積極開發手機、LCD 面板等新領域。另外合併圓創後,也會補齊更多的產品線。
問:低價電腦題材熱炒,致新是否有所斬獲?
答:低價電腦題材火熱,不過上半年主要只有華碩推出Eee PC。以Eee PC季出貨量約130萬至150萬台來看,相較傳統NB季出貨量3,000 萬台,大約只有5%數量。加上低價電腦價格只有傳統NB 的三分之一,目前對IC廠商的貢獻度幾乎看不到。
不過下半年各家NB業者都會加入戰局,有助拱大市場。接下來要觀察低價電腦是創造新市場,還是會吃掉原本的傳統NB大餅?
問:立錡、茂達等類比IC同業紛紛搶進NB市場,會不會對致新帶來威脅?致新的多角化策略為何?
答:其實國內的類比IC公司各有各的主戰場,類比IC除了國人熟悉的電源管理晶片(PWM IC),其實範圍非常廣,立錡、茂達切的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致新的策略是不與國內廠商打混戰。因為與Intersil、德州儀器(TI)等國際大廠對戰,毛利殺到一定程度,國際大廠就退縮了,但國內廠商卻經常打死不退,使得獲利被壓縮。致新思考切入新領域時,會儘量避開大家已經在做的東西,朝向外商主導的市場挖寶。
【2008/07/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8.07.14 03:39 am
致新(8081)總經理吳錦川表示,今年成長動能來自NB市場的自然成長,並積極開發手機、LCD 面板等新領域,合併圓創(3298)後,將補齊更多產品線。據估計,致新今年營收規模可望跨越1 億美元(約新台幣30.5億元)門檻,超越茂達,成為台灣類比IC二哥寶座,僅次於立錡。
致新為國內最老牌的類比IC 公司之一,獲利突出,去年合併營收28.24 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47.4%,稅後純益7.39億元,年增率39.1%,每股稅後純益12.28元,連續第三年賺進一個股本。
看下半年 營運樂觀
致新甫公布上半年營收14.99 億元,年增率21.33%;惟受到提列員工分紅費用化及匯損干擾,致新首季稅後純益6,707 萬元,每股稅後純益1.1元,不如去年同期的3.8元。展望下半年,由於筆記型電腦(NB)景氣能見度高,隨產業進入旺季高峰,致新下半年營運前景樂觀。
致新今年初宣布與圓創合併,創下國內類比IC產業第一宗合併案紀錄,預計於10月1 日正式合併。吳錦川認為,IC設計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就是人才,尤其國內類比IC人才奇缺,致新與圓創合併後,不僅產品線、客戶群互補,研發能量也會大增,明年起將逐漸展現成長力道。以下為吳錦川專訪紀要。
問:致新今年初宣布合併圓創,創下國內類比IC業第一宗合併案記錄,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做出合併決定?你覺得此舉會掀起國內類比IC業的整併風潮嗎?
答:基於產品線拓展、研發人才擴增等考量,致新與圓創的合併計畫其實談了很久。不過主管機關規定,被合併公司的淨值與股價差,再乘上股本被視為商譽,合併公司必須攤提。
去年底到今年初類比IC族群股價一直處在高檔,股價與淨值間差距大,使得致新的合併計畫一直無法如願,直到今年初發生全球股災,股價跌落低檔區,致新與圓創才趕快發動合併動作。
台灣類比IC廠商逐漸成長,未來挑戰不是留在島內廝殺,而是要和國際廠商競爭,從此觀點來看,「大者恆大」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另外企業整併也有助產業競爭單純化。
研發團隊 將達百人
問:致新與圓創合併後有什麼目標?
答:致新的類比IC主攻筆記型電腦市場,占公司營收比重超過六成;而圓創在數位相機(DSC) 市場耕耘有成,兩家公司的客戶群、產品線都相當互補。
致新與圓創公司都設在新竹科學園區內,本來就是鄰居,為了擴大營運規模及實力,雙方一拍即合。由於圓創的辦公室租約到期,未來兩家公司將集合在一起辦公,目前致新員工約140 人,其中60多人為研發人員;圓創員工約80人,其中研發人員約30名,合併之後,新致新研發團隊將達到100 人規模,可望發揮相乘效果。
不過,因為年底才正式合併,初期需要一些時間磨合,預料合併對公司今年營運貢獻尚不明顯,綜效要到明年起才會逐漸展現。
問:最近像是迅杰、安國等IC設計公司流行引進策略合作夥伴,致新有沒有類似計畫?
答:致新與NB客戶合作密切,很早就引進廣達參與投資。不過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不是萬靈丹,最後還是要自己實力夠強,包括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等。否則你又不是人家的子公司,人家只是投資你一點點,不一定要維護你,給你訂單。
問:今年台灣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對致新的影響?
答:竹科廠商的人資主管都有聯誼會,市場上有一定的市場行情,致新員工分紅占可分配盈餘提撥率為25% ,符合市場水準,今年首季已經開始提撥。
維護毛利 不打混戰
問:今年來從美國次貸風暴、到通貨膨脹壓力,全球經濟景氣變數多,致新怎麼看未來景氣?
答:第二季是傳統淡季,加上NB有一些新機種推出時間遞延,致新難免受到影響,不過整體第二季營收還是比第一季成長。另外由於第二季新台幣平均匯率高於第一季,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影響在第一季還沒完全反應完畢,致新第二季毛利率壓力仍在。
不過目前NB業景氣看起來還不錯,隨著旺季報到,致新下半年業績沒有悲觀的理由。
問:致新接下來還有哪些成長動力來源?
答:今年致新主要成長動能除了來自NB市場的自然成長外,也積極開發手機、LCD 面板等新領域。另外合併圓創後,也會補齊更多的產品線。
問:低價電腦題材熱炒,致新是否有所斬獲?
答:低價電腦題材火熱,不過上半年主要只有華碩推出Eee PC。以Eee PC季出貨量約130萬至150萬台來看,相較傳統NB季出貨量3,000 萬台,大約只有5%數量。加上低價電腦價格只有傳統NB 的三分之一,目前對IC廠商的貢獻度幾乎看不到。
不過下半年各家NB業者都會加入戰局,有助拱大市場。接下來要觀察低價電腦是創造新市場,還是會吃掉原本的傳統NB大餅?
問:立錡、茂達等類比IC同業紛紛搶進NB市場,會不會對致新帶來威脅?致新的多角化策略為何?
答:其實國內的類比IC公司各有各的主戰場,類比IC除了國人熟悉的電源管理晶片(PWM IC),其實範圍非常廣,立錡、茂達切的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致新的策略是不與國內廠商打混戰。因為與Intersil、德州儀器(TI)等國際大廠對戰,毛利殺到一定程度,國際大廠就退縮了,但國內廠商卻經常打死不退,使得獲利被壓縮。致新思考切入新領域時,會儘量避開大家已經在做的東西,朝向外商主導的市場挖寶。
【2008/07/1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2008/06/10 經濟日報】亞洲化學董事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
亞化 要褪去家族色彩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08.06.10 02:57 am
亞化 要褪去家族色彩衣治凡:迎向專業經理人時代 今年董監改選後 衣氏家族淡出亞洲化學董事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宣示,亞化要褪去衣氏家族事業色彩,走向專業經理人管理時代,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才加入,帶領亞化成為資訊化、目標化與現代化的企業。
(圖,記者陳信榮攝影)
亞洲化學董事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宣示,亞化要褪去衣氏家族事業色彩,走向專業經理人管理時代,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才加入,帶領亞化成為資訊化、目標化與現代化的企業。
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亞化要善用在「塗布」領域的核心技術,持續在膠帶領域布局,並在新經營團隊的帶領下,朝向太陽能薄膜電池等高科技應用領域發展,拓展新商機。
衣治凡也透露,未來亞化要加強通路的投資布局,特別是文具通路,縮短產品與消費者間的距離,確保亞化的獲利能力。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今年以來,亞化董事會與經營階層有很大的變動,是否意味亞化將走向新局?
答:過去亞化是由傳統家族控制的事業,現在亞化則有外界人士加入董事會參與經營;亞化正處於轉型階段,這段轉型之路還要經歷一段時間才會走完。
衣氏家族成員已陸續從亞化董事會退出,今年股東會董監全面改選後,除了我之外,董事會將不會有其他衣氏成員,現有的董事長與總經理也將會續任。
我未來也不會接任亞化董事長,我會扮演一個好顧問、監督者(challenger)的角色,全力支持目前的董事長與總經理。
事實上,亞化已邁向專業經理人治理,元月起由葉斯應接任亞化董事長、檀兆麟出任總經理,這兩位都是「外界」董事;我不認同外界用「市場派」來稱呼外界董事,他們不僅各有專長,且自上任以來,一直很努力在了解公司狀況,光這屆董事會就開過20多次,提出許多新的案子進行研究討論。
目前亞化內部的工作氣氛也很好,新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也經常赴海外,為亞化找尋、開拓新商機。他們只做了五個月,現在評斷成效言之過早,給他們一點時間,相信會有好的成績向股東報告。我也認為,今年亞化獲利表現將能保持去年的水準,未來會更好。
問:亞化近來跨足許多新的領域投資,你對未來亞化的營運規劃為何?
答:亞化的優點,是擁有相當「寬闊」的核心技術,不僅是過去為人所熟知的膠帶,更已擴展至整個「塗布」領域。
全球知名的塗布公司中,美國3M每年25億美元的營業額中,傳統膠帶占不到一半;全球第二大膠帶業者日本日東,膠帶占全公司營收比重還不到一半,多數來自偏光膜。未來塗布應用領域將是亞化的業務重心。亞化儘管身處於傳統領域,但卻是充滿新科技的塗布領域,有很寬闊的發展空間。
在膠帶領域上,亞化至少有包裝膠帶與絕緣膠帶等兩個產品,銷量居全球前五大,堪稱是國內少見的「世界級公司」,光膠帶這個領域,亞化可以發展的空間就很大。
例如用來撕開玻璃紙包裝的金屬帶,就是運用塗布的技術,食衣住行處處可見塗布技術。
【2008/06/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08.06.10 02:57 am
亞化 要褪去家族色彩衣治凡:迎向專業經理人時代 今年董監改選後 衣氏家族淡出亞洲化學董事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宣示,亞化要褪去衣氏家族事業色彩,走向專業經理人管理時代,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才加入,帶領亞化成為資訊化、目標化與現代化的企業。
(圖,記者陳信榮攝影)
亞洲化學董事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宣示,亞化要褪去衣氏家族事業色彩,走向專業經理人管理時代,藉由不同領域的專才加入,帶領亞化成為資訊化、目標化與現代化的企業。
衣治凡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亞化要善用在「塗布」領域的核心技術,持續在膠帶領域布局,並在新經營團隊的帶領下,朝向太陽能薄膜電池等高科技應用領域發展,拓展新商機。
衣治凡也透露,未來亞化要加強通路的投資布局,特別是文具通路,縮短產品與消費者間的距離,確保亞化的獲利能力。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今年以來,亞化董事會與經營階層有很大的變動,是否意味亞化將走向新局?
答:過去亞化是由傳統家族控制的事業,現在亞化則有外界人士加入董事會參與經營;亞化正處於轉型階段,這段轉型之路還要經歷一段時間才會走完。
衣氏家族成員已陸續從亞化董事會退出,今年股東會董監全面改選後,除了我之外,董事會將不會有其他衣氏成員,現有的董事長與總經理也將會續任。
我未來也不會接任亞化董事長,我會扮演一個好顧問、監督者(challenger)的角色,全力支持目前的董事長與總經理。
事實上,亞化已邁向專業經理人治理,元月起由葉斯應接任亞化董事長、檀兆麟出任總經理,這兩位都是「外界」董事;我不認同外界用「市場派」來稱呼外界董事,他們不僅各有專長,且自上任以來,一直很努力在了解公司狀況,光這屆董事會就開過20多次,提出許多新的案子進行研究討論。
目前亞化內部的工作氣氛也很好,新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也經常赴海外,為亞化找尋、開拓新商機。他們只做了五個月,現在評斷成效言之過早,給他們一點時間,相信會有好的成績向股東報告。我也認為,今年亞化獲利表現將能保持去年的水準,未來會更好。
問:亞化近來跨足許多新的領域投資,你對未來亞化的營運規劃為何?
答:亞化的優點,是擁有相當「寬闊」的核心技術,不僅是過去為人所熟知的膠帶,更已擴展至整個「塗布」領域。
全球知名的塗布公司中,美國3M每年25億美元的營業額中,傳統膠帶占不到一半;全球第二大膠帶業者日本日東,膠帶占全公司營收比重還不到一半,多數來自偏光膜。未來塗布應用領域將是亞化的業務重心。亞化儘管身處於傳統領域,但卻是充滿新科技的塗布領域,有很寬闊的發展空間。
在膠帶領域上,亞化至少有包裝膠帶與絕緣膠帶等兩個產品,銷量居全球前五大,堪稱是國內少見的「世界級公司」,光膠帶這個領域,亞化可以發展的空間就很大。
例如用來撕開玻璃紙包裝的金屬帶,就是運用塗布的技術,食衣住行處處可見塗布技術。
【2008/06/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