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工商時報2011-07-03】聚陽(1477)董事長周理平專訪紀要

不排除入股網購品牌
2011-07-03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李麗滿/專訪
 成衣代工大廠聚陽實業,手中握有美國Wal-Mart、Target、GAP等前十大成衣大單,多年前也曾試圖自創品牌拓展零售,聚陽董事長周理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自有品牌的原則是「只做自己會做的事」,未來不排除尋找合作夥伴,以入股方式開創自有網購品牌,他認為網購市場是全球化趨勢,尤其在中國龐大市場,大有機會。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聚陽為因應中國減產,積極往東南亞設廠,目前印尼廠建置廠房近況如何?

 答:為呼應北美市場需求平緩、亞洲開發又強勁,未來廠房新策略是朝中小型廠房與大型廠房兩路邁進。年初新購進的印尼三寶瓏超過6萬坪土地,未來將分5年興建6至7個廠房,供應大型客戶包線加包廠的「大型專精」模式生產,年產量最高可達500萬打。

 大陸生產基地的角色正在蛻變,目前我們在大陸的產能已逼近200萬打,隨著當地工資飆升,大陸生產線將會逐步轉向東南亞,今年年產能將會從去年的200萬打,調降至100萬打,同時將會加重在印尼、越南與柬埔寨等國的生產,這是未來聚陽全球生產基地的重心。

 問:今年起聚陽如何衝刺亞洲訂單,日本震災與核災是否影響日本接單狀況?

 答:全球品牌成衣的最新發展趨勢,已逐步從歐美轉向亞洲,尤其是大陸內需市場的崛起,將是一個新契機,聚陽2010年已成功攻佔大陸品牌商,2011年估計可占營收的5%,預估未來3至5年將提高至8%至20%之間,同時也因應大陸工資的高漲,在布局全亞洲生產線的策略上,將出現重大調整,聚陽的全球生產基地將會逐步從大陸撤出,並加碼倚重東南亞。

 在金融風暴後,歐美品牌商已趨向大者恆大,同樣地成衣供應商也是如此,整個風暴後的消費習性也出現大轉變,消費者偏愛優質平價的商品,日本國民成衣大單則是以「價格破壞」著稱,且其對工廠的標準要求亦相當嚴格,目前光是看廠就達十次,一旦確定後也不會貿然簽下大單,將以審慎接單為宜,必須經磨合期才能做大量複製。

 問:因應台幣匯壓與原物料上漲,聚陽自去年起即相繼提出對應方案,目前績效如何?

 答:去年下半年棉價開始飆漲,第4季買貨已有明顯壓力,為因應成本增加,整體報價平均漲了14%,今年下半年還會因應漲勢,但在棉價已趨緩後,美國零售商售價業已調高5%,陸續甚至要調漲至15-20%皆有,在消費者不埋單下,零售商轉向供應商施壓,報價再調整,為了因應如此不穩定的起漲壓力,聚陽必須做好萬全準備,這其中包括匯壓避險與原物料上漲等,成立子公司為所有材料備貨是最能降低風險第一步。

 問:聚陽身為成衣代工廠龍頭,台灣成衣代工業的未來前景如何?以及如何面對最大競爭者韓國業者,強化台廠優勢?

 答:過去大陸一直扮演全球生產基地的角色,金融風暴後開始重視內需發展,的確,以往大陸的成衣品牌商還沒竄出,並不在我們洽談的對象名單中,現在大陸消費實力轉強,品牌成衣商也逐步開始對外採購,2010年我們接觸多家大陸品牌商,包括最負盛名的美特斯邦威時裝品牌,大潤發品牌等都有合作的機會,2010年第4季來自大陸品牌成衣商的訂單,約有10萬打,2011年將會增加至40萬至50萬打,營收占比也會增加至5%左右,營收有2,500萬美元。

 美國品牌成衣商仍是我們最大的客戶,營收占比超過95%,歐洲客戶僅占5%,儘管我們生產基地會從大陸撤出,但是大陸品牌商的營收占比,卻會逐年攀升,預計未來3至5年會從8%持續增加至20%。值得注意是,最近有另一股新趨勢,就是網路購物。網路消費群也是不可忽視的潛在商機,未來也不排除在這塊市場深耕,提高營收占比7至8%。

 問:台灣成衣市場已飽和,即使面對日本國民成衣優衣庫來台搶市,台灣本土網購成衣lativ仍在短時間內創造一年15億元的業績,聚陽過去的零售品牌經驗,未來是否仍將重返零售市場?

 答:目前聚陽亞洲盤集中台灣的lativ和大陸美特斯邦威、baleno、中國大潤發自創品牌貝茲卡洛的代工。其中,近年在台灣網購市場以「 MIT」名號崛起的lativ,聚陽每年代工金額約4.35億元,未來3年內估將增至約14.5億元,且聚陽以包廠包線量身製作策略,參與lativ開發、製造。

 聚陽只做自己會做的事,以中國未來內需市場趨勢,特別是網購,不排除尋找合作夥伴,開創自有品牌之路。

沒有留言: