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益通 擴產計畫
2009/10/26 11:17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何易霖】
太陽能電池雙雄茂迪、益通看好市況復甦,競相添購土地啟動擴產計畫。茂迪已取得1GW(十億瓦)產能用地,是台灣第一家有能力達1GW產能的太陽能廠,可與大陸尚德一拚高下;益通也將投入逾4億元購地,同步進行擴產,明年兩家業者產能大增三成。
茂迪、益通是台灣最早布局太陽能產業的指標廠,先前受制前波景氣驟降而對產能擴充多所保留,如今不約而同重新啟動擴產計畫,象徵看好市場發展轉強態勢。
茂迪、益通26~30日將公布第三季財報。法人預期,隨太陽能市況回溫,兩家公司都可望繳出轉虧為盈的成績單。茂迪、益通23日股價都收黑,各下跌0.1元及0.2元,收盤價94元、67.8元。
茂迪第三季起產能拉升至滿載,大陸昆山廠邁入盈利。茂迪董事長左元淮透露,第四季的接單狀況相當不錯,明年也已也不少訂單落袋,因此決定擴增產能,除將在原向台鹽購買的廠房二樓擴增設備外,購自鑽矽的廠房也將改建、增加設備。
茂迪內部規劃,明年總產能將從今年的600MW(百萬瓦)擴增到800MW,擴廠行動將在明年第三季完成,並開始量產;至於明年總產出,則可由今年的350-360MW,大幅增加至700MW左右。預期後年總產能將可達到1GW,坐穩本土一哥寶座。在這些廠區擴建計畫完成後,茂迪將再向南科增加土地租用,作為進一步擴廠所需。
茂迪今年第四季接單爆滿,為因應客戶需求,同步招募新人力。19~23日已新聘用25人加入產線,到年底前估計還將聘用50 人。
茂迪積極擴產之餘,南台灣太陽能另一大指標益通也大舉在所在地南科工購地擴產,預計購買土地廠房金額,達4億元。
益通現階段產線爆滿,公司也加班因應訂單需求,並仍持續招募員工中,預期產線滿載可至11月無虞,12月也不會大幅滑落跡象。
益通目前產能為320MW,公司規劃新購土地將在明年新增二條生產線、共120MW產能,預計明年底時,總產能將可達440MW。
益通已於第三季完成3萬張新股發行現金增資案,每股訂價80.5元,共募得24.15億元,並著手進行發行國內可轉換公司債,預計再募集10億元資金,以因應後需營運擴產需求。
左元淮:第四季接單爆滿
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董事長左元淮透露,第四季接單爆滿,現階段掌握的明年訂單也已超過當下產能,在訂單這麼好的情況,明年會賺錢。
左元淮預期,明年太陽能市場需求可望回到2008年金融風暴前的水準,但要享有先前「暴利」的價格,則不太可能,因此廠商要想辦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創造獲利。茂迪轉投資美國多晶矽廠AE12月開始試產,明年第一季產出,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以下是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摘要:
景氣復甦需求增
問:如何看市場發展?
答:太陽能電池在前波景氣調整下,價格降幅相當大;價格愈低、市場也更大。目前美國、中國與日本需求相當強,尤其是日本更是嚴重缺貨。去年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超過5GW(十億瓦),今年即使不景氣也仍是超過5GW,預計在歐、美景氣逐漸復甦下,明年市場規模勢必超過2008年。
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最痛苦的時候過了?」。我只能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大廠紛紛進入,競爭也愈來愈多。而且台積電、友達這些大公司會怎麼做,還不明朗,各廠只能掌握各自利基,創造獲利。
問:茂迪狀況如何?
答:茂迪今年第四季接單爆滿,現在可以掌握的明年訂單也超過當下產能,因此才會大動作擴產。為了供應客戶需求,茂迪近期也加速徵人。
轉換效率續提昇
茂迪今年在完全沒有募資的情況下,改善轉換效率、提昇經營積效、補強很多人才,公司結構比以前更好。像多晶產品平均的轉換效率16.4%、單晶產品超過17%,明年還會繼續改善,多晶產品明年可以提高到17%以上。
以往茂迪並不聲稱轉換效率很高,客戶對茂迪的產品都很有信心,因為茂迪說的轉換效率很實在,轉換效率不斷提昇,對明年的接單有很大的助益。
目前市場的狀況是需求不錯,量沒有問題,但價格無法回到先前暴利區間,各廠仍要致力降低成本、提昇技術,才能脫穎而出。其他同業如何我不便多談,但就茂迪而言,我認為在訂單這麼好的情況,沒有理由不能賺錢。
問:茂迪多晶矽布局如何?
答:茂迪算是國內多晶矽料源長約簽得少的公司,當下最主要的合約料源對象是挪威REC ,雙方還有兩年合約。REC已允諾明年會降價,雖然茂迪的合約料源量比例不算高,但降價對茂迪而言不無小補。
茂迪自行布建的多晶矽產能、美國AE公司則將會是日後茂迪重要的競爭力依靠。AE 11月就會完成廠房建制,12月試產,明年第一季小量產出,採用自行研發的流體床技術,成本比傳統西門子技術更低。
料源布局降成本
我必須強調,AE是非常不簡單的公司,尤其流體床是多晶矽生產的新技術,技術開發並不容易,不過AE已取得五項專利。AE開始量產供料後,對茂迪公司的成本有很大的幫助,相對於其他的製程,AE有助於茂迪降低成本,意義重大。
問:茂迪會進入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嗎?
答:目前沒有這個規劃,畢竟以目前最成熟的傳統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要達到終端模組每瓦成本低於1美元就已經非常困難,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低於傳統材料,更難取得市場認同與價格優勢。
雖然美國First Solar公司已打出每瓦成本低於1美元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但畢竟只是個案,我認為薄膜產品在降低成本部份有優勢,可是在技術成熟之前就大舉投入,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