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3年蔡明介首度受訪 金融時報專訪全記錄2010/10/18-梁燕蕙
倫敦金融時報(FT)記者日前專訪聯發科董座蔡明介,乍看之下,這位60歲的親切長者,在金融時報記者的心裡似乎有些失望,因為外表看似平凡的蔡明介董事長,再怎麼樣也無法讓人跟「山寨手機之王」這樣惡狠狠的稱號,聯想在一起。
蔡明介董事長率領聯發科這家供應大陸手機業者晶片的第1大供應商,除了被台灣媒體封為「山寨手機之王」以外,另外還有「股王」、「IC設計教父」等稱號,事實上,他鮮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他每年出現的演講場合,屈指可數,甚至連聯發科每季財報法說會,他都交給財務長喻銘鐸處理。
的確,這是蔡董事長暌違3年以後,第1次接受媒體面對面的專訪。這次專訪本來差一點就要流產,因為他的公關經理未能及時告知蔡董,受訪時也會有攝影記者在場。
不過,在聯發科員工的眼裡,蔡董本人親切許多。雖然蔡董本身被富比世(Forbes)估計身家財產高達數10億美元規模,但他依然在公司的員工餐廳裡排著隊等著打菜用餐,同時一邊也跟身旁的員工們親切聊天。
聯發科財務長喻銘鐸形容蔡董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但他也指出,去年在全球半導體不景氣的危急關頭,蔡董也顯現出他柔軟的一面,寫了1封給員工的公開信,鼓勵大家的士氣。
報導指出,一旦專訪進入主題,談到他最熱愛的議題,管理理論與策略的時候,蔡董高人一等的領導性格便開始閃耀,一抹笑容在他臉上綻放出來。
蔡董表示,他其實不能算是上過商學院的正規訓練課程,只能說他利用1個禮拜的時間,參加了史丹佛商學院(Standford Business School)的一門「創新與策略」的課程,就在那裡,蔡董第1次接觸到哈佛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Peter Drucker和其他管理大師的理論,那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聯發科剛成立3年,正準備進軍手機產業。絕大多數的客戶都是大陸南部家庭工廠式的手機廠商,他們生產的是價格便宜的山寨手機,這也可說是蔡董贏得「山寨手機之王」稱號的由來。
報導指出,1950年出生的蔡董,先後在台灣和美國接受電機工程訓練,畢業後,在1983年加入台灣早期大型半導體業者之一的聯電。他逐級晉升,到了1994年,已經掌管聯電消費性電子和多媒體產品事業群,該部門負責打造例如電視和DVD播放機所使用的晶片。
該部門最後從聯電分割出來自立門戶成為聯發科,在1997年股票公開上市,在此同時,蔡明介掌管大局,身兼董座和執行長職務。
儘管蔡董只在史丹佛大學上了短短一週的課,但他立刻就深受Christensen教授的理論吸引,特別是他對於產業的新來者,可以藉由破壞式創新的科技,把現有產業龍頭拉下來的理論。
事實上,聯發科後來的發展,隨後也逐漸成為全球大型IC設計公司之一,簡直可以說就是蔡董將Christensen教授的理論,付諸實踐的結果。
蔡董本人雖然屢屢婉拒出席公開場合達3年之久,但他對於管理理論的熱愛,也反映在他為台灣商管雜誌「今週刊」,每月撰寫一篇關於科技趨勢和企業管理的專欄文章的熱忱上。
Christensen教授的理論之一宣稱,雖然產業在早期發展時,容易傾向於垂直整合發展,不過,一旦發展成熟,就會裂解朝向專工部門發展,在此過程中,就創造出機會,讓新來者得以與產業既得利益者抗衡。
應用在科技領域裡,這意味著類似聯發科這樣小型、全新的公司,也得以靠著聚焦專精產品、大幅壓低成本,得以生存發展。聯發科就是這樣先從電腦的CD播放機起家,然後快速轉移到DVD播放器的晶片市場,到了2000年,聯發科已經成為該市場的最大供應商之一,蔡董此時開始把焦點轉向手機。
當時,包括摩托羅拉(Motorola)等手機品牌大廠,才剛剛開始外包台灣廠商代工幾年而已,但以蔡董所汲取的管理理論為基礎,他深信這樣的過程將會加速進行。
雖然從1980年代開始,許多高科技代工生產訂單,陸續來到台灣,但蔡董認為,大陸很快就會崛起成為世界工廠,生產出甚至像手機這種高階的科技產品。他指出,台灣在1980年代抓住這個機會,不過,到了1990年進入消費性電子時代後,所有的代工生產通通已經轉向大陸深圳。
儘管手機晶片領域的龍頭,包括美國業者高通(Qualcomm)和德儀(TI),正聚焦於發展用於先進智慧型手機的3G手機晶片,但蔡董把心力灌注在如何改善現有較普遍的2G手機晶片,好服務大陸手機產業新來者,因為蔡董已經預料到有一天,大陸手機業者會拉下手機產業既有龍頭,他解釋道,事實上,在2G手機晶片方面,還有改善的空間。
CLSA分析師CK Cheng表示,蔡董的突破不僅在於提供手機晶片,而是同時提供業界所謂的turnkey解決方案,這其中的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s)使得手機產業新來者得以進軍這個市場。分析師指出,這種創新不僅侷限於科技方面的創新,而是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藉此,降低產業新來者的入門門檻,蔡董可說是首開先例,而且此舉對大陸手機業者來說,也是個轉捩點。
就在台灣和西方手機廠商不願採用聯發科手機晶片的時候,蔡董發現大陸手機業者正一窩蜂地擁抱聯發科提供的解決方案。藉由聯發科的科技,數以千計的大陸手機廠商,合計之後的全球市場市佔率,高達20%,這也讓既有的品牌手機業者諾基亞(Nokia)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不敢掉以輕心。
蔡董表示,把大陸手機廠商生產的手機稱為「山寨手機」,可說是一大遺憾,蔡董指出,這些廠商不願採用「白牌手機」的說法,反而自稱「山寨」,這樣反而給了競爭對手批評的機會。
藉由聯發科提供的解決方案,成本低廉的大陸手機廠商,切身實踐了把手機科技從富有的工業化市場,導入全球其他收入較低的市場裡。蔡董表示,當科技發展到必須為負擔得起的消費者來服務時,領先科技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就是必須服務那些年收入大約5,000~10,000美元的廣大消費者。藉著一次又一次改進現有科技並降低成本,因此可以服務全球更廣大的手機人口。
蔡董指出,先前發生的金融危機其實證實了一件事,那就是新興市場根本沒有被金融危機所影響到。這些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依舊持續,其中的商機更是越來越大。
蔡董除了是個管理理論的熱愛者以外,也同時喜愛閱讀歷史書籍。在藉由管理理論帶領聯發科的成長之後,蔡董打算再度把他在2G手機領域的成功經驗,盡可能降低成本,導入3G手機晶片市場裡。
不過,蔡董表示他最近對於管理理論的吸收,受到「逆向創新」(reverse innovation)理論的深深吸引。該理論指出,為了服務新興市場消費者,以經濟實惠模式所發展出的產品,得以轉而輸入到西方消費者手裡,以低價產品的姿態亮相。蔡董指出,這項理論其實很有道理,因為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數十億消費者的龐大商機,這些消費者需要的是低價、負擔得起的解決方案,這股力量,逼得你不得不繼續創新。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