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通路 十二五商機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2011.05.16 04:28 am
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表示,大陸十二五規劃將帶動當地二、三線城市崛起,市場動能強勁,企業要好好開拓新興中小型客戶;大聯大會抓緊十二五商機,重新定調未來五年營運方向,由「量變」轉為「質變」,並規劃跨入較高毛利的「第二核心事業」,開啟新的獲利模式。
大聯大是亞太最大IC通路商,代理聯發科、三星等大廠的電子零組件,出貨予惠普、宏碁等終端產業者,是上游與下游業者間的橋樑,掌握電子業市場動態。去年營收近80億美元(約新台幣2,300億元),併入友尚的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00億元),集團營收規模達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400億元),正朝全球龍頭邁進。
黃偉祥強調,大聯大不排除持續併購同業,擴張版圖,要超越目前全球前兩大的美商艾睿與安富利。但是,「大聯大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靠集團內部資源共享,開創新格局,成為業界龍頭指日可待;未來五年的願景是要成為「產業首選,通路標竿」。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如何看今年半導體景氣?
答:日本強震一度造成半導體供應鏈有斷鏈疑慮,但我並不悲觀。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今年半導體產業仍會成長6.5%,我滿認同這個數據,從目前客戶訂單動向看來,今年半導體產業會比去年好,情況還不錯。
問:大聯大未來五年願景?
答:在合併友尚之前,大聯大本身成長就已經相當快速,例如在世平(大聯大前身)的時代,1993年營業額約1億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1998年上櫃後就達到5億美元(約新台幣145億元),2000年時更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0億元),短短幾年間成長十倍。
從2000年到2005年,雖然營收更從10億美元成長到25億美元,這段期間營收愈來愈高,股價卻愈來愈低,其中關鍵是我們沒有重視品質,包括成長、服務及財務的品質,也因此獲利能力沒有大幅提升。
大聯大投控成立後,相繼併購品佳、富威、凱悌、詮鼎,我們除追求營收及市占持續成長,也透過提升營運資金周轉率(ROWC)為指標,進行某種程度的質變。未來五年,大聯大要趁著中國快速發展,由原本的量變,進行最大的質變。
這個過程包括要集中集團的資源、找出好的產品線及好的客戶,讓盈餘的成長超過營收的成長。因此大聯大在思考如何延伸集團的核心資源,切入毛利較高的第二核心事業,提升整體營運,未來五年的願景,是要成為「產業首選,通路標竿」。
問:為何會做此考量?會切入什麼什麼領域?
答:大聯大投控成立以來,採取「前端分,後端合」的模式,被併入的公司成為集團子公司,繼續耕耘原來的市場和客戶,保持經營彈性,後端可享有集團的資訊及管理平台,共享後勤支源。
大聯大要成為全球IC通路龍頭是既定目標,我認為一定會到,甚至可能比我預期還快。至於要如何達到,我始終認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大聯大去年營收已達到80億美元,友尚也達40億美元,二家合併營收已達120億美元,和前兩大競爭對手約140億美元營收相比,差距愈來愈小。
目前我們還沒有很具體聚焦的項目或領域,有很多可能,關鍵是大聯大本身有很多有利的資源,我們要思考如何延伸這些資源,去思考新事業營運模式。
。
【2011/05/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