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電子時報2009-04-24】 專訪元太董事長劉思誠內容紀要

元太董事長劉思誠:電子紙3年成長不止10倍2009/04/24-潘素卿整理
加入資料匣
轉 寄 朋 友
單 頁 顯 示
列 印 文 章
大 中 小

由台灣造紙業龍頭永豐餘集團所投資的面板廠元太,為全球第1家真正量產電泳式電子紙顯示器(EPD)的廠商,不僅是兩大電子書品牌Sony及亞馬遜(Amazon)的面板供應商,也是目前為止全球獨家的EPD供應商,近年來隨著電子書市場日漸蓬勃並大受看好,並吸引包括友達等面板大廠的興趣,元太如何從TFT LCD廠轉型成為EPD供應商的過程,以及對未來的規畫及對市場看法,也備受關注。

以下為電子時報專訪元太董事長劉思誠內容紀要。

問:元太布局EPD多久時間?為何選擇EPD轉型?

答:其實元太早在1997年就開始注意相關產業,當初永豐餘集團成立元太的原因,就是感受到數位出版將成為未來的趨勢,認為未來的書籍形式將會轉變成為數位印刷。

放大
元太董事長劉思誠。古榮豐攝

放大

更多>永豐餘集團的何壽川董事長,身為一個造紙業的老闆,對這件事情相當關心,因為數位世界一起來,勢必對文化用紙的銷售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這是一個革命性技術的轉變,將影響整個產業核心發展,要站在旁邊看著它發生,還不如自己跳下去做。

因此當初元太成立的目的,以及元太一直鎖定在中小尺寸面板的原因,就是為了因應整體數位出版的發展趨勢。

只是成立之後,我們發現,TFT LCD並非理想的工具,因為長時間觀看下,眼睛容易產生疲勞,並不適合用在閱讀,因此我們才轉而注意其他技術。

元太注意到電子紙的時間相當早,早在1997年我們就曾經在MIT的實驗室裡看到這項技術,後來E-ink在1998年從MIT獨立成立公司,並在2001年推出樣品,我們對這樣技術就很有興趣,E-ink曾來台找合作夥伴,但是當時價格太高,元太沒有接受,E-ink才找上飛利浦(Philips)合作。

從2001~2005年,飛利浦發展得相當辛苦,最後決定退出,當時雖然已有一些成果,也首度在日本市場推出第1代的Sony e-reader,但是技術還不適合大量生產。

接手飛利浦 快速改良量產技術

元太自2005年開始接手之後,由於元太本身的TFT LCD技術並非來自授權,而是自行開發,因此最擅長的就是自行設計產品以及量產,我常說我們的專長就是實現量產(from lab to fab),因此元太跟飛利浦接觸不到1個禮拜就談成,很快就從神戶把飛利浦的設備、材料、設備全部搬到新竹廠,同時也包括飛利浦最重要的客戶Sony。

當時Sony用飛利浦的產品在日本推出第1代的e-reader,雙方簽有供貨合約,因此飛利浦要把設備賣給元太,也要獲得Sony的同意。

雖然飛利浦擁有專利,但是缺乏實際的量產技術及經驗,舉例來說,電子紙的film要用特殊的膠進行貼合,按照飛利浦的方法,膠要幾小時才能乾,這在實驗室生產沒有問題,但是量產就行不通。

元太將膠經過改良之後,幾秒之後就乾了,這就是量產的技術,知道怎樣才有效、怎樣才能達到高良率、高品質以及更低的成本。

問:目前電子書市場的2大品牌Sony及亞馬遜,您對兩大客戶的競爭看法如何?未來有其他品牌大廠也正在規劃推出產品?

3年內的成長 不止10倍

答:我覺得亞馬遜(Amazon)的銷售手腕比較好,Sony製造新聞的能力、行銷能力不太夠,明明Sony是第1個推出電子書的廠商,亞馬遜的名氣卻比較高。但是這也不見得不好,我常跟Sony說,每次人家說到亞馬遜的Kindle就會提起Sony,反而有助於Sony的名氣提升,大家一起做大市場。

接下來一定會有愈來愈多的品牌廠商加入,大大小小的品牌都有。我2007年曾經說過,元太的EPD出貨每年成長3倍,3年後、也就是2010年會成長10倍,但是我想修正一下,現在看起來,3年內的成長就會超過10倍。

問:您的立論基礎為何?

答:因為我們現在的成長就已經超出我原先的預估,因此我認為我們會更快到達成長10倍的目標,3年後當然一定會超出10倍。

我會這麼說的理由有3個,第1是市場需求更優於原先預期,第2則是EPD的產能更加成熟並大幅增加,第3則是現在電子書產品的品質還有功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問「會不會」 而是「When?」

對於電子書市場,過去還有一些爭執,很多人質疑人類真的能夠改變閱讀的習慣嗎?

現在這個問題不是「會不會」,而是「When」,什麼時候會發生?已經不再有人質疑這個改變會不會發生,而是大家都在觀察改變的速度會有多快。

最明顯的就是版權業者、書商對這件事都已經普遍性接受,而且非常正視這件事的發生。也許到真正的普及化,例如人手一本電子書、或是非電子書不可,還需要10年或20年時間,但是現在大家都肯定這件事一定會發生!重點在於,什麼時候發生?

問:您認為何時電子書能夠真正普及呢?

答:我相信5年內一定會逐漸普及,也許10年以後就會人手一本。

問:電子書在教育市場的推展如何?

答:很快。不過電子書要用在教育市場,還有幾個問題要突破。

第1就是小孩子很容易摔壞東西,因此給兒童當教科書,一定要做到不容易摔破。元太2009年第3季就會推出採用塑膠基材的EPD,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

第2就是觸控。因為教科書需要做眉批、註記,因此需要觸控面板、手寫輸入等功能,另外就是彩色,尤其是低年級的教科書,需要鮮豔的色彩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

我想電子書在教育市場的應用,應該會先從較高年級開始,因為高年級的課本主要以文字為主。

其實目前已經有一些小規模的應用。像是愛爾蘭有一所大學的教授,就用電子書當成教科書給學生上課,只要把教授上課內容的檔案輸入到像Kindle或是iRex等電子書中就可以。

最受矚目的兩大市場:報紙、教育

現在電子書主要應用是在休閒閱讀上,接下來會逐漸轉移到專業閱讀的需求。其中像報紙以及教育兩大市場,已經被認為是既定的趨勢,未來這兩大市場的發展會很快,而且規模也會很大。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聯合晚報2009-04-15】訊聯生技(1784)董事長蔡政憲專訪內容

蔡政憲:與鴻海合作 訊聯將國際化

【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台北報導】 2009.04.15 03:09 pm



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
報系資料照
櫃買中心(OTC)主辦的熱門產業業績發表會,今天由生技業登場,打頭陣的訊聯生技(1784)董事長蔡政憲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訊聯透過與電子龍頭大廠鴻海 (2317)的合作,將使台灣生技業未來走向國際化與規模經濟,訊聯預估,在此模式下,未來5年有信心打造出國際級品牌。以下是本報記者專訪內容:

記者問 (以下簡稱問):訊聯日前宣布與鴻海合資成立康聯生技,其中鴻海出資一半,訊聯持股22%,寫下國內電子大廠與生技業實質合作的首例,鴻海當初決定合作的關鍵為何?

蔡政憲答 (以下簡稱答):與鴻海的接觸是在去年第三季開始,當初鎖定的重點是訊聯的幹細胞領域,鴻海當時與很多生技業者都有接觸,我認為最後會決定與訊聯合作,原因有四。

一是訊聯的績效。訊聯不論是在新興科技裡,或是上市櫃的布局,以及獲利率的表現,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長期營運具有爆發力;其次是執行力,這是鴻海非常需要的。三是趨勢,包括下一代的基因檢測技術等,以往大家都在不同領域裡各自爬山,合成一個團隊,對基因檢測的品質提升有加分作用。四是評估訊聯能否由商品化轉成營收。

問:政府針對生技業,現已提出「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你認為後續的效益為何?有何建言?

答:這個行動方案對生技業長期發展絕對是好事,給予肯定,至於未來的成效如何?就要看民間跟進的速度、資金,點火後,後面的燃料充足與否,就像當年李國鼎、施振榮等人,將電子業的火苗點起來,造就台灣現在電子業蓬勃發展一樣,燃料才是未來整個產業能否跳躍式成長的關鍵。

至於政府投入的資金,對產業界當然重要,但重點是要直接的用到民間,不要只是投入研究機構,比較擔心最後是扶植到研究機構,而不是業界起飛。

國內生技業者已有人在做長遠的規劃,有自由競爭的機制,政府如果還是扮演指點者的角色,反而限制產業界的發展空間。

以歐洲為例,歐洲因為衛生法規管制較美國鬆,近幾年反而帶動細胞治療的勃蓬發展,國內向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為標準,以及學習對象,但從使用人口的差異來看,美國的管制嚴格,台灣跟著學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值得深思。

問:訊聯與鴻海結合,您認為雙方合作的優勢為何?

答:首先是國際化,走上國際資本市場,透過跨國企業,可以從國際取得更大的市場,有利中小型企業走出去,如果台灣生技公司也能出現國際大品牌,才稱得上國際化。訊聯現在與鴻海合資康聯生技,在此效益下,目標在5年內,就要出現國際品牌。

其次,訊聯與鴻海的合作,可以借重其中國的布局,畢竟台灣生技業不能將中國市場置身事外,有了中國市場,下一步就是把亞洲市場做好,再擴大範圍,如果現在就直接去跟歐美競爭,還太嫌稚嫩,但如果可以利用台灣電子業的優勢,架在電子業的肩膀上,也是生技業最大的優勢。

問:訊聯上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對於今年的營運表現是否已轉為樂觀?

答:雖然今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還是對全球經濟持保守態度,但以訊聯目前的品牌影響力及市占率,對今年的營運相當樂觀,主要是因為訊聯今年將針對提升市占率,擬定一系列的策略,加上消費者保守消費,對品牌的認可度大幅集中,有利市占率高的品牌仍保有優勢,所以看好今年的營運表現,預估在品牌效應下,可以逐季成長。

【2009/04/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2009-04-13】慧友電子(5484)總經理翁仁明專訪紀要

慧友 拚安控一線品牌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9.04.13 03:46 am



慧友電子總經理翁仁明。
記者陳雅蘭/攝影
慧友電子(5484)總經理翁仁明表示,慧友自有品牌營收比重約占七成,已累積十年以上商譽,未來要繼續深耕、兩年內達到合併營收50億元的規模,五年內挑戰100億元,朝向安全產業的國際知名品牌挺進。


翁仁明2月返台升任慧友總經理,先前曾成功帶領慧友成為美國前十大安全品牌,翁仁明認為,現在全球環境雖不景氣,但慧友希望成為「冬天仍可賺錢的冰店」,利用這兩年好好調整企業體質。以下為記者專訪紀要。

問:慧友過去幾年的財務表現往往一年成長一年衰退,有點像是前進兩步又退後一步,為什麼?

答:慧友從成立一開始就做自有品牌,以Everfocus品牌在海外銷售,和其他國內電子業以代工方式一下子把規模做大不太一樣。慧友的海外布局原則上都很謹慎,但品牌經驗還不足,時時都在調整各地的行銷方式和適合的庫存,所以看起來有點不太穩定。

優勢產品 擴大市占基礎

我們基本上都用各地子公司的盈餘繼續投入後續的投資,監控產業也比較像是B2B的商業品牌,比較不會出現消費品牌一下子大量退貨或回收的情形,庫存風險尚稱穩定,利潤管理可能還不穩定,但比較不至於出現虧損的問題。

問:去年全球經濟衰退問題越來越嚴重,你從美國子公司總經理回台,應最瞭解美國市場現況,現在是否有復甦跡象?

答:美國次貸風暴是在前年暑假發生,該年10月後道瓊工業指數就一路下滑,到去年第三季才有點止穩,美國經濟狀況基本上還是不好,各種指數還是不好,失業人口也還在繼續增加。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政府的紓困作法究竟能否奏效?汽車工業影響的直接和間接工作人口很多,到底要救不救?未來到底還有沒有未爆彈,例如卡債問題嚴不嚴重呢?這些都還在左右美國市場的未來。

問:慧友目前有多少比重營收來自美國?如何因應這樣的市況?今年亞洲成長機會是否較大?

答:目前美國子公司占慧友營收比重50%以上,是最重要區域。其他西歐地區約8%至12%,日本約3%至5%,澳洲、東歐、印度、非洲、俄羅斯和台灣等地則約占35%。

慧友目前的想法是,盡量提供市場「優勢產品」,也就是性能價格比較佳的產品,作為擴大市占率的基礎。大陸很多地區有「安全城市」計畫,培養出不少地區性上下游的供應商,這裡並不是慧友主要耕耘的地區,所以還是把主要心力放在國際市場,我們在俄羅斯、墨西哥、德國和東歐等地區都有不錯的合作夥伴。

未來幾年 品牌提升關鍵

問:慧友現在的全球市占率表現如何?你認為全球安全監控品牌會不會在這段不景氣時期進入整併期?

答:安控市場的市占率其實很分散,每一家的規模都不大,市場也很穩定,和一般消費品市場不太一樣,所以像慧友這樣小規模的業者,也有機會可以慢慢地穩健成長。我不敢說會進行整併,但未來二至四年,一定會有一些洗牌的現象。

慧友的強項是數位攝錄影機(DVR),在美國的市占率約4%,是第八名,其實前十名的市占率都約在3%到10%之間,合計起來約六成,和其他科技消費品前五大品牌就占有八成的情況不大一樣。

第八名聽起來好像很後面,但其實日本松下是第九名,還在我們後面,我們2007年在美國的CCTV監控系統是第12名,新力則是第13名。

整體安控市場,通常第一名市占率也不會超過20%,前15大品牌加起來也只有六成左右,其他四成都是白牌市場。

不過,安控產品銷售之後,後續服務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未來幾年是提升品牌價值的關鍵時期,慧友希望提高市占率和接觸客戶的深度、廣度,抓緊洗牌商機。

終極願景 成為國際品牌

問:不景氣時代的客戶需求是否不同?慧友的產品策略是什麼?

答:這幾年安控市場穩定成長,主要是從類比轉換到數位的換機需求,也從單獨走向系統化銷售,消費者安全意識抬頭有助於市場成長。但現在不景氣使得主要的歐美市場規模縮小,太貴、太新的產品吸引力降低了,客戶甚至延長換機時程。

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客戶以較低的預算,達到原有的目的,最好是不需要額外教育訓練、額外學習的產品,要方便安裝、容易使用,「熟悉的產品」最好。慧友也希望從「科技導向」轉型為「市場導向」,提供「俗又大碗」的產品,「餅縮小了,至少要確保我的通路別人搶不走。」

問:慧友同時有代工和品牌業務,比重各約多少?是否有衝突的情況?

答:這幾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主動找過代工客戶,都是客戶來找我們,和客戶既有產品有市場區隔的,他們才來找我們,這種代工我們也才會接。現在品牌和代工比重大約是七比三,未來資源會放在品牌布局,代工還是順其自然。

慧友的終極目標是成為一線品牌,當然現在還差很遠,經過十年的努力,應該可以算是國際二線品牌了,在品質、科技、教育訓練與售後服務都還不錯,才有機會成為美國的前十大品牌。

問:可否用一句話來描述慧友的品牌願景?未來要如何成為全球安控一線品牌?

答:慧友希望讓大家擁有安全的環境,提供可靠、有價格優勢和完善售後服務的產品。

其實我們不希望強調「監控」,而是希望為社會安全盡一份心力。

【2009/04/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工商時報2009-04-08】人物專訪-冠德馬玉山:3大策略 閃過海嘯

人物專訪-馬玉山:3大策略 閃過海嘯
2009-04-08 工商時報 【蔡惠芳】
 冠德(2520)董事長馬玉山昨表示,冠德之所以能夠經歷過3波房地產景氣循環考驗,挺立了30年,最主要贏的策略,在於實施「零餘屋」、「作5年的現金流量計畫」、「要求副總級以上主管親自賣房子」等3大策略,讓冠德輕鬆閃過全球金融風暴;展望房市景氣,將「來得快,去得也快」,最壞狀況也會呈U型反彈。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冠德經歷3波房地產景氣循環考驗,還能穩坐一線上市建商是如何作到?

 答:我想,贏的最大關鍵有3個,首先是「零餘屋」政策,如預售賣到60%,也要在使用執照取得後半年到1年賣完,不留餘屋;其次,一定「作5年的現金流量計畫」,以前曾作1年、再增加到3年,現在更掌握5年的現金流量,因為「Cash flow is like blood flow.」企業現金不流動、馬上會倒下,台灣房市大致5年會一大循環,所以我至少要掌握5年;第3,我要求副總級以上同仁一定假日親自賣房子,銷售絕不交給代銷,以掌握市場最新脈動。

 問:冠德30年創業過程,最重要理念?

 答:王永慶在我創辦冠德後曾告訴我兩句話:「你一定要在冬天裡賣冰淇淋!這樣你到夏天一定沒問題。」還有「你要當經營者,一定要參與經營管理」。這兩句話我受益最深,像經營環球購物中心就從頭到尾自己建立經營團隊,才會破天荒提前到營運2年就損益兩平。

 問:這波房市景氣何時回春?

 答:我很樂觀。G20高峰會召開後全球經濟信心更強,這波房市景氣受全球風暴衝擊,將也來得快、去得也快。以3月買氣、信心回籠速度觀察,最快第4季可望見底,最壞狀況也將呈U型反轉,最好可能呈V型反彈。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2009-04-06】農林董事長林金燕訪談摘要

農林精品暢貨 動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台北報導】 2009.04.06 02:48 am



農林董事長林金燕說,農林在三義的工商綜合區,近日內將整地,將規劃為精品暢貨中心及旅館。
記者林茂仁/攝影
農林董事長林金燕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農林(2913)將與中工(2515)合作開發農林位於三義的工商綜合區,面積廣達26公頃,將規劃為精品暢貨中心(outlet)及旅館。

近日內將委由中工進行整地,估計整地花費約1億多元,未來將尋求更多合作夥伴投入旅館及精品暢貨中心。

發展三大領域 營收添動能

農林三義工商綜合區歷經五年多的開發,日前終於取得雜項執照,近日將動工整地,估計明年初可望變更為建地,並開始興建精品暢貨中心及旅館,開發總面積達26公頃,扣除公設及綠地後共有3萬坪建地,旅館占地約1萬坪,為農林增添獲利動能。以下是林金燕的訪談摘要:

問:農林八大土地開發案中,那一個進展最快?

答:三義工商綜合區已於3月底取得雜項執照,並將在本(4)月發包委由大股東之一的中工來整地,整地時間約八至十個月,明年初進行土地變更,可望取得3萬坪建地,將興建精品暢貨中心及旅館。原則上將由農林蓋好建築物後,委託其他業者經營,目前已有日本及美國多家合作夥伴正在洽談。

至於旅館方面將更換新的合作夥伴,去年底與美國歸真集團簽定環保旅館的合作意向書,但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對方遲未提出實質的合作案內容,農林決定解除與歸真集團合作,目前與國內五星級飯店業者洽談委託經營的可能性。

問:農林的土地資產高達3,800多公頃,未來規劃的方向為何?

答:現有大面積土地將朝向觀光休閒產業、茶園及土地開發等三大領域進行,尤其觀光休閒產業與茶葉的銷售可以並行。

特定茶園可逐步走向觀光休閒農場,例如台北三峽、苗栗三義及南投魚池等三個茶廠,都將開發成觀光休閒農場,主推有機茶葉,讓茶葉的銷售量可以逐年成長。

農林去年賣出土地約50公頃,讓農林進帳約4億元,主要是零星的閒置土地,未來可以出售的土地將以閒置的小面積土地為主,可出售的土地不多,近年來賣地主要是降低負債,但截至去年底為止,負債已降到30多億元,目前不會急著出售土地。

擬私募5,000萬股 邁向低負債

問:農林財務狀況如何?

答:農林負債從最高峰的60多億元,降低到去年的31.4億元,負債比壓低為40%,預計今年準備再償還銀行10億元,持續朝低負債目標邁進。

農林手中有數個土地開發案在進行,一旦進行實質開發,將需要較大筆的資金,去年陸續辦理私募案籌措資金,今年也將在股東會提出私募案,私募額度5,000萬股,先將私募額度準備好,等到開發案要投入資金之際,再辦理私募,籌措足夠的資金。

問:農林第一季是否有賺錢?

答:去年農林稅後純益1,200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015元,這是農林連續第二年賺錢,今年第一季是傳統銷售淡季,初步結算將小幅虧損,但第二季開始,隨傳統銷售旺季來臨,加上土地出售利益陸續進帳,第二季有機會轉虧為盈。

【2009/04/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經濟日報2009-04-06】瑞儀光電(6176)董事長王本然訪談紀要

瑞儀 上季訂單強強滾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2009.04.06 02:48 am



瑞儀光電董事長王本然。
記者邱馨儀/攝影
瑞儀光電(6176)董事長王本然表示,第一季是台灣面板廠商業績的底部,隨面板廠急單效益持續顯現,面板廠經營必須具備更高的經營彈性,瑞儀在客戶、產品線與產能布局全部完備下,2、3月訂單成長近三成。


瑞儀廣州新廠已在2月完成,第二季供應LG、三星與奇美電(3009)的產能大幅增加,成為瑞儀今年液晶電視背光模組倍增的主要動能,瑞儀並在LED NB與小筆電(Netbook)產品擴張下,今年營收仍將較去年成長。以下是王本然訪談紀要。

問:歷經去年第四季的衝擊,對後續景氣看法如何?

答:今年第一季應該是台系面板廠的業績底部,最近以來接單都既急且大,不過接下來,還要看4、5月的情況。因為都是急單、每個星期都有變數,對供應鏈來說,挑戰度更高。

今年過年期間,供應鏈幾乎都是真空狀態,供應體系不是大幅裁員就是員工回家過年,很難滿足客戶臨時訂單需求。瑞儀過年期間為了因應客戶的急單需求,發動全面動員,甚至還動用自己的人力去支應供應廠商的產能需求,當時短缺的冷陰極管(CCFL)就因此獲得改善。

瑞儀也因為過年期間的緊急措施獲得客戶相當不錯評價,接下來2、3月訂單成長近三成。

去年底時,台系面板廠產能利用率降得相當低,韓系面板廠還維持近九成的利用率,不過近來台系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已經拉高。對背光模組廠而言,訂單的好壞決定於面板廠的景氣,景氣好轉,對背光模組廠而言當然是一大利多。

問:這一波景氣變動對瑞儀的影響程度如何?

答:背光模組的經營有許多考驗。背光模組是用人最多、備料最複雜、問題也最多的面板零組件產業,不僅需要嚴密控管,讓裝配的問題最少,也要持續投入研發,配合下游客戶的需求。

這個產業有科技產業的研發需求,也有裝配業的特性。更大考驗則是客戶自組計畫,背光模組廠的努力,很可能因為客戶自組背光模組而完全破功。


提升結構競爭 不怕景氣衝擊



為減少這個衝擊,瑞儀在二、三年前就因始因應,一方面擴大客戶基礎,打進韓系面板廠供應體系,一方面避開面板廠最容易自組的電視背光模組,在大陸生產基地的布局,則以貼近面板廠、就近供應的方式,與面板廠維持更緊密的關係。

瑞儀去年供應韓系面板廠的比重就持續拉高,第四季時更因韓系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遠高於台系,韓系訂單占瑞儀出貨量比重達到五成,如今台灣面板廠產能利用率提高後,又將恢復台系客戶比重較高的態勢。

為配合客戶需求,瑞儀在廣州設廠,將可就近供應奇美電南海廠與LG等,廣州廠今年2月已經建好,有奇美電的電視背光模組需求與LG的訂單,預期後續瑞儀的電視背光模組業績將可較去年倍增。

景氣變動當然對瑞儀有影響,不過瑞儀儘可能建立結構性競爭力。

在產品線、客戶群與大陸工廠的布局做到最好,希望在每一個生產基地都做到區域整合,提高效能,也讓瑞儀在景氣變動中,受衝擊最小。

問:瑞儀之前很少做電視背光模組,今年卻轉趨積極,這是什麼原因?

答:面板廠一直有背光模組自組的想法,這點對背光模組廠來說是一個危機,所以我們當然要做一些因應。

在背光模組的三大產品中,筆記型電腦(NB)背光模組最難度最高的,這部分是瑞儀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面板廠要自組背光模組時最不容易做到的,所以瑞儀一直將產能重兵布在NB背光模組。

監視器與電視背光模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尤其是電視,是最容易切入的領域,所以瑞儀會儘可能的避開。

但是大環境改變,各家面板廠的策略也有所改變。以往面板廠積極垂直整合,自組背光模組的態度積極,但經歷過這一波景氣衝擊後,思維運作模式出現改變。



電視背光模組 產能倍數成長


主要是面板廠一方面認同背光模組廠有一定核心競爭力,一方面也發現背光模組的材料複雜,對面板廠而言,投入過多心力在背光模組並不划算,因此瑞儀才對電視背光模組轉趨積極。

瑞儀現在在廣州、吳江、南京等地都有供應電視背光模組,分別供應奇美電、LG與三星,友達部分則以NB、監視器較多。

因為過去電視背光模組的業績基期低,單月約在二、三十萬片左右,今年有機會倍數成長。

問:今年營收獲利預期如何?

答:瑞儀今年電視背光模組會大幅成長,NB背光模組大致持平,監視器部分不會差太多,所以整體出貨量會增加,只是價格會持續下跌,營收表現要看價格而定。整體來說,瑞儀的營收不是問題,毛利才是問題。但這個部分很難談,不過當很多同業都虧錢了,背光模組再殺價的空間也就不多了。



整體出貨增加 營收不是問題


我們除了客戶、區域布局外,新機種包括LED NB、低價小筆電的布局也相當完整,這部分一定能維持成長,只是不確定多少而已。

我們認為,如果今年景氣是要衰退二成,我們也只會衰退一成,衝擊會比別人少。而且即使是今年第一季,瑞儀也不會虧錢,一定要維持競爭力,在背光模組的淘汰賽中,一定要做最充足的準備。

LCD面板產業的第一個10年已經過了,第二個10年才剛開始,未來競爭模式會不同、門檻會更高,毛利愈低。

背光模組廠在很多方面都要更努力,來自面板廠的價格壓力永遠存在,怎麼找到自己的出路是背光模組廠的新課題。

面板產業這一條沒有止境的高速公路上,如何讓有限的資源最佳化,還考驗著眾人的智慧。

【2009/04/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