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關鍵時刻,關心選情的中國旺旺董事長蔡衍明特地返台,在神旺飯店接受《商業周刊》兩個半小時的獨家專訪。兩年不見,他的白頭髮更多了,但霸氣不減,談話依然充滿街頭智慧的「蔡氏風格」。
兩個高中畢業就被要求進入集團工作的兒子,則跟在爸爸旁邊見習。除了香港上市的曲折過程外,蔡衍明還分享了他對兩岸、投資、經營管理的心得,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你現在是哪裡人?
答:台灣人,我是除籍啦,這樣稅金(贈與稅等)卡省!(編按:出國逾兩年,戶政事務所將其戶籍「遷出」至「國外」,但仍屬於本國國民,回國後再到戶政事務所辦理遷入即可)但我一樣是中華民國的國民。
問:我看你這幾年買很多東西(編按:神旺大飯店、神旺商務酒店、旺旺保險)都在台灣,你很愛台灣啊?
答:以過去理論,愛台灣有兩大基本條件,第一,三字經流利啦,誰比我多?第二,愛呷滷肉飯,誰吃比我多?(全場大笑)
問:你現在只有一本護照?沒有新加坡護照?
答:我只有台灣護照,沒有新加坡護照。
愛台論:三字經流利,誰比我多?愛呷滷肉飯,誰吃比我多?
依我以前講,全世界「最好野」(最富有)的應該就是台灣人,台灣人是當初發現一個大陸,就好像沙烏地阿拉伯去挖到石油咧!以前十多年前我就在講了,結果碰到李登輝,戒急用忍,結果只有阮一些人好野而已(編按:他當時已經到大陸投資)。這是憑良心講,其實那時台灣機會很多,這(戒急用忍)害到台灣人失去很多機會。
問:你對馬英九有什麼建議?
答:馬英九要即刻張開雙手,有心、用心熱情擁抱五百四十四萬人(編按:投給謝長廷的人),這些人要特別注重他們,大家才能和諧,打天下難啦,治理天下更難。我覺得不管怎樣,台灣的經濟一定要靠大陸,這免講,大家不用假仙啦!尊嚴?有錢才有尊嚴,有麵包才有尊嚴,不然有什麼尊嚴?
問:你是一個台商,在大陸蓋了近百個工廠,現在又在香港上市,你怎麼看兩岸三地?哪裡的投資機會多?
答:當然還是中國(多)。但是不管怎麼樣,台灣是我們的故鄉。我要是不愛台灣,怎麼去愛中國?你說我們不是中國人,你祖先骨頭都埋在那裡,你說那裡不是你的?講的都無理嘛!你為什麼要靠白屁股,為什麼不靠黃皮膚?
問:什麼意思?
兩岸論:全世界最臭屁就港澳護照,台灣靠過去中國,有什麼要緊?
答:白屁股就是美國啦(全場笑)。所以照理講,未來兩邊(中國、台灣)還是要在一起。
現在全世界最臭屁的,就是香港跟澳門的護照,出國非常好用,出門不會被看不起,還有大陸給你做靠山。台灣靠過去(中國),這哪要緊?
問:市場預期選後兩岸關係和緩,包括台商等資金似乎一直回籠,你怎麼看?
答:觀光會,絕對會。所有的大陸人都想來台灣走一遭,這世人(這輩子)如果沒來台灣,感覺對不起祖先。他們會來,來絕對會拚命花錢,我們(台灣)賺這個就好。
問:你覺得中國經濟還會飛快成長?
答:我想會吧,只要不被美國人搞掉就好。大陸只要政治穩定,啥米攏不驚(怕)。但是我認為,大陸政治很穩定,大陸官為了升官,所以「政績」要好,我們台灣是為了「選績」,這次馬英九選上,要跟他說:要尊崇毛主席的話,「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最務實,不然台灣你也想一句出來。
投資論:骨董太多,小島數得出來,要買數得出的東西,數不出的別買
問:聽說你現在想要買小島嗎?
答:我是想要買啦,但是我兒子反對。
問:你看中哪個島?
答:有機會就想買,本來想這次上市有錢了,全部都拿來去買島。人家收骨董,我收島啊,以後你來參觀的話,我就一個Google(Google Earth)打下來說:「這個島是我的。」就像人家拿骨董給你看啊,我拿島給你看。
問:可是全球暖化,島會被淹沒啊?
答:所以當然要買不會被淹沒的島。島會越來越少,但骨董會越來越多,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死掉啊,那骨董不就會越來越多。真的淹了很多(島)的時候,就表示我們都死光光了嘛,就不用管了。
你買島可以買永久使用的,很少,沒多少島給你買。你買骨董,你看這個(拿起手機),這嘛係(也是)骨董欸!怎麼說?我摸過,我也可以這樣說,所以這種東西太好彈(吹牛)了,大家都拿出來賣的時候,一億剩不到多少錢。
全世界骨董太多,全世界島數得出來,我們要買數得出來的東西,不要買數不出來的東西。
經營論:原物料漲?要想方法啊,父母給你頭腦,就是叫你亂動!
問:全球原物料成本大漲,食品類股的本益比大幅修正,股價都被打得七零八落,旺旺會不會受影響?
答:你看每一年都有人大賺錢,有人賠大錢。所以不是說原物料怎樣,嘛係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你本來做一個事業,本來就要有法度(有辦法)去適應這個環境的變化,像我們這次去Road show也有很多人問,你原物料漲要按怎(怎麼辦)?我說原物料已經漲了十幾年啦,我在新加坡上市,每年分析師都問我這個問題,但是我每一年都一樣保持高淨利。
問:你怎麼控制物料成本?
答:要想方法啊,不然你怎麼叫經營者,咁哪每項事情那麼好做?順的話叫機器人來做就好啦,父母給你一顆頭腦,就是叫你亂動。
問:人家說富不過三代,你這是第四代,為什麼你們家可以一代傳一代,然後越做越大?
答:我們已經第四代了,我阿公就很有錢了,我老爸也很有錢啊,我嘛是還有錢啊。事業喔,有時候是命運安排啦,但是你一定要有一個基本動作,老天爺錢要丟給你,你一定要能夠接,不然你要彎下去撿。不可能錢掉下來,你口袋剛好開開的,不然你一定也要拉開(用手拉開胸前口袋)。不然怎麼有機會變你的?
問:你現在做業務組織力的調整,很多公司都會借重外部顧問,你怎麼沒有?
答:今天一家公司可以到這個地位,一定都有它的優點,它(指顧問公司)看了以後給你撿來撿去,就去跟別人拿錢了。到底是我學他?還是他學我?我嘛不知。最重要是,我們要確實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我也沒什麼特長,就是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哪裡要改。你說我強,就是強在這點。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2008/03/27 經濟日報】蔡衍明:旺旺要當中國食品龍頭
蔡衍明:旺旺要當中國食品龍頭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謝柏宏、陳慧敏/香港二十六日電】 2008.03.27 09:39 am
放眼天下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主席蔡衍明(右)轉贈印有三個旺仔娃娃的黃金匾額給港交所執行總監霍廣文,三個旺仔娃娃,各代表運旺、財旺、身體旺。
記者陳慧敏/攝影
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主席蔡衍明26日表示,中國旺旺在大陸市場維持競爭力,靠的是三個Special(特別):「價格特別、產品特別、品牌定位特別」,以此提高產品純益率,比其他同業高出15%以上。
蔡衍明認為,大陸消費人口是美國四倍,隨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休閒食品可以開發的空間還很大,只要能成為中國第一大食品公司,他相信也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食品公司。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的訪談摘要:
三個無與倫比…淨利高出同業15%
問:旺旺全中國員工共有3.5萬人,這麼大的企業,你如何凝聚向心力?
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唱歌和跳舞,我們把很多經營理念以呼口號的方式傳達給員工,學習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方式。事實上,中國人本來就很懂得凝聚向心力,只要有一個打仗的目標,大家就會一起向前衝。
另外,旺旺集團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因為他們努力打拚在養我,他們的付出,我要感謝他們。
問:最近原物料上漲,旺旺集團怎麼面對這波壓力?
答:原料波動起伏的問題,旺旺每年都會碰到,但每年旺旺都能維持高額獲利,對旺旺來說,這些並不是問題。主要是部分上游原料我們會自己切入,例如牛奶會由旺旺自己去收生奶;食品包材也是由旺旺自己做。但米果最大宗原料稻米,稻米的好壞價格差不多,沒有必要自己去投入。
問:這次在香港上市的策略投資人包括統一企業,和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實集團,三方合作的思考為何?
答:我和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原本就是朋友,雙方的互信基礎一直很好,台南幫在國內風評很好,統一企業一直都是我羨慕的對象,羅智先想投資中國旺旺,雖然尚未談到具體合作項目,但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牽李嘉誠金手…延後上市相當值得
李嘉誠是華人世界第一首富,過去我們彼此並不認識,他已有很長的時間不再進行投資,這次透過投資銀行推薦,李嘉誠願意投資中國旺旺,我覺得為他延後一天上市,相當值得。
問:在港股中,康師傅控股獲利絕對值最大,旺旺的純益率最高,你怎麼看?
康師傅控股獲利成長一半要給日本股東,康師傅控股的成長主要來自飲料,飲料事業日本持股一半。假設康師傅成長10億美元,利潤10%,康師傅賺1億美元,康師傅股東只能分到5,000萬美元。
可是,我的純益率是18%,如果以持股20%計算,我只要賺2.5億美元,就可以賺到跟康師傅股東一樣的錢,但賺10億美元要管得很辛苦。從股東的角度,我看的是可以進我口袋的錢,要看得到、摸得到才算。
問:旺旺的產品能達到高純益率的原因?
答:我們對產品標準有三個Special(特別),包括「價格特別、產品特別,和品牌定位特別」,別家公司純益率最平均只有1到2%,最多可達4%,但是旺旺的純益率有18%,旺仔牛奶推出時,每瓶250CC,別人賣人民幣0.5元,我們賣人民幣3.8元,價格比別人高了近八倍,但是品質也要最到最好。
問:旺旺從新加坡下市後,到香港掛牌上市,公司市值增加30億美元,你個人身價也大漲?
答:旺旺11年前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是零負債,我在新加坡沒有賣任何一張股票,但去年為了自新加坡下市,旺旺向銀行融資,負債變成8.5億美元,現在到香港上市,我賣出的老股,大多用來償還負債,我自己只賺到一點股份。
投資龍族後裔…看好大陸消費能力
問:中國旺旺的海內外發展策略為何?
答:如果有適當的海外投資機會,我會去,但現在中國市場已經做不完了,我以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公司為例,這家公司一年在美國可銷售80億美元,但他的產品項目還比不上中國旺旺控股公司。大陸市場消費人口比美國多四倍,我們幹部認為旺旺可以做到人民幣1,000億元,我認為只要在中國做到最大,就可以成為世界最大公司。
【2008/03/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謝柏宏、陳慧敏/香港二十六日電】 2008.03.27 09:39 am
放眼天下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主席蔡衍明(右)轉贈印有三個旺仔娃娃的黃金匾額給港交所執行總監霍廣文,三個旺仔娃娃,各代表運旺、財旺、身體旺。
記者陳慧敏/攝影
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主席蔡衍明26日表示,中國旺旺在大陸市場維持競爭力,靠的是三個Special(特別):「價格特別、產品特別、品牌定位特別」,以此提高產品純益率,比其他同業高出15%以上。
蔡衍明認為,大陸消費人口是美國四倍,隨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休閒食品可以開發的空間還很大,只要能成為中國第一大食品公司,他相信也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食品公司。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的訪談摘要:
三個無與倫比…淨利高出同業15%
問:旺旺全中國員工共有3.5萬人,這麼大的企業,你如何凝聚向心力?
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唱歌和跳舞,我們把很多經營理念以呼口號的方式傳達給員工,學習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方式。事實上,中國人本來就很懂得凝聚向心力,只要有一個打仗的目標,大家就會一起向前衝。
另外,旺旺集團實施員工分紅配股,因為他們努力打拚在養我,他們的付出,我要感謝他們。
問:最近原物料上漲,旺旺集團怎麼面對這波壓力?
答:原料波動起伏的問題,旺旺每年都會碰到,但每年旺旺都能維持高額獲利,對旺旺來說,這些並不是問題。主要是部分上游原料我們會自己切入,例如牛奶會由旺旺自己去收生奶;食品包材也是由旺旺自己做。但米果最大宗原料稻米,稻米的好壞價格差不多,沒有必要自己去投入。
問:這次在香港上市的策略投資人包括統一企業,和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實集團,三方合作的思考為何?
答:我和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原本就是朋友,雙方的互信基礎一直很好,台南幫在國內風評很好,統一企業一直都是我羨慕的對象,羅智先想投資中國旺旺,雖然尚未談到具體合作項目,但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牽李嘉誠金手…延後上市相當值得
李嘉誠是華人世界第一首富,過去我們彼此並不認識,他已有很長的時間不再進行投資,這次透過投資銀行推薦,李嘉誠願意投資中國旺旺,我覺得為他延後一天上市,相當值得。
問:在港股中,康師傅控股獲利絕對值最大,旺旺的純益率最高,你怎麼看?
康師傅控股獲利成長一半要給日本股東,康師傅控股的成長主要來自飲料,飲料事業日本持股一半。假設康師傅成長10億美元,利潤10%,康師傅賺1億美元,康師傅股東只能分到5,000萬美元。
可是,我的純益率是18%,如果以持股20%計算,我只要賺2.5億美元,就可以賺到跟康師傅股東一樣的錢,但賺10億美元要管得很辛苦。從股東的角度,我看的是可以進我口袋的錢,要看得到、摸得到才算。
問:旺旺的產品能達到高純益率的原因?
答:我們對產品標準有三個Special(特別),包括「價格特別、產品特別,和品牌定位特別」,別家公司純益率最平均只有1到2%,最多可達4%,但是旺旺的純益率有18%,旺仔牛奶推出時,每瓶250CC,別人賣人民幣0.5元,我們賣人民幣3.8元,價格比別人高了近八倍,但是品質也要最到最好。
問:旺旺從新加坡下市後,到香港掛牌上市,公司市值增加30億美元,你個人身價也大漲?
答:旺旺11年前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是零負債,我在新加坡沒有賣任何一張股票,但去年為了自新加坡下市,旺旺向銀行融資,負債變成8.5億美元,現在到香港上市,我賣出的老股,大多用來償還負債,我自己只賺到一點股份。
投資龍族後裔…看好大陸消費能力
問:中國旺旺的海內外發展策略為何?
答:如果有適當的海外投資機會,我會去,但現在中國市場已經做不完了,我以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公司為例,這家公司一年在美國可銷售80億美元,但他的產品項目還比不上中國旺旺控股公司。大陸市場消費人口比美國多四倍,我們幹部認為旺旺可以做到人民幣1,000億元,我認為只要在中國做到最大,就可以成為世界最大公司。
【2008/03/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20080324經濟日報 聯強杜書伍專訪紀要
聯強近三年營收及股價走勢分析
經濟日報 記者李立達、王皓正 2008-03-24
全球第二大通路集團聯強國際(2347)在大陸市場默默耕耘11年,去年逐漸收割成果。聯強總裁杜書伍表示,大陸及印度兩大新興市場是集團的兩雙翅膀,聯強上海總部第二期預計第三季開始興建,一年內在大陸籌設五至六個運籌中心。
聯強公布去年合併營收,海外市場營收占比重從前年的63%,提升至去年70%;法人預估,聯強海外版圖持續擴張,今年海外營收所占比重預計將提升至75%。
聯強去年合併營收1,712億元,年增率20%,稅前盈餘43.6 億元,年增率36%,來自本業稅前盈餘為43.4億元,較前一年的29.8億元,成長45%。稅後純益37.9億元,年增率42%,獲利成長的趨勢明顯轉強,若依現行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本107.3億元計算,96年每股稅後純益3.54元。
聯強去年倚重海外市場,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快。聯強代理PC等資訊類產品,走多品牌化策略;通訊類產品成功取得全球手機一哥諾基亞的大陸代理權。杜書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聯強的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大新興市場,將是集團的兩雙翅膀,「經過十年布局,情勢已經站穩」。
聯強股價從去年6月起漲,當時價位45元,至去年10月曾飆高至114元,短短四個月漲幅超過150%,也創2000年10月以後的最高價位。21日收盤價81.7元。外資與本土投信法人持續看好聯強,主要也是看重聯強的海外布局。
聯強企業強調埋頭苦幹,態度低調,杜書伍鮮少接受媒體專訪。針對大陸市場,杜書伍說,「大陸市場,只要贏了,占了一席之地,到世界各地,反而容易。」以下是本報的專訪紀要。
大陸 深耕11年漸收割
問:聯強過去十年拓展海外市場,未來十年的方向為何?
答:聯強現有的布局以亞太為核心,美洲、印度中東,是我們兩翼。目前掌握中國及印度兩個區塊,變成聯強的雙引擎。全球經濟狀況,新興國家不大會受到影響,因為內需足夠大,本身有自我成長的動能。對聯強而言,將是平穩樂觀的成長,不會受到世界其他經濟的影響,影響度很低。
問:大陸布局超過十年,未來發展方向?
答:聯強在大陸過去十幾年時間,發展資訊通路。大陸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高速成長期。看大陸市場的消費力,從金字塔往下拓展,但大陸人口數龐大,只要往下走一點,消費力就極大。對於做內需市場的聯強,處於有利條件。
去年大陸有44個辦公室,建立團隊拓展通路,可以涵蓋700 多個城市。我們先用資訊建立基礎建設,跨入通訊產品,客戶看到此通路,才會與我們合作。去年跨入通訊產業,靠著我們已經布了這麼多點。
通訊的普及率遠大於通訊,只要有人就會有手機,可幫助我們擴點速度,往下擴點,還要看營運規模,因此跨入通訊,不但是營業額的增加,而是有交互反應,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
問:去年聯強大陸佈局涵蓋700多個城市,今年目標多少?
答:努力做就對了,我從來不設目標,就是努力做。通路業與製造業完全不同,是細水長流的。穩定度也重要,我們努力的挖水溝,拼命挖。每年都沒什麼新的,就像忍者龜,挖就對了。
印度 與在地夥伴合作
問:印度市場的經營策略與大陸不同,印度的發展如何?
答:通路本身非常在地化,與製造業不同。我們經營畢竟上是外來人,一定要找合作夥伴,讓他們經營,我們去支援。在印度就是採此模式,由在地的夥伴經營,我們在盤點上引進新的產品。我們印度合作夥伴(雷霆頓,印度第二大IT通路商)不止印度市場,還往中東、非洲、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我們在雷霆頓的持股(現持股約36%)也不會增加,並要對方比我們大,這樣對方比較會盡心,以免它會覺得做得多卻賺得少。
問:中東與非洲市場,目前布局狀況如何?
答:中東與非洲透過印度合作夥伴進行佈局。印度在中東與非洲進行在地化有段時間,由印度人經營這塊我認為是最恰當的。從歐洲下來,相對較難,因為文化差異太大,過去有些國際企業,讓中東非洲歸歐洲,但不論商業人脈等關係,其實是以印度為主。
我想再過三年五年,印度中東會獨立一個區塊,在外商可能會有這樣新的劃分法。非洲已經開始起來,有些國家有錢的很有錢,適當的時候要切入,因為人口多,所以會是個大市場。
問:歐美、日本等地市場,未來有計畫進入嗎?
答:沒有,美國我們整體集團有投資一家通路商(Synnex);日本市場,我們曾經試圖進入,但日本市場的連結關係非常緊密與固化,經營起來非常困難,就退出,那歐洲太遠了,近的都還沒吃完,跑這麼遠幹什麼?不要為大而大,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市場達到經濟規模。
問:大陸上海運籌中心之後,是否將興建新的運籌中心?
答:我們正在興建南京、成都、北京,應該是第二季開始興建,不過遇到奧運,建設計畫有些暫停,目前還在溝通,必要時將延到奧運完才會啟動。一年大約五至六個運籌中心要蓋,有個團隊專門找地,有個團隊專門設計施工。我們都採自地自建。
人才 兩岸三地大集合
問:大陸市場的資本支出龐大?
答:一年大概花到將近3億元人民幣的資本額,不是很大。不過現在有新的計畫,也會有支出,上海總部要蓋第二期,蓋下來應該要有七萬五千平方米的辦公大樓。今年開始興建,應該是第三季。現在已經蓋了兩棟。
問:大陸發展逾十年,如今已是第二大通路商,秘訣在於?
答:我們在大陸的優勢是,業務經營百分之百大陸人;在產品經營,重要幹部是以香港人為主;運籌管理財務,以台灣幹部為主。我們用三種背景的專長整合起來。
香港人英文較好,也是市場導向活躍的地區;台灣在整個運作與制度規劃能力較強;大陸人最瞭解當地市場,在地化的展現。讓員工瞭解不同專長是被尊重的。
與其他通路商相較,只有我們這樣做,有這個特殊優勢。當時也是因緣際會,因為併了香港公司。
法人觀點》成長動能強 法人喊進
聯強(2347)前二月營收年成長近三成,法人表示,聯強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布局逐步邁入收成階段,NB品牌代理線大幅擴張,配合手機銷售量可望持續攀高,未來兩年的成長動能將相當強勁。
聯強2月營收126.6億元,前二月營收為30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年成長高達29%,聯強的營收成長,主要來自資訊產品續強以及通訊產品的業績回升。
元富投顧表示,聯強是國內最大資訊產品與手機通路商,透過自行研發軟體,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模式,而聯強的通路體系,亦為國際大廠簡化代理層與提供即時而且完整的銷售資訊,為其主要競爭優勢。
大陸布局上,聯強NB銷售以HPQ為主,2006年取得Asus、Fujitsu Siemens及Samsung代理權,2007年進一步拿下Lenovo、Sony、Toshiba及海爾代理權,2007年NB銷售量140萬台,元富投顧預估,今年NB銷售量可望達到200萬台,為主要成長動能。
手機部分,元富投顧指出,聯強2007年下半年開始代理Nokia大陸手機銷售,出貨量20至30萬支,開始數量並不大,但後續透過代理機種增加與下游通路佈建,預估聯強今年出貨量可提升至200至300萬支,為聯強今年第二大成長動能。
元富投顧表示,整體而言,預估大陸2008年占聯強營收比重接近六成,為中國大陸消費興起的主要受惠者,預估聯強2008年營收2,250億元,年成長率32%,稅前盈餘68.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62元,給予買進建議,目標價90元。
玉山證券則指出,聯強去年於紐澳及泰國地區的成長動能亦強,聯強轉投資的印度及美國市場獲利情況亦佳,使整體轉投資受益成長約三成;展望今年,由於Vista帶來的換機潮可能較為顯現,預估在紐澳與泰國等海外市場可維持去年約三成的成長榮景。
另外,聯強轉投資的美國與印度市場方面,也由於印度子公司已拓展市場到中東及非洲等高成長的新興市場,今年營收預期仍可呈現高度成長,預計將可使轉投資收益年成長維持三成以上、並突破10億元的水準。
玉山證券預估,在台灣地區以外的市場成長帶動下,聯強集團營收將可成長27.8%、至2,185億元,EPS為4.79元,目前本益比15.99 倍,但由於大陸地區營收將占整體營收六成以上,故在中國成長概念題材下,本益比在16至18倍間仍屬合理,維持買進投資建議。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經濟日報 記者李立達、王皓正 2008-03-24
全球第二大通路集團聯強國際(2347)在大陸市場默默耕耘11年,去年逐漸收割成果。聯強總裁杜書伍表示,大陸及印度兩大新興市場是集團的兩雙翅膀,聯強上海總部第二期預計第三季開始興建,一年內在大陸籌設五至六個運籌中心。
聯強公布去年合併營收,海外市場營收占比重從前年的63%,提升至去年70%;法人預估,聯強海外版圖持續擴張,今年海外營收所占比重預計將提升至75%。
聯強去年合併營收1,712億元,年增率20%,稅前盈餘43.6 億元,年增率36%,來自本業稅前盈餘為43.4億元,較前一年的29.8億元,成長45%。稅後純益37.9億元,年增率42%,獲利成長的趨勢明顯轉強,若依現行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本107.3億元計算,96年每股稅後純益3.54元。
聯強去年倚重海外市場,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快。聯強代理PC等資訊類產品,走多品牌化策略;通訊類產品成功取得全球手機一哥諾基亞的大陸代理權。杜書伍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聯強的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大新興市場,將是集團的兩雙翅膀,「經過十年布局,情勢已經站穩」。
聯強股價從去年6月起漲,當時價位45元,至去年10月曾飆高至114元,短短四個月漲幅超過150%,也創2000年10月以後的最高價位。21日收盤價81.7元。外資與本土投信法人持續看好聯強,主要也是看重聯強的海外布局。
聯強企業強調埋頭苦幹,態度低調,杜書伍鮮少接受媒體專訪。針對大陸市場,杜書伍說,「大陸市場,只要贏了,占了一席之地,到世界各地,反而容易。」以下是本報的專訪紀要。
大陸 深耕11年漸收割
問:聯強過去十年拓展海外市場,未來十年的方向為何?
答:聯強現有的布局以亞太為核心,美洲、印度中東,是我們兩翼。目前掌握中國及印度兩個區塊,變成聯強的雙引擎。全球經濟狀況,新興國家不大會受到影響,因為內需足夠大,本身有自我成長的動能。對聯強而言,將是平穩樂觀的成長,不會受到世界其他經濟的影響,影響度很低。
問:大陸布局超過十年,未來發展方向?
答:聯強在大陸過去十幾年時間,發展資訊通路。大陸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高速成長期。看大陸市場的消費力,從金字塔往下拓展,但大陸人口數龐大,只要往下走一點,消費力就極大。對於做內需市場的聯強,處於有利條件。
去年大陸有44個辦公室,建立團隊拓展通路,可以涵蓋700 多個城市。我們先用資訊建立基礎建設,跨入通訊產品,客戶看到此通路,才會與我們合作。去年跨入通訊產業,靠著我們已經布了這麼多點。
通訊的普及率遠大於通訊,只要有人就會有手機,可幫助我們擴點速度,往下擴點,還要看營運規模,因此跨入通訊,不但是營業額的增加,而是有交互反應,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
問:去年聯強大陸佈局涵蓋700多個城市,今年目標多少?
答:努力做就對了,我從來不設目標,就是努力做。通路業與製造業完全不同,是細水長流的。穩定度也重要,我們努力的挖水溝,拼命挖。每年都沒什麼新的,就像忍者龜,挖就對了。
印度 與在地夥伴合作
問:印度市場的經營策略與大陸不同,印度的發展如何?
答:通路本身非常在地化,與製造業不同。我們經營畢竟上是外來人,一定要找合作夥伴,讓他們經營,我們去支援。在印度就是採此模式,由在地的夥伴經營,我們在盤點上引進新的產品。我們印度合作夥伴(雷霆頓,印度第二大IT通路商)不止印度市場,還往中東、非洲、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我們在雷霆頓的持股(現持股約36%)也不會增加,並要對方比我們大,這樣對方比較會盡心,以免它會覺得做得多卻賺得少。
問:中東與非洲市場,目前布局狀況如何?
答:中東與非洲透過印度合作夥伴進行佈局。印度在中東與非洲進行在地化有段時間,由印度人經營這塊我認為是最恰當的。從歐洲下來,相對較難,因為文化差異太大,過去有些國際企業,讓中東非洲歸歐洲,但不論商業人脈等關係,其實是以印度為主。
我想再過三年五年,印度中東會獨立一個區塊,在外商可能會有這樣新的劃分法。非洲已經開始起來,有些國家有錢的很有錢,適當的時候要切入,因為人口多,所以會是個大市場。
問:歐美、日本等地市場,未來有計畫進入嗎?
答:沒有,美國我們整體集團有投資一家通路商(Synnex);日本市場,我們曾經試圖進入,但日本市場的連結關係非常緊密與固化,經營起來非常困難,就退出,那歐洲太遠了,近的都還沒吃完,跑這麼遠幹什麼?不要為大而大,重要的是在每一個市場達到經濟規模。
問:大陸上海運籌中心之後,是否將興建新的運籌中心?
答:我們正在興建南京、成都、北京,應該是第二季開始興建,不過遇到奧運,建設計畫有些暫停,目前還在溝通,必要時將延到奧運完才會啟動。一年大約五至六個運籌中心要蓋,有個團隊專門找地,有個團隊專門設計施工。我們都採自地自建。
人才 兩岸三地大集合
問:大陸市場的資本支出龐大?
答:一年大概花到將近3億元人民幣的資本額,不是很大。不過現在有新的計畫,也會有支出,上海總部要蓋第二期,蓋下來應該要有七萬五千平方米的辦公大樓。今年開始興建,應該是第三季。現在已經蓋了兩棟。
問:大陸發展逾十年,如今已是第二大通路商,秘訣在於?
答:我們在大陸的優勢是,業務經營百分之百大陸人;在產品經營,重要幹部是以香港人為主;運籌管理財務,以台灣幹部為主。我們用三種背景的專長整合起來。
香港人英文較好,也是市場導向活躍的地區;台灣在整個運作與制度規劃能力較強;大陸人最瞭解當地市場,在地化的展現。讓員工瞭解不同專長是被尊重的。
與其他通路商相較,只有我們這樣做,有這個特殊優勢。當時也是因緣際會,因為併了香港公司。
法人觀點》成長動能強 法人喊進
聯強(2347)前二月營收年成長近三成,法人表示,聯強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布局逐步邁入收成階段,NB品牌代理線大幅擴張,配合手機銷售量可望持續攀高,未來兩年的成長動能將相當強勁。
聯強2月營收126.6億元,前二月營收為30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年成長高達29%,聯強的營收成長,主要來自資訊產品續強以及通訊產品的業績回升。
元富投顧表示,聯強是國內最大資訊產品與手機通路商,透過自行研發軟體,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模式,而聯強的通路體系,亦為國際大廠簡化代理層與提供即時而且完整的銷售資訊,為其主要競爭優勢。
大陸布局上,聯強NB銷售以HPQ為主,2006年取得Asus、Fujitsu Siemens及Samsung代理權,2007年進一步拿下Lenovo、Sony、Toshiba及海爾代理權,2007年NB銷售量140萬台,元富投顧預估,今年NB銷售量可望達到200萬台,為主要成長動能。
手機部分,元富投顧指出,聯強2007年下半年開始代理Nokia大陸手機銷售,出貨量20至30萬支,開始數量並不大,但後續透過代理機種增加與下游通路佈建,預估聯強今年出貨量可提升至200至300萬支,為聯強今年第二大成長動能。
元富投顧表示,整體而言,預估大陸2008年占聯強營收比重接近六成,為中國大陸消費興起的主要受惠者,預估聯強2008年營收2,250億元,年成長率32%,稅前盈餘68.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62元,給予買進建議,目標價90元。
玉山證券則指出,聯強去年於紐澳及泰國地區的成長動能亦強,聯強轉投資的印度及美國市場獲利情況亦佳,使整體轉投資受益成長約三成;展望今年,由於Vista帶來的換機潮可能較為顯現,預估在紐澳與泰國等海外市場可維持去年約三成的成長榮景。
另外,聯強轉投資的美國與印度市場方面,也由於印度子公司已拓展市場到中東及非洲等高成長的新興市場,今年營收預期仍可呈現高度成長,預計將可使轉投資收益年成長維持三成以上、並突破10億元的水準。
玉山證券預估,在台灣地區以外的市場成長帶動下,聯強集團營收將可成長27.8%、至2,185億元,EPS為4.79元,目前本益比15.99 倍,但由於大陸地區營收將占整體營收六成以上,故在中國成長概念題材下,本益比在16至18倍間仍屬合理,維持買進投資建議。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聯合理財網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理財周刊 vol.395, Thu, 20 Mar, 2008 旺旺集團在兩岸要開100家神旺商務酒店
理財周刊 vol.395, Thu, 20 Mar, 2008
旺旺集團在兩岸要開100家神旺商務酒店
顏瓊真 友善列印
這是廣告
3月底即將在香港掛牌的旺旺控股公司,事業版圖除了“旺旺仙貝”食品事業外,近年還跨足到醫院、飯店、保險業,外界對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多角化經營極為好奇,但他卻保持一貫低調,鮮少對外談論。神旺大飯店總經理李子榮追隨他20多年,且是第一批跟著蔡衍明到大陸打江山的核心幹部,透過李子榮的描述,或許能讓人一窺蔡衍明經營事業的企圖心及成功的關鍵。
李子榮在神旺商務酒店公開記者會後,接受本刊的專訪,他談到旺旺集團的飯店終極目標,是要在兩岸建立起高達100家四星級飯店的規模,而神旺商務酒店的開幕只是個起跑點。以下為訪談紀要。
《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為“問”):旺旺集團近幾年的發展迅速,自5年前介入飯店業,接手經營神旺大飯店(編按:神旺大飯店前身為龍普飯店)後,今年神旺商務酒店的開幕,有何特別意義?
李子榮答(以下簡稱為“答”):經營飯店業是老闆(指董事長蔡衍明)的理想,在他的想法裡,事業體要做得更大、更強,除了南京東路的神旺商務酒店開幕後,未來在中國包括上海、淮安、西寧及南京的飯店,都將在今明兩年陸續開幕,其中上海較早,4、5月就可以開幕了。
台北、上海商務酒店先開幕
問:今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政見中,都主張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神旺商務酒店未來是不是要搶陸客來台觀光的商機?
答:不是(神情相當堅定)。我們的目標客層是鎖定高級商務客。主要是因為神旺商務酒店只有81個房間,不具五星級飯店規模,因此,走的是中高價位的四星級飯店區隔路線,但裝潢格局卻是五星級以上的格局,朝藝術精品飯店發展,像酒店內有不少藝術品,都是“蔡大哥”(蔡衍明的哥哥蔡衍榮)的收藏品,包括楊英風、朱銘、王秀杞等多位雕塑家的大小作品共拿出150件,希望打造藝術風格。
根據老闆家族的規畫,就是要以神旺商務酒店裝潢的風格為範例,大量複製到中國,而未來旺旺集團的飯店家數,終極目標要到100家。
問:神旺大飯店連鎖要開到100家,是否會像台北市飯店引進國外優秀的飯店管理團隊模式?位於忠孝東路的神旺大飯店好像是自己經營?
答:現階段並沒有向國外取經的打算。老闆的觀念是,旺旺集團內有人力及資源,可以自己來做,不會就學。所以4年前把我從大陸調回來,而這幾年,神旺的業績年年成長,從最初的5億元,去年做到7億元,較前年成長1成。
神旺大飯店靠餐飲拉抬業績
問:獲利成長的秘訣何在?
答:經營飯店,專業上我算是外行,在管理上因差距不大,加上飯店有做餐飲,這跟我之前在大陸做的食品生產業有關,我就從製造工廠的角度來改造神旺大飯店,特別強調餐飲品質,已經建立起口碑,目前餐飲業績占飯店總營收的6成。此外,還仿照旺旺米果,列出產品銷售排行榜,產品賣得好就加碼銷售,像神旺大飯店附設的麵包店,1年可以賣出近5000萬元的麵包,就是不斷增加銷售的結果。
問:你之前是管生產製造業,現在卻管服務業,這樣的轉型順利嗎?
答:(先苦笑!)哎!5年前,我一粒頭抱著燒(他用台語說道)!想我宜蘭高工畢業,要我碰到客人講英文、日文,頭很痛呢!當時壓力很大。但我從老闆身上學到謙誠及有禮,如何帶著微笑在職場,所以每天一早或其他時間,就站在門口跟客人打招呼。
老闆問過我:“飯店比較好管,還是工廠?”我回答說:“飯店比較難。”他跳腳說:“哪有這樣,都一樣啊!”我想,站在老闆的立場,要求幹部都是一樣的。而我是覺得,以前管工廠是管機器及員工,但飯店要面對人與人,人的關係比較複雜,且有客訴問題要解決。
問:以前管多少員工,現在是多少?
答:我之前做到旺旺大陸廠總廠長(相當於總經理),管近6000名員工,調回台灣後,2個飯店現在管440多名員工;還有,之前管的面積是400畝地,現在則只有幾米而已,面積少了許多(說完,他自己也哈哈大笑)!
問:你有感覺是從天堂掉到地獄嗎?你又如何調適呢?
答:也沒什麼,就想老闆給機會,就要好好學,像大陸工廠實施的是軍事化管理及走動式管理,工廠區內都沒有椅子,我一早6點前就到工廠,從頭走到尾到處巡視,回到台灣管飯店一樣,也是6點就到飯店,我個性坐不住,就從14樓一路巡視到地下2樓,幾乎365天都在飯店,用時間換取進步空間。
理平頭 像蔡衍明分身
問:有沒有人說你跟蔡董長得很像,都理小平頭?
答:我跟在老闆身邊20多年了,跟他長得像,應該說是喝旺旺奶水長大的關係,再者,理平頭,很好整理,不浪費時間,老闆就說,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有很多幹部,都跟著老闆理平頭。
問:蔡董事長看起來很兇,他是一個怎樣的老闆?對員工如何?
答:老闆不笑時,很兇,但笑起來很“趣味!”(台語發音)他的要求很嚴,但圍繞在“緣、自信、大團結”的6字企業文化中,每位員工對公司訓條、口號及旺旺歌,都要倒背如流,在老闆的觀念,要找的是有用心的員工,只要有心有道德,他就捨得給更好的機會與職位,所以他投資的事業體,發展得要更快、更大,他一直往前跑。
問:你跟在他身邊20多年,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答:很多。像我們當初第一批到湖南的,什麼都要會,開吊車、做鍋爐、做廢水,老闆今天要做牛奶,我要去取得牛奶,要做營銷,就要去做銷售;現在來看我們有能力,並不是我們之前什麼都會,而是老闆肯給機會,讓我們可以學習,而一旦他信任你,就肯放手讓你去衝。像當初投資1.3億美元在中國,就交給我們去做,那時,我們還沒這麼熟,而老闆有這種肚量,我們當然要更努力。
重守時、時間效率管理
問:就你的觀察,他成功的關鍵何在?
答:老闆很拚,簡直可以用“機器”來形容,像前一晚,不管工作或應酬到多晚,隔天一早6點就可以看到他在工廠,久而久之,就成了員工的榜樣。而他常說:“我做不到,你們就不用做。”這壓力很大,因為他都做得到。
他成功的因素很多,像他很重視“守時”觀念,一再問我們:“一個幹部慢1分鐘,一個員工慢1分鐘,那如果有1000個員工都慢1分鐘,這時間成本怎麼算?”因為他是從“你1分鐘可以生產多少產品,多少利潤”的生產角度來看,來要求,他就常拿著手錶(他也送每位主管印有旺仔娃娃的手錶)要求我們算時間及勞力付出等等,來安排每天的生產人數,所以學到很多管理學問。
問:旺旺集團事業已經跨到醫院、飯店、產險及電視媒體,蔡董的想法為何?
答:飯店業還會繼續發展,之前買力霸飯店不成,但未來有合適的,不排除會再買;至於跨到電視媒體,是他的理想。老闆從小就愛看電影,像旺旺的廣告很少找明星代言,反而都是一些與大眾生活較有關,能感動人的內容,這都是他的想法。
他做一件事,不是像我們想一下就OK,他一定會想的很細,想到別人的感覺,且一直教我們這些幹部:“做事情,不要以為這樣做,就做好了,而是還要想,做對了沒,是不是達到大家的需求,或是公司的要求!”
香港掛牌後 發展房地產並前進越南
問:蔡董下一步要做什麼?
答:老闆對每個行業都有興趣,像房地產、電視媒體都是他的理想,不過,目前在大連蓋旺旺家園,台灣則還沒有做房地產。
問:最近大陸台商都轉到越南去設工廠,旺旺也要去嗎?
答:當初老闆想去馬來西亞、越南,不過想到中國大陸已經做不完了就沒去,現在局勢不一樣了,旺旺已到越南設工廠。
問:能談談香港掛牌的事嗎?
答:這個我現在沒有管,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我們2006年從新加坡下市,是希望把事業面再擴大,所以2007年申請到香港掛牌,今年終於可以上市;而看到媒體的報導,及其他資訊,感覺旺旺的路還是很好的,有我們老闆在,因為他對事情的看法很有企圖心,還有做事很“務實”。
“務實”這兩個字也是旺旺成功的地方,像旺旺是靠“米”起家,他就常拿著一粒米問我們:“你們每天吃這顆米,到底對米認識多少?”到現在,旺旺有關大陸米的研究技術,早就超過當初日本米果大廠岩塚製果(Iwatsuka)所傳授的內容,而這都是老闆努力的結果。
旺旺集團在兩岸要開100家神旺商務酒店
顏瓊真 友善列印
這是廣告
3月底即將在香港掛牌的旺旺控股公司,事業版圖除了“旺旺仙貝”食品事業外,近年還跨足到醫院、飯店、保險業,外界對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多角化經營極為好奇,但他卻保持一貫低調,鮮少對外談論。神旺大飯店總經理李子榮追隨他20多年,且是第一批跟著蔡衍明到大陸打江山的核心幹部,透過李子榮的描述,或許能讓人一窺蔡衍明經營事業的企圖心及成功的關鍵。
李子榮在神旺商務酒店公開記者會後,接受本刊的專訪,他談到旺旺集團的飯店終極目標,是要在兩岸建立起高達100家四星級飯店的規模,而神旺商務酒店的開幕只是個起跑點。以下為訪談紀要。
《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為“問”):旺旺集團近幾年的發展迅速,自5年前介入飯店業,接手經營神旺大飯店(編按:神旺大飯店前身為龍普飯店)後,今年神旺商務酒店的開幕,有何特別意義?
李子榮答(以下簡稱為“答”):經營飯店業是老闆(指董事長蔡衍明)的理想,在他的想法裡,事業體要做得更大、更強,除了南京東路的神旺商務酒店開幕後,未來在中國包括上海、淮安、西寧及南京的飯店,都將在今明兩年陸續開幕,其中上海較早,4、5月就可以開幕了。
台北、上海商務酒店先開幕
問:今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政見中,都主張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神旺商務酒店未來是不是要搶陸客來台觀光的商機?
答:不是(神情相當堅定)。我們的目標客層是鎖定高級商務客。主要是因為神旺商務酒店只有81個房間,不具五星級飯店規模,因此,走的是中高價位的四星級飯店區隔路線,但裝潢格局卻是五星級以上的格局,朝藝術精品飯店發展,像酒店內有不少藝術品,都是“蔡大哥”(蔡衍明的哥哥蔡衍榮)的收藏品,包括楊英風、朱銘、王秀杞等多位雕塑家的大小作品共拿出150件,希望打造藝術風格。
根據老闆家族的規畫,就是要以神旺商務酒店裝潢的風格為範例,大量複製到中國,而未來旺旺集團的飯店家數,終極目標要到100家。
問:神旺大飯店連鎖要開到100家,是否會像台北市飯店引進國外優秀的飯店管理團隊模式?位於忠孝東路的神旺大飯店好像是自己經營?
答:現階段並沒有向國外取經的打算。老闆的觀念是,旺旺集團內有人力及資源,可以自己來做,不會就學。所以4年前把我從大陸調回來,而這幾年,神旺的業績年年成長,從最初的5億元,去年做到7億元,較前年成長1成。
神旺大飯店靠餐飲拉抬業績
問:獲利成長的秘訣何在?
答:經營飯店,專業上我算是外行,在管理上因差距不大,加上飯店有做餐飲,這跟我之前在大陸做的食品生產業有關,我就從製造工廠的角度來改造神旺大飯店,特別強調餐飲品質,已經建立起口碑,目前餐飲業績占飯店總營收的6成。此外,還仿照旺旺米果,列出產品銷售排行榜,產品賣得好就加碼銷售,像神旺大飯店附設的麵包店,1年可以賣出近5000萬元的麵包,就是不斷增加銷售的結果。
問:你之前是管生產製造業,現在卻管服務業,這樣的轉型順利嗎?
答:(先苦笑!)哎!5年前,我一粒頭抱著燒(他用台語說道)!想我宜蘭高工畢業,要我碰到客人講英文、日文,頭很痛呢!當時壓力很大。但我從老闆身上學到謙誠及有禮,如何帶著微笑在職場,所以每天一早或其他時間,就站在門口跟客人打招呼。
老闆問過我:“飯店比較好管,還是工廠?”我回答說:“飯店比較難。”他跳腳說:“哪有這樣,都一樣啊!”我想,站在老闆的立場,要求幹部都是一樣的。而我是覺得,以前管工廠是管機器及員工,但飯店要面對人與人,人的關係比較複雜,且有客訴問題要解決。
問:以前管多少員工,現在是多少?
答:我之前做到旺旺大陸廠總廠長(相當於總經理),管近6000名員工,調回台灣後,2個飯店現在管440多名員工;還有,之前管的面積是400畝地,現在則只有幾米而已,面積少了許多(說完,他自己也哈哈大笑)!
問:你有感覺是從天堂掉到地獄嗎?你又如何調適呢?
答:也沒什麼,就想老闆給機會,就要好好學,像大陸工廠實施的是軍事化管理及走動式管理,工廠區內都沒有椅子,我一早6點前就到工廠,從頭走到尾到處巡視,回到台灣管飯店一樣,也是6點就到飯店,我個性坐不住,就從14樓一路巡視到地下2樓,幾乎365天都在飯店,用時間換取進步空間。
理平頭 像蔡衍明分身
問:有沒有人說你跟蔡董長得很像,都理小平頭?
答:我跟在老闆身邊20多年了,跟他長得像,應該說是喝旺旺奶水長大的關係,再者,理平頭,很好整理,不浪費時間,老闆就說,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有很多幹部,都跟著老闆理平頭。
問:蔡董事長看起來很兇,他是一個怎樣的老闆?對員工如何?
答:老闆不笑時,很兇,但笑起來很“趣味!”(台語發音)他的要求很嚴,但圍繞在“緣、自信、大團結”的6字企業文化中,每位員工對公司訓條、口號及旺旺歌,都要倒背如流,在老闆的觀念,要找的是有用心的員工,只要有心有道德,他就捨得給更好的機會與職位,所以他投資的事業體,發展得要更快、更大,他一直往前跑。
問:你跟在他身邊20多年,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答:很多。像我們當初第一批到湖南的,什麼都要會,開吊車、做鍋爐、做廢水,老闆今天要做牛奶,我要去取得牛奶,要做營銷,就要去做銷售;現在來看我們有能力,並不是我們之前什麼都會,而是老闆肯給機會,讓我們可以學習,而一旦他信任你,就肯放手讓你去衝。像當初投資1.3億美元在中國,就交給我們去做,那時,我們還沒這麼熟,而老闆有這種肚量,我們當然要更努力。
重守時、時間效率管理
問:就你的觀察,他成功的關鍵何在?
答:老闆很拚,簡直可以用“機器”來形容,像前一晚,不管工作或應酬到多晚,隔天一早6點就可以看到他在工廠,久而久之,就成了員工的榜樣。而他常說:“我做不到,你們就不用做。”這壓力很大,因為他都做得到。
他成功的因素很多,像他很重視“守時”觀念,一再問我們:“一個幹部慢1分鐘,一個員工慢1分鐘,那如果有1000個員工都慢1分鐘,這時間成本怎麼算?”因為他是從“你1分鐘可以生產多少產品,多少利潤”的生產角度來看,來要求,他就常拿著手錶(他也送每位主管印有旺仔娃娃的手錶)要求我們算時間及勞力付出等等,來安排每天的生產人數,所以學到很多管理學問。
問:旺旺集團事業已經跨到醫院、飯店、產險及電視媒體,蔡董的想法為何?
答:飯店業還會繼續發展,之前買力霸飯店不成,但未來有合適的,不排除會再買;至於跨到電視媒體,是他的理想。老闆從小就愛看電影,像旺旺的廣告很少找明星代言,反而都是一些與大眾生活較有關,能感動人的內容,這都是他的想法。
他做一件事,不是像我們想一下就OK,他一定會想的很細,想到別人的感覺,且一直教我們這些幹部:“做事情,不要以為這樣做,就做好了,而是還要想,做對了沒,是不是達到大家的需求,或是公司的要求!”
香港掛牌後 發展房地產並前進越南
問:蔡董下一步要做什麼?
答:老闆對每個行業都有興趣,像房地產、電視媒體都是他的理想,不過,目前在大連蓋旺旺家園,台灣則還沒有做房地產。
問:最近大陸台商都轉到越南去設工廠,旺旺也要去嗎?
答:當初老闆想去馬來西亞、越南,不過想到中國大陸已經做不完了就沒去,現在局勢不一樣了,旺旺已到越南設工廠。
問:能談談香港掛牌的事嗎?
答:這個我現在沒有管,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我們2006年從新加坡下市,是希望把事業面再擴大,所以2007年申請到香港掛牌,今年終於可以上市;而看到媒體的報導,及其他資訊,感覺旺旺的路還是很好的,有我們老闆在,因為他對事情的看法很有企圖心,還有做事很“務實”。
“務實”這兩個字也是旺旺成功的地方,像旺旺是靠“米”起家,他就常拿著一粒米問我們:“你們每天吃這顆米,到底對米認識多少?”到現在,旺旺有關大陸米的研究技術,早就超過當初日本米果大廠岩塚製果(Iwatsuka)所傳授的內容,而這都是老闆努力的結果。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華爾街日報2008-03-04】老總言談: 後HD DVD時代東芝何去何從
職業與管理
老總言談: 後HD DVD時代東芝何去何從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3月04日10:36
在曠日持久且耗資巨大的次世代DVD制式爭奪戰中﹐東芝(Toshiba Corp)的HD DVD最終敗於藍光(Blu-ray)。不過今年2月份﹐東芝首席執行長西田厚聰(Atsutoshi Nishida)突然宣佈放棄HD DVD業務時﹐仍令世人大感意外。因為日本公司一般會選擇以體面的方式退出﹐以維護公司的自尊﹐因而分析師曾預計東芝會悄悄淡出次世代DVD市場。
HD DVD的落敗對東芝而言可謂一大打擊。雖然這家巨無霸企業的觸角延伸到了電子、半導體、家用電器和核電等多個領域﹐但消費電子市場一直是其軟肋。而該公司正是將HD DVD視為自己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助推器。
在高管多為工程師出身的東芝﹐西田厚聰可謂與眾不同。他熱衷於研究德國政治理論﹐一開始是在東芝設於伊朗的一家附屬企業任職。最近他在辦公室接受了《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專訪﹐其間他解釋了為何會決定放棄HD DVD制式﹐並介紹了自己的管理風格﹐表達了東芝仍打算在消費電子市場有所作為的決心。以下便是此次採訪的談話摘錄﹕
《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你是何時開始考慮放棄HD DVD制式的﹖
西田厚聰﹕當華納(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 Inc.)旗下的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在1月4日宣佈投奔藍光陣營時﹐公司便開始考慮此事。而在作出正式決定前﹐公司留出了一點時間﹐這是為了讓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公司也可以考慮這一決定可能產生的所有後果﹐例如會對消費者和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WSJ﹕此前大部分行業觀察人士都認為這場制式之爭會持續更長時間。為何你會這麼快就決定退出﹖
西田厚聰﹕在華納兄弟離開後﹐東芝的市場佔有率便只剩下20%到30%﹐我不認為公司仍有還手之力。雖然做生意要承擔風險﹐但如果發現決定是錯誤的﹐及早抽身也是很重要的。公司推廣HD DVD制式是為了贏得市場﹐但若取勝無望﹐就必須壯士斷臂﹐特別是當消費者已經在呼籲統一制式的情況下。
WSJ﹕退出制式之爭是否會損害東芝的增長戰略﹖
廣告西田厚聰﹕HD DVD不過是增長的途徑之一。它只是東芝45個業務項目中的一個﹐沒有了它﹐公司還有44個項目。
WSJ﹕你在宣佈放棄HD DVD制式的同時還宣佈新建兩家半導體工廠。這是否意味著東芝打算把原來投在HD DVD業務上的精力轉移到芯片業務上來﹖
西田厚聰﹕不是的。很大程度上這不過是個巧合。建廠計劃早已提上日程﹐而我此前也曾表示要在2月底或3月份宣佈某項決定。在華納出人意料地決定放棄HD DVD﹐轉而支持藍光技術後﹐兩項工作便只好齊頭併進。
WSJ﹕東芝在這場爭奪戰中敗北後是否會退出消費者電子市場﹖
西田厚聰﹕不會。東芝會繼續銷售標準的DVD影碟機﹐此外還有電視機和個人電腦。
WSJ﹕在標準DVD影碟機業務上﹐東芝是否處於不利地位﹖
西田厚聰﹕許多人並未意識到﹐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新片不僅有藍光影碟﹐還有標準DVD影碟﹐而全球目前在使用的DVD影碟機要大大多於藍光影碟機。如果你使用東芝的標準DVD影碟機就能發現畫質相當好﹐因為它採用了升頻轉換技術(upconverting)。而公司打算進一步改進這項技術﹐從而使消費者無法分辨出DVD與HD DVD之間的畫質區別。而且這類產品的價格要比藍光影碟機便宜許多。次世代影碟機目前的市場處境比標準DVD影碟機剛問世時要困難得多。
WSJ﹕你現在打算如何發展消費電子業務﹖
西田厚聰﹕在失去次世代DVD影碟機這塊業務後﹐個人電腦業務的重要性便更加顯突出來。在過去﹐電腦和電視機是無法相連的﹐而如今我們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雖然現在還是有線互連﹐但最終會發展成無線。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用大屏幕的電視來觀賞電腦播放的DVD影片﹐甚至更本不需要一台單獨的影碟機。電腦還擁有大量的儲存空間﹐可以將影片和視頻儲存在內﹐並將它作為播放器使用。
WSJ﹕東芝是打算將電腦作為客廳的核心電器﹖
西田厚聰﹕過去曾經出現過該由電視還是電腦作為客廳核心電器的討論。顯然﹐電視佔了上風﹐不過如今電腦可以連接在電視上了。
WSJ﹕東芝是否打算在視頻下載市場有所作為﹖
西田厚聰﹕這正是我們希望的。東芝早就開發了這方面的技術﹐既然公司已經放棄了HD DVD業務﹐希望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視頻下載業務上。
WSJ﹕你的管理方法在日本與眾不同﹐你是如何在這個國家讓它行之有效的﹖
西田厚聰﹕我做事並不僅按邏輯出牌。我是現實的﹐但也不乏熱情﹐這是我不夠現實的那一面。如果你滿怀熱情﹐並且有達成目標的強烈意願﹐便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例如理智讓我決定放棄HD DVD﹐但熱情則推動我繼續前進。
WSJ﹕失敗是否讓你變得更不願冒險﹖
西田厚聰﹕不冒險就不會取得進步。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跟不上變化的步伐便意味著失去未來。
WSJ﹕東芝是否還會考慮像兩年前斥資54億美元收購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那樣的大手筆﹖
西田厚聰﹕這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值得一試﹐並且公司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回投資﹐那就有可能出手。
WSJ﹕你是如何打發業餘生活的﹖
西田厚聰﹕我喜歡讀書﹐一般會同時看6、7本書﹐包括政治、經濟、管理、歷史、科學等各方面內容﹐還有小說。一般其中總有兩三本英文書。我不久前才看完《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現在正在看勞倫斯•林賽(Lawrence Lindsey)寫的《老總需知》(What a President Should Know)和《Judgment: How Winning Leaders Make Great Calls》。
Yukari Iwatani Kane
老總言談: 後HD DVD時代東芝何去何從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3月04日10:36
在曠日持久且耗資巨大的次世代DVD制式爭奪戰中﹐東芝(Toshiba Corp)的HD DVD最終敗於藍光(Blu-ray)。不過今年2月份﹐東芝首席執行長西田厚聰(Atsutoshi Nishida)突然宣佈放棄HD DVD業務時﹐仍令世人大感意外。因為日本公司一般會選擇以體面的方式退出﹐以維護公司的自尊﹐因而分析師曾預計東芝會悄悄淡出次世代DVD市場。
HD DVD的落敗對東芝而言可謂一大打擊。雖然這家巨無霸企業的觸角延伸到了電子、半導體、家用電器和核電等多個領域﹐但消費電子市場一直是其軟肋。而該公司正是將HD DVD視為自己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助推器。
在高管多為工程師出身的東芝﹐西田厚聰可謂與眾不同。他熱衷於研究德國政治理論﹐一開始是在東芝設於伊朗的一家附屬企業任職。最近他在辦公室接受了《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專訪﹐其間他解釋了為何會決定放棄HD DVD制式﹐並介紹了自己的管理風格﹐表達了東芝仍打算在消費電子市場有所作為的決心。以下便是此次採訪的談話摘錄﹕
《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你是何時開始考慮放棄HD DVD制式的﹖
西田厚聰﹕當華納(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 Inc.)旗下的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在1月4日宣佈投奔藍光陣營時﹐公司便開始考慮此事。而在作出正式決定前﹐公司留出了一點時間﹐這是為了讓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公司也可以考慮這一決定可能產生的所有後果﹐例如會對消費者和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WSJ﹕此前大部分行業觀察人士都認為這場制式之爭會持續更長時間。為何你會這麼快就決定退出﹖
西田厚聰﹕在華納兄弟離開後﹐東芝的市場佔有率便只剩下20%到30%﹐我不認為公司仍有還手之力。雖然做生意要承擔風險﹐但如果發現決定是錯誤的﹐及早抽身也是很重要的。公司推廣HD DVD制式是為了贏得市場﹐但若取勝無望﹐就必須壯士斷臂﹐特別是當消費者已經在呼籲統一制式的情況下。
WSJ﹕退出制式之爭是否會損害東芝的增長戰略﹖
廣告西田厚聰﹕HD DVD不過是增長的途徑之一。它只是東芝45個業務項目中的一個﹐沒有了它﹐公司還有44個項目。
WSJ﹕你在宣佈放棄HD DVD制式的同時還宣佈新建兩家半導體工廠。這是否意味著東芝打算把原來投在HD DVD業務上的精力轉移到芯片業務上來﹖
西田厚聰﹕不是的。很大程度上這不過是個巧合。建廠計劃早已提上日程﹐而我此前也曾表示要在2月底或3月份宣佈某項決定。在華納出人意料地決定放棄HD DVD﹐轉而支持藍光技術後﹐兩項工作便只好齊頭併進。
WSJ﹕東芝在這場爭奪戰中敗北後是否會退出消費者電子市場﹖
西田厚聰﹕不會。東芝會繼續銷售標準的DVD影碟機﹐此外還有電視機和個人電腦。
WSJ﹕在標準DVD影碟機業務上﹐東芝是否處於不利地位﹖
西田厚聰﹕許多人並未意識到﹐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新片不僅有藍光影碟﹐還有標準DVD影碟﹐而全球目前在使用的DVD影碟機要大大多於藍光影碟機。如果你使用東芝的標準DVD影碟機就能發現畫質相當好﹐因為它採用了升頻轉換技術(upconverting)。而公司打算進一步改進這項技術﹐從而使消費者無法分辨出DVD與HD DVD之間的畫質區別。而且這類產品的價格要比藍光影碟機便宜許多。次世代影碟機目前的市場處境比標準DVD影碟機剛問世時要困難得多。
WSJ﹕你現在打算如何發展消費電子業務﹖
西田厚聰﹕在失去次世代DVD影碟機這塊業務後﹐個人電腦業務的重要性便更加顯突出來。在過去﹐電腦和電視機是無法相連的﹐而如今我們已經掌握了這項技術。雖然現在還是有線互連﹐但最終會發展成無線。這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用大屏幕的電視來觀賞電腦播放的DVD影片﹐甚至更本不需要一台單獨的影碟機。電腦還擁有大量的儲存空間﹐可以將影片和視頻儲存在內﹐並將它作為播放器使用。
WSJ﹕東芝是打算將電腦作為客廳的核心電器﹖
西田厚聰﹕過去曾經出現過該由電視還是電腦作為客廳核心電器的討論。顯然﹐電視佔了上風﹐不過如今電腦可以連接在電視上了。
WSJ﹕東芝是否打算在視頻下載市場有所作為﹖
西田厚聰﹕這正是我們希望的。東芝早就開發了這方面的技術﹐既然公司已經放棄了HD DVD業務﹐希望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視頻下載業務上。
WSJ﹕你的管理方法在日本與眾不同﹐你是如何在這個國家讓它行之有效的﹖
西田厚聰﹕我做事並不僅按邏輯出牌。我是現實的﹐但也不乏熱情﹐這是我不夠現實的那一面。如果你滿怀熱情﹐並且有達成目標的強烈意願﹐便可以克服一切困難。例如理智讓我決定放棄HD DVD﹐但熱情則推動我繼續前進。
WSJ﹕失敗是否讓你變得更不願冒險﹖
西田厚聰﹕不冒險就不會取得進步。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跟不上變化的步伐便意味著失去未來。
WSJ﹕東芝是否還會考慮像兩年前斥資54億美元收購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那樣的大手筆﹖
西田厚聰﹕這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值得一試﹐並且公司能在一定時間內收回投資﹐那就有可能出手。
WSJ﹕你是如何打發業餘生活的﹖
西田厚聰﹕我喜歡讀書﹐一般會同時看6、7本書﹐包括政治、經濟、管理、歷史、科學等各方面內容﹐還有小說。一般其中總有兩三本英文書。我不久前才看完《管理大未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現在正在看勞倫斯•林賽(Lawrence Lindsey)寫的《老總需知》(What a President Should Know)和《Judgment: How Winning Leaders Make Great Calls》。
Yukari Iwatani Kane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華爾街日報2008-03-03】從實習生到董事長
職業與管理
從實習生到董事長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3月03日13:25
現年45歲的伊曼紐爾•馬塞達(Emmanuel P. Maceda)已是貝恩公司(Bain & Co.)亞太區的董事長了﹐然而20年前他剛加入公司的時候﹐還只是個暑期實習生。馬塞達在貝恩曾擔任過很多職務﹐包括全球招聘主管。這家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在世界25個國家中擁有2,700名顧問和3,600個企業客戶。
馬塞達的童年在菲律賓度過﹐他的父親是政治家﹐母親是電影製片人﹐他還有四個弟弟。少年馬塞達的理想並不是商業諮詢。他從芝加哥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得了化學工程學位﹐之後在美國的杜邦公司(DuPont Co.)謀得了一份化學工程師的工作。在杜邦﹐他先後從事過塑料產品開發、營銷以及銷售工作﹐從而接觸到了商業活動的各個方面。
馬塞達說﹐一旦有機會在不同的崗位上輪轉﹐他就對商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想也許應該讀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於是﹐馬塞達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斯隆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學習﹐不過他當時仍不知道有管理諮詢這樣一個行業。在斯隆商學院讀書期間﹐他曾說服自己的偶像之一、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來學校講演。
講演中﹐一個戴著防毒面具的人向韋爾奇的腳邊扔了一個酷似手榴彈的東西。韋爾奇因此中斷了講演﹐而馬塞達在正確地判斷出這並不是真的手榴彈之後﹐把它揀起來﹐拿著走出了大樓。
廣告之後﹐有一天韋爾奇請馬塞達吃午餐﹐並把他介紹給了通用電氣的兩位高級主管﹕企業戰略主管和塑料營銷主管。通用電氣現任董事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當時擔任塑料營銷主管。兩位主管都希望馬塞達能加入自己的團隊﹐但他最後還是決定去貝恩。
在貝恩的香港辦公室中﹐馬塞達接受了《華爾街日報》記者Ellen Sheng的採訪。
《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你為什麼選擇了貝恩﹐而沒有選擇通用電氣﹖
馬塞達﹕當時貝恩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品牌形象﹐也就是要尋找機會進行改變。這看起來與我的個人目標很一致。
WSJ﹕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中﹐你學到了哪些重要的東西﹖
馬塞達﹕我們大部分人年紀輕輕就開始工作了﹐希望能藉此充實自己的“裝備”。我們都在積累經驗。我學會了如何制定戰略﹐如何推動組織變革﹐如何對人員進行管理和激勵。同時﹐在你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後﹐還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並不擅長。這種認知非常重要﹐對我們這種注重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來說必不可少﹐因為這樣你才知道該向什麼人請教。
我在這個行業、這個公司已經幹了近20年﹐不過只是在最近5年﹐我才感覺到了遊刃有餘﹐而不再擔心要不斷增長自己的才幹了。
WSJ﹕對於新人﹐你最強調的一點是什麼﹖
馬塞達﹕把握全局。有時﹐新人只是擔心下一週或下個月會發生什麼事情﹐或是只注意到手頭上具體的事情。我希望每一位進來的新人都能牢記﹕要明白這些事情最終對我們真正的目標有何影響﹐也就是會如何影響客戶價值的提升。
WSJ﹕有些人立刻就能把握這一點﹐而有人永遠無法掌握。員工能通過學習獲得這種全局觀嗎﹖
馬塞達﹕我認為可以。和大多數事一樣﹐有些人進來的時候就有全局觀念──當然如果我們的招聘和評估程序都沒問題的話。但也有一些人可能永遠無法把握全局﹐這些人是另外一種極端情況。不過﹐對中間的大部分人來說﹐通過正確的培訓組合﹐總有一天會茅塞頓開。
WSJ﹕人們都說亞洲公司裡管理層級太多﹐職銜太正式﹐缺乏靈活性。你是如何引入扁平化管理結構的﹖
馬塞達﹕通過瞭解文化上的細微差異﹐並對其進行管理。我們公司沒有管理層級過多這樣的問題。我們採取全球性、扁平化、一貫性的管理層級觀。我在貝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經理﹐我75%的時間仍用於處理客戶業務。
WSJ﹕你曾遇到過難以應付的老板嗎﹖你是如何解決的﹖
馬塞達﹕我很幸運﹐因為我遇到的老板都很棒。不過在我們這個行業﹐你的客戶可以說是你的另一位老板。我倒是遇到過一些難打交道的客戶。
最糟糕的情況是﹐你最後發現客戶的目標與你的目標並不相同﹐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在這種情況下有時你只能選擇放棄。你可以拒絕某個諮詢項目。
如果你認為交待你去做的事情與提升客戶價值這一目標不相符﹐你可以拒絕。我碰到過幾次這樣的情況﹐不過都是早些年的事情了。
WSJ﹕作為一位經理﹐你做過的最艱難決定是什麼﹖
馬塞達﹕都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或是該在什麼事情上說“不”。當你說“不”的時候﹐你常常需要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折衷。有時是短期和長期利益間的折衷。某個機會長期來看可能對客戶更有價值﹐但在短期卻無法盈利﹐或是成本過高。
WSJ﹕你學會了該如何做這樣的決定嗎﹖
馬塞達﹕這和把握全局類似。如果我考慮了公司的全局﹐我就會想我做的事情是否會提升公司的長期價值﹖對公司的長遠來說﹐這是否是最好的做法﹖
WSJ﹕你最喜歡的管理書籍是哪本﹖
馬塞達﹕我是一名管理顧問﹐很多管理書籍的作者都是我的朋友。在這點上﹐我可能有點私心﹐我要說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和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合著的《回歸核心》(Profit From the Core: Growth Strategy in an Era of Turbulence)是我的最愛。書中收錄了多年來我與客戶打交道的一系列經驗。
回歸核心不僅適用於客戶﹐我認為對我們的公司也同樣適用。貝恩的核心業務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雖然過去我們曾進行過各種不同的嘗試﹐今後我們仍將繼續下去﹐但我相信我們在核心業務增長方面仍有很大潛力。
Ellen Sheng
從實習生到董事長
英 | 大 | 中 | 小2008年03月03日13:25
現年45歲的伊曼紐爾•馬塞達(Emmanuel P. Maceda)已是貝恩公司(Bain & Co.)亞太區的董事長了﹐然而20年前他剛加入公司的時候﹐還只是個暑期實習生。馬塞達在貝恩曾擔任過很多職務﹐包括全球招聘主管。這家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總部位於美國波士頓﹐在世界25個國家中擁有2,700名顧問和3,600個企業客戶。
馬塞達的童年在菲律賓度過﹐他的父親是政治家﹐母親是電影製片人﹐他還有四個弟弟。少年馬塞達的理想並不是商業諮詢。他從芝加哥的伊利諾伊理工學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得了化學工程學位﹐之後在美國的杜邦公司(DuPont Co.)謀得了一份化學工程師的工作。在杜邦﹐他先後從事過塑料產品開發、營銷以及銷售工作﹐從而接觸到了商業活動的各個方面。
馬塞達說﹐一旦有機會在不同的崗位上輪轉﹐他就對商業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想也許應該讀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於是﹐馬塞達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斯隆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學習﹐不過他當時仍不知道有管理諮詢這樣一個行業。在斯隆商學院讀書期間﹐他曾說服自己的偶像之一、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來學校講演。
講演中﹐一個戴著防毒面具的人向韋爾奇的腳邊扔了一個酷似手榴彈的東西。韋爾奇因此中斷了講演﹐而馬塞達在正確地判斷出這並不是真的手榴彈之後﹐把它揀起來﹐拿著走出了大樓。
廣告之後﹐有一天韋爾奇請馬塞達吃午餐﹐並把他介紹給了通用電氣的兩位高級主管﹕企業戰略主管和塑料營銷主管。通用電氣現任董事長傑夫•伊梅爾特(Jeffrey Immelt)當時擔任塑料營銷主管。兩位主管都希望馬塞達能加入自己的團隊﹐但他最後還是決定去貝恩。
在貝恩的香港辦公室中﹐馬塞達接受了《華爾街日報》記者Ellen Sheng的採訪。
《華爾街日報》(以下簡稱WSJ)﹕你為什麼選擇了貝恩﹐而沒有選擇通用電氣﹖
馬塞達﹕當時貝恩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品牌形象﹐也就是要尋找機會進行改變。這看起來與我的個人目標很一致。
WSJ﹕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中﹐你學到了哪些重要的東西﹖
馬塞達﹕我們大部分人年紀輕輕就開始工作了﹐希望能藉此充實自己的“裝備”。我們都在積累經驗。我學會了如何制定戰略﹐如何推動組織變革﹐如何對人員進行管理和激勵。同時﹐在你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後﹐還需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並不擅長。這種認知非常重要﹐對我們這種注重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來說必不可少﹐因為這樣你才知道該向什麼人請教。
我在這個行業、這個公司已經幹了近20年﹐不過只是在最近5年﹐我才感覺到了遊刃有餘﹐而不再擔心要不斷增長自己的才幹了。
WSJ﹕對於新人﹐你最強調的一點是什麼﹖
馬塞達﹕把握全局。有時﹐新人只是擔心下一週或下個月會發生什麼事情﹐或是只注意到手頭上具體的事情。我希望每一位進來的新人都能牢記﹕要明白這些事情最終對我們真正的目標有何影響﹐也就是會如何影響客戶價值的提升。
WSJ﹕有些人立刻就能把握這一點﹐而有人永遠無法掌握。員工能通過學習獲得這種全局觀嗎﹖
馬塞達﹕我認為可以。和大多數事一樣﹐有些人進來的時候就有全局觀念──當然如果我們的招聘和評估程序都沒問題的話。但也有一些人可能永遠無法把握全局﹐這些人是另外一種極端情況。不過﹐對中間的大部分人來說﹐通過正確的培訓組合﹐總有一天會茅塞頓開。
WSJ﹕人們都說亞洲公司裡管理層級太多﹐職銜太正式﹐缺乏靈活性。你是如何引入扁平化管理結構的﹖
馬塞達﹕通過瞭解文化上的細微差異﹐並對其進行管理。我們公司沒有管理層級過多這樣的問題。我們採取全球性、扁平化、一貫性的管理層級觀。我在貝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經理﹐我75%的時間仍用於處理客戶業務。
WSJ﹕你曾遇到過難以應付的老板嗎﹖你是如何解決的﹖
馬塞達﹕我很幸運﹐因為我遇到的老板都很棒。不過在我們這個行業﹐你的客戶可以說是你的另一位老板。我倒是遇到過一些難打交道的客戶。
最糟糕的情況是﹐你最後發現客戶的目標與你的目標並不相同﹐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在這種情況下有時你只能選擇放棄。你可以拒絕某個諮詢項目。
如果你認為交待你去做的事情與提升客戶價值這一目標不相符﹐你可以拒絕。我碰到過幾次這樣的情況﹐不過都是早些年的事情了。
WSJ﹕作為一位經理﹐你做過的最艱難決定是什麼﹖
馬塞達﹕都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或是該在什麼事情上說“不”。當你說“不”的時候﹐你常常需要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折衷。有時是短期和長期利益間的折衷。某個機會長期來看可能對客戶更有價值﹐但在短期卻無法盈利﹐或是成本過高。
WSJ﹕你學會了該如何做這樣的決定嗎﹖
馬塞達﹕這和把握全局類似。如果我考慮了公司的全局﹐我就會想我做的事情是否會提升公司的長期價值﹖對公司的長遠來說﹐這是否是最好的做法﹖
WSJ﹕你最喜歡的管理書籍是哪本﹖
馬塞達﹕我是一名管理顧問﹐很多管理書籍的作者都是我的朋友。在這點上﹐我可能有點私心﹐我要說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和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合著的《回歸核心》(Profit From the Core: Growth Strategy in an Era of Turbulence)是我的最愛。書中收錄了多年來我與客戶打交道的一系列經驗。
回歸核心不僅適用於客戶﹐我認為對我們的公司也同樣適用。貝恩的核心業務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雖然過去我們曾進行過各種不同的嘗試﹐今後我們仍將繼續下去﹐但我相信我們在核心業務增長方面仍有很大潛力。
Ellen Sheng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2008/03/03 經濟日報】長興化工總經理高國倫訪談摘要
長興 站穩大陸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2008.03.03 04:12 am
長興化工(1717)深耕大陸市場有成,2008年不僅擴充珠海、昆山廠產能充,上海金山、常熟、蘇州、廣州等四個新廠也相繼加入營運,產能大增,也讓長興更具競爭優勢。
長興化工總經理高國倫日前指出本報專訪時指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環境有很大改變,長興將考慮前往越南投資,未來並將朝向太陽能電子、風力發電頁片等當紅產業發展。
高國倫說對今年長興前景是審慎樂觀,他有信心可以突破障礙,維持穩定的成長。長興去年營收205.82億元,與前去年同期182.33億元比較,增加12.89%,稅前獲利31.47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10.96%,每股稅前純益3.91元。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長興是靠樹脂起家,卻同時在乾膜光阻劑等電子材料領域大展長才,長興是定位在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
答:這是很多人常問的議題。其實,長興合成樹脂與電子材料的占比各約50%,而且各有產業地位,長興的乾膜光阻劑產量全球第一,合成樹脂全台第一,以市場前景觀察,未來二者將同步發展不會偏廢,可同時擁有二者長處。
原則上,傳統的樹脂產業景氣比較穩定,長興在這方面獲利相當穩定,讓公司勇於去開創高科技材料領域,也較無後顧之憂。這就像是傳統農村大家庭,由大哥在鄉下種田,小弟到城市打天下,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問:如何評估今年市場展望?
答:大陸市場仍相當暢旺,但大陸國家政策已有很大改變,勞動條件日益嚴格,相對勞力成本增加,尤其環保意識抬頭,宏觀調控等措施,更令許多台商開始撤離大陸,轉往越南等地設廠。
長興十年前進到大陸市場時,就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強調財務要健全、重視環保,當時建廠成本高出許多,所以現在面臨大陸宏觀調控,打擊高汙染、高耗能產業的政策出爐,長興並不會受影響。
然而整個市場的變化並未停止,長興早就不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只是長興的客戶多數還是勞力密集產業,這些客戶在大陸政策轉向後逐漸減少了。相對的,原本與長興競爭、不重視生產環保的化工廠,也同步遭到淘汰。
簡單來說,客戶與競爭對手同時減少,市場大洗牌,原本低價銷售甚至打游擊戰的競爭者不見了,呈現在眼前的變多數都是國際級大廠,競爭局勢完全改觀。
問:長興面對國際大廠環伺的新環境如何脫穎而出?
答:國際級的競爭者有強項也有弱項。正面來看,跨國公司不會有拒開發票、逃稅等奧步,大家可在平等基礎上競爭。相對的外商公司研發能力強,產品生命周期可能會更短,此舉將讓公司經營研發團隊神經緊繃,全力以赴,包括專利技術、市場開發、內部控制等管理面都需再提升,才能應付挑戰。
但長興還有另一項文化上的關鍵優勢,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沒有語言隔閡,溝通障礙少很多,服務可以做得比外商迅速。
問:長興在海內外最新布局為何?對獲利有何貢獻?
答:長興在台灣有四大廠,分布在路竹、大發工業區、屏南及南科高雄園區。其中南科高雄園區的「長興開發科技」CMP相當具有潛力。海外生產基地主要在大陸及美國,包括江蘇昆山、廣東珠海、廣州、常熟、上海及美國維吉尼亞州等共十餘座,今年上海金山、常熟、廣州、蘇州等新廠完工將量產。
由於很多台商已移往越南投資,鴻海也在北越設生產基地,群聚效應開始發酵,長興將考慮前往越南投資,未來並將朝向太陽能電子、風力發電頁片等當紅產業產能發展,擴張的腳步不會停止。
【2008/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2008.03.03 04:12 am
長興化工(1717)深耕大陸市場有成,2008年不僅擴充珠海、昆山廠產能充,上海金山、常熟、蘇州、廣州等四個新廠也相繼加入營運,產能大增,也讓長興更具競爭優勢。
長興化工總經理高國倫日前指出本報專訪時指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環境有很大改變,長興將考慮前往越南投資,未來並將朝向太陽能電子、風力發電頁片等當紅產業發展。
高國倫說對今年長興前景是審慎樂觀,他有信心可以突破障礙,維持穩定的成長。長興去年營收205.82億元,與前去年同期182.33億元比較,增加12.89%,稅前獲利31.47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10.96%,每股稅前純益3.91元。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問:長興是靠樹脂起家,卻同時在乾膜光阻劑等電子材料領域大展長才,長興是定位在傳統產業或高科技產業?
答:這是很多人常問的議題。其實,長興合成樹脂與電子材料的占比各約50%,而且各有產業地位,長興的乾膜光阻劑產量全球第一,合成樹脂全台第一,以市場前景觀察,未來二者將同步發展不會偏廢,可同時擁有二者長處。
原則上,傳統的樹脂產業景氣比較穩定,長興在這方面獲利相當穩定,讓公司勇於去開創高科技材料領域,也較無後顧之憂。這就像是傳統農村大家庭,由大哥在鄉下種田,小弟到城市打天下,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問:如何評估今年市場展望?
答:大陸市場仍相當暢旺,但大陸國家政策已有很大改變,勞動條件日益嚴格,相對勞力成本增加,尤其環保意識抬頭,宏觀調控等措施,更令許多台商開始撤離大陸,轉往越南等地設廠。
長興十年前進到大陸市場時,就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強調財務要健全、重視環保,當時建廠成本高出許多,所以現在面臨大陸宏觀調控,打擊高汙染、高耗能產業的政策出爐,長興並不會受影響。
然而整個市場的變化並未停止,長興早就不屬於勞力密集產業,只是長興的客戶多數還是勞力密集產業,這些客戶在大陸政策轉向後逐漸減少了。相對的,原本與長興競爭、不重視生產環保的化工廠,也同步遭到淘汰。
簡單來說,客戶與競爭對手同時減少,市場大洗牌,原本低價銷售甚至打游擊戰的競爭者不見了,呈現在眼前的變多數都是國際級大廠,競爭局勢完全改觀。
問:長興面對國際大廠環伺的新環境如何脫穎而出?
答:國際級的競爭者有強項也有弱項。正面來看,跨國公司不會有拒開發票、逃稅等奧步,大家可在平等基礎上競爭。相對的外商公司研發能力強,產品生命周期可能會更短,此舉將讓公司經營研發團隊神經緊繃,全力以赴,包括專利技術、市場開發、內部控制等管理面都需再提升,才能應付挑戰。
但長興還有另一項文化上的關鍵優勢,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沒有語言隔閡,溝通障礙少很多,服務可以做得比外商迅速。
問:長興在海內外最新布局為何?對獲利有何貢獻?
答:長興在台灣有四大廠,分布在路竹、大發工業區、屏南及南科高雄園區。其中南科高雄園區的「長興開發科技」CMP相當具有潛力。海外生產基地主要在大陸及美國,包括江蘇昆山、廣東珠海、廣州、常熟、上海及美國維吉尼亞州等共十餘座,今年上海金山、常熟、廣州、蘇州等新廠完工將量產。
由於很多台商已移往越南投資,鴻海也在北越設生產基地,群聚效應開始發酵,長興將考慮前往越南投資,未來並將朝向太陽能電子、風力發電頁片等當紅產業產能發展,擴張的腳步不會停止。
【2008/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